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律历志》谈到长度时说:“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 ……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p>
此处讲的五个长度单位,是分、寸、尺、丈、引,是没有里……</p>
当然,没有讲里的长度,不是没有里的长度,而是由于种种原因缺少记载造成的。</p>
《汉书·食货志》说:“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升,井方一里,是为九夫。”</p>
从这一记载可知,井方一里,为九夫耕种的九百亩耕地,每一边的边长为一里三百步。一步六尺,则一里三百步为l800尺。</p>
唐以后历代为工部用的营造尺,也称部尺,俗名叫鲁班尺,也叫大尺。这种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步为五尺。一尺的长度为秦尺的1.25尺。《续献通考》卷《度量衡》所载:“商尺者,即今木匠所用曲尺。盖自鲁般传至于唐,唐人谓之大尺。由唐至今用之,名曰今尺,又名营造尺。古所谓车工尺。”</p>
由于营造尺是历代工部用的尺度,公信力强,应用广泛。随着社会发展,以营造尺计算里的长度是一种合理的选择。</p>
等到重定度量衡时明确规定里制为:“五尺为一步,二步为一丈,十丈为一引,十八引为一里。”那都已经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事儿了……</p>
没有统一的、规范的、科学合理的度量衡,是制约工业发展以及自然科学的一大弊端。房俊曾向在工部弄出一个“天下标准”,不过随着他从工部离开而致使这个想法夭折。</p>
不过这个想法看来必须提日程了,不然单单一个“里”的长度,把房俊弄得晕头转向,到现在也没搞明白……</p>
苏定方咋舌道:“怎么能跑这么快?”</p>
梁仁方显然听过苏定方的名头,对这位横扫漠北的将领甚是钦佩,因此恭敬说道:“苏都督有所不知,这船最大的优点还不在于它的快,而是他的帆!这种一整套的帆具是由大总管设计,简直巧夺天工,装这种帆,无论顺风逆风皆可航行!”</p>
房俊笑而不语,这跟什么帆其实没多大关系,只是一个简单的空气动力学原理而已,可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流体速度增加,压力会减低”的原理,当初跟梁仁方解释了半天都说不明白,最后彻底对“科普”死心的房俊干脆直接下令——你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只要照做是了!</p>
简单粗暴,但是很好用。</p>
一旁的刘仁愿瞪圆了眼睛,难以置信道:“你可别扯了,迎风撒尿都能湿了裤脚,船只迎着风岂不是被吹着倒退回去?”</p>
在他的认知里,船只在大海航行主要靠的是帆,风吹着船帆带来动力,推着船只前进。可若是迎着风,那作用力是反着的,怎么可能往前走呢?</p>
梁仁方对苏定方客气,那是因为苏定方乃是击破突厥牙帐的将领,虽然勋爵不显职务不高,但功劳成摆在那里,面对刘仁愿不那么客气了。</p>
这个五大三粗的家伙是谁呀?没见过……</p>
因此梁仁方毫不客气的说道:“世间万物,皆有至理,所以要格物而致知。砂砾可以变成晶莹剔透的玻璃,矿石可以变成锋锐坚韧的兵器,水可成冰,云可化雨,为何船只不能逆风航行?”</p>
“这个……”刘仁愿被噎得直翻白眼,却想不出反驳之词。</p>
