自中土往南。
苏庭身化虹光,刹那而过。
自修成九重天之后,他的遁光愈发惊人,施展化虹之术,更要比半仙之辈运使法剑的速度还快。
倘如有半仙在他身后出剑,剑光的速度甚至赶不上他的遁光。
前次他从元丰山赶往浣花阁,耗费时日不少。
这一次他遁光速度暴涨,再往浣花阁,快了许多。
红衣还担忧他半途遇伏,想要给他准备更多的护身之物,甚至也想一并同行,不过苏庭自恃本领高强,不会逊色于得道仙家,便也拒绝了。
正如先前苏庭所讲,倘若有真仙出手,定然声势浩大,瞒不过天庭及人间的各方,这等人物,震慑诸天,多半不会出手而且真要出手,借青莲孕育神躯而初成神境的红衣,也拦不住。
至于寻常仙家,超出人间界限,也瞒不过天庭,而且苏庭而今也颇有几分自信,以他眼下的本事除非是守正道门正一,或是小仙翁葛正轩这样惊才绝艳之辈,又近乎真仙境界的人物,否则寻常的仙神,一时片刻间还未必拿得住他。
这便是苏神君的底气,虽未成仙,不惧神仙。
——
一路南行。
倒也没有多少阻碍。
苏庭经过了当初天灾之区,停了下来。
他最初前往浣花阁,金莲生出预兆,当时不明其意,后来天灾人祸之变,朝廷赈灾不及,灾民近乎饿鬼,流离失所,秩序混乱,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祸。
加上白乡城的势力,以丁言为首,鼓动人心,从而掀起暴动,初成叛乱之势。
这就是人间朝堂更迭的端倪。
当时金莲有所预兆。
而今苏庭才算明白。
后来他从浣花阁归来,跟齐宣对了一记,以此为借口,施法于人间,让生机绽放,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破土而出,救活了许多人。
“人间灾变至此而始。”
苏庭叹了一声,看向下方。
此刻下方已非灾区。
而今也无祸乱。
只是这里浩大区域,皆为叛军盘踞之地,再非大周管辖所在。
——
苏庭停留片刻,旋即再度往南。
他到了当初斩杀齐岳的地方。
那时齐岳在此设伏,却被他反杀,而葛判传来玄策大法师的佛骨舍利,邀苏庭入地府,相助于玄策大法师。
回想当日,似已久远。
实则时日不长,只是他修行进境极快,近来历经许多大事,故而回想起来,似乎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他笑了一声,往前而行。
他如今的道行,自不必多说,潜藏于冰雪天地之中的妖王异兽,俱都惊惧不已,未敢现身。
未过多久,便见前方冰宫所在。
于是苏庭放缓了遁光。
“来者何人?”
守殿的十六位浣花阁弟子,察觉有气息逼近,尽都在修行中醒来,纷纷腾空而起,结成剑阵。
苏庭单手往前,徐徐一压。
九重天之境的法力,蓦然而出,宛如天幕压落。
十六位浣花阁弟子,尽受他法力压迫,剑阵竟是摇摇欲坠,近乎破散。
这一次苏庭并未运使什么仙术神通,纯粹是运使法力,以力破法,压制十六位浣花阁女弟子的剑阵。
这是源自于境界上的压迫,来自于法力上的优势。
苏庭一向是面对境界高于自身的敌人,倒还是第一次这般压制对手,心中颇是畅快。
眼见十六位弟子,被他重新压回了冰宫,他也无意伤人,缓缓收了法力。
“诸位不要急着动手。”
苏庭立在空中,背负双手,笑着说道:“苏庭来访。”
十六位弟子被他纯粹以法力压下,正是惊怒交加,骇然之际,又听苏庭自报姓名,顿时面面相觑。
“元丰山苏神君?”
而今苏庭的名号,却也是十分响亮。
自斩神之后,各大仙宗均有耳闻。
而且十六人之中,也有一人,是前次守殿见过苏庭的,当下松了口气,施礼道:“原来是神君来此,适才失礼了。”
听闻是北域接连斩杀魔君,并斩杀奎宿的苏神君,这十六位弟子心中的惊怒,倒是尽数消了去。
以苏庭的名声,以苏庭的本领,单以法力压制她们,倒也在情理之中。
“客气了,是苏某不请自来,未有提前通报的缘故。”
苏庭从高空中降下,落在冰雪大地之上,徐徐走入冰宫之中。
十六位浣花阁女弟子纷纷见礼,对于这位近来风波闹得沸沸扬扬的苏神君,投以十分敬畏而又好奇的复杂目光。
——
“听闻苏神君在两界虚空遭遇仙神伏击,生死不明,下落不知,而今倒是现身于我浣花阁了。”
北灵长老前来接见,看见苏庭,施了一礼,以平辈之礼。
前次苏庭虽是元丰山长老,却也还是后辈。
尽管苏庭名声响亮,修行一日千里,道行不算太低,但那时也仅是初入阳神而已,对九重天的半仙而言,同为阳神,高低之别,如云泥之分。
那时的苏庭,终究还是后辈。
而如今的苏庭,道行已不逊色于她。
苏庭也没有掩饰自身修为的意思,笑着说道:“之前确有几分变故,近来恢复了几分,才敢现身,回返元丰山,便匆匆赶来了浣花阁,见一见家人,避免她们徒添担忧。”
北灵长老应了一声,又说道:“都以为苏神君生死难言,就算存活下来,也定然伤重,而今看来,苏神君比之当初,更为不凡在仙神伏杀之下,不但留得性命,道行还更进一筹,气态愈发凌厉,倒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苏庭笑道:“大难不死,而有所悟,算是劫后余生。”
北灵长老说道:“以仙神伏杀为劫数,以劫数为磨砺,磨练锋芒,只怕也只有苏神君了。”
她看向苏庭的目光,倒也颇多赞赏,也颇多善意。
主要还是前次苏庭在北域,救下了云宫等人,诛杀镇狱魔君,又不惜得罪守正道门,从而定下接引浣花阁在外弟子的计谋。
关于此事,北灵长老知晓不少,故而也颇多感激,比前次显得要更为尊敬和善几分。
“不知家姐此时可在贵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