房俊指着船坞的帆船说道:“何用争执?船在那里,咱们拉出去溜一溜,不真相大白?不过既然刘校尉不信,梁主事却是信誓旦旦,二人各不信服,不如打个赌如何?”</p>
这可是黑科技啊,今天定然要黑刘仁愿一回。</p>
苏定方当即点头:“这个可以。”</p>
看热闹的自然不怕事儿大……</p>
裴行俭呵呵一笑:“赌钱伤感情,也俗了一些,不若赌一只烤全羊,谁输了今晚谁负责架火烧烤,其余人坐享其成饮酒欢聚,如何?”</p>
刘仁轨面无表情:“某赞同。”</p>
刘仁愿瞪眼不悦道:“怎地你们料定某会输?某还不信了,如果帆船能迎风前进,还不如说大江倒流、日出西方,赌赌!”</p>
房俊笑呵呵问梁仁方:“梁主事意下如何?”</p>
废话,明摆着赢定了的事情,梁仁方其会拒绝?</p>
所以梁仁方绷着一张房俊还黑三分的老脸,伸出连根长满老茧短粗的手指头:“要烤两只才行。”</p>
刘仁愿气得哇哇大叫:“老头,莫要嚣张,若是当真能迎风航行,那我们皇家水师拥有此等神器,将无敌于大海之,便是给你烤一辈子羊又能如何?休要在此卖弄唇舌,速速登船升帆,输赢立判!”</p>
听了这话,梁仁方才一改对刘仁愿的不屑之色,伸出大拇指赞道:“不愧是军好汉,为了军能有犀利之神器,在战场无往而不胜,任何惩罚都心甘情愿的承受,当得起大唐军人这个称呼!今晚无论胜负,请与某同饮三杯!”</p>
先前梁仁方怪刘仁愿质疑他的话语,是以觉得刘仁愿粗俗无礼,此刻见到对方确实心向着水师,看法立刻大为感观。</p>
刘仁愿大笑道:“即使如此,咱俩不醉无归!哈哈哈,论起喝酒,某怕过谁?”不过一斜眼看到旁边房俊似笑非笑的表情,以及苏定方、刘仁轨、裴行俭、席君买的一脸嫌弃,顿时干咳一声,脸红道:“那个啥,大总管自然是不算数的,人家是侯爵啊,又是主帅,咱跟他喝酒,于理不合对不对?”</p>
几位战友都对刘仁愿做出从房俊哪里学来不久的一个手势——齐刷刷的竖起指,对刘仁愿的无耻表示鄙视。</p>
刘仁愿闹了个大红脸,恼羞成怒道:“你们那么怪的眼神看着某做什么?没错,论酒量某远远不如大总管,可是那根你们有什么关系?不服?不服来战,将你们一个个统统放翻!”</p>
嘴里说的嚣张,心却暗暗后悔自己说错了话。</p>
自诩酒量惊人的他前不久才被房俊放翻在地,喝得他天昏地暗五迷三道,自此再也不敢在房俊面前吹嘘自己的酒量如何厉害云云……</p>
这位黑小子大总管那是真能喝啊!</p>
想想房俊的酒量,刘仁愿都心里发颤……</p>
没人搭理他,都加快脚步奔下山梁,径自走进船坞。</p>
四条帆船皆是相同型号,长在四十米左右,宽大概有十三四米,龙骨的长度是船宽的三倍。</p>
几人登甲板,到处打量观看。</p>
船的水手都是造船的工匠,见到梁仁方领着一群军官船,都出来参见。</p>
这时,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从船舱里溜溜达达走了出来,一看到房俊,当即“哎呦”一声,微微鞠躬施礼,笑道:“房侍郎……瞧瞧我这老糊涂,现在得叫大总管了,老朽参见大总管,多日不见,大总管风采更胜往昔,龙行虎步,神采奕奕啊!”</p>
居然是当初工部水部司的主事郑坤常……</p>
这老头怎么出现在这里?</p>
房俊赶紧前两步,搀扶起郑坤常说道:“您老怎么也跑来了?您这不是害我么?您这一把老骨头,若是哪天在这华亭镇交待了,您儿孙来找我要赔钱,本侯岂不是要破产……”</p>
郑坤常哈哈大笑道:“大总管乃是大唐赫赫有名的财神爷,小老儿这把老骨头值得几个铜钱?咱这也算是给儿孙最后尽一把力,讹您几个钱给儿孙享福啊!”</p>
/html/book/38/38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