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县的官道上,一支伪军部队正在急速行军,天空中突然远远地出现密集的机群,但伪军并未停下脚步,依然快速前进,他们奉了齐燮元的命令,将赶往骆马湖一带设防,还以为飞机是蝗军配合他们的围剿行动的,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直到飞机出现在他们的头顶上方,才有人发现机翼下醒目的青天白日徽章,一片惊号声中,所以伪军当场作鸟兽散,四处寻找掩体。
但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是,飞机并没有投弹机枪扫射,只是隆隆地在他们头顶飞过,简直是遮天蔽日数量大得他们都数不过来。
要深入敌占区,没有庞大的机群在数量上压倒岛军的飞机,远征军航空集团也不敢来,为了这次空投他们也摆足了阵容,各型飞机共计七八百架。
此时岛军在中国战场虽然有第一和第二两个飞行集团,但大部分都用在了徐州正面战场,一时间根本抽调不回来。
当然,即便两个飞行集团全部开过来,也难以与远征军飞行集团抗衡,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战斗机的性能上,岛军都不占优势,除非海航的战斗机参战,但现在尼米茨已经开始在太平洋岛屿上进行岛屿争夺战,岛军的海军几乎都被他们拖在了太平洋上,就算想来支援也有心无力,且鞭长莫及。
“快看,那是什么?”
就在伪军满腹狐疑的时候,有人高声呼喊起来,随即就看到天空中雪花一般的纸片纷纷扬扬落了下来,顷刻间地面上简直落成一片白色,道路田间地头树木枝桠间,到处都是。
很快有人捡起地上的纸片,念出纸片上的文字,“告中国兄弟书……”
虽然是一封劝降书,但刘鹤在措辞上还注意保全了伪军的颜面,光这一声“中国兄弟”就让伪军触目惊心,劝降书的内容并不十分长,一张油墨芳香的a4纸上堪堪四五百字,历数小鬼子凶狠残暴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恶,但凡有点良知、有点血性的中国人都不应该数典忘祖助纣为虐。
一时糊涂误入歧途者,即日起三天内退出伪军编制,放下武器不与中国军队对抗,不再做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事情,或是到辖区内韩德勤部报告,以往不论他曾经做过什么对不起国家和民族的事情,只要是在这三天之内放下武器或是投诚,以往的过失的既往不咎。
投诚部队保持原有的编制,所有官兵只升不降,行动积极或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带头鼓动作用者,另有封赏。
但凡执迷不悟者,他日战场相见必然视同于小鬼子,定斩不赦。
劝降书严明汪精卫已经被三军副总司令蒋浩然亲自处死,蒋副总司令将亲赴韩德勤部迎接投诚将士,所有投诚部队将有幸成为蒋副总司令的嫡系部队。
最后,劝降书还简单地介绍了敌我双方的态势,言明中国军队必取徐州,这是伪军重新做人最后的机会。
这份劝降书绝对是一枚重磅炸弹,顷刻间在伪军中炸开了锅,部队中的小鬼子军官教导也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妙,马上出来呵斥士兵,命令他们不许看白纸上的内容,气急败坏地上蹿下跳,但已经于事无补,扯掉了这个士兵手里的,哪个士兵手里还有,这满地都是,捡都捡不干净,几十上百个小鬼子管着的是上万的伪军,根本看不过来,劝降书的内容很快在伪军当中传开。
士兵的表情和行动都开始怪异起来,躲开小鬼子军官就开始窃窃私语,而且三个一群五个一堆的,驱都驱不散。
在树林一隅,一个伪军少将正望着天空中逐渐远去的机群发呆,手里拿着一份刚刚空投下来的劝降书,表情复杂而严肃似是神思以远,在他身后只有一个少校军官,显然是个副官。
此人姓马名九城,曾在张作霖手底下当过营长,小鬼子占领东北后,马九城迫于形势率部投敌,后在齐燮元的华北治安军中担任第一集团担任团长之职,当时伪军各部队以“集团”称呼,一个集团下辖两到三个团,团下设营、连、排、班,均为“三三制”。
冈村宁次上位之后,将集体改编为师,基本按照岛军丁种师团来编制,将他们从治安军改编为作战部队开赴前沿。马九城因为历年剿匪有功,升任少将师长。
任职期间,马九城和苏皖一带的八路军、韩德勤部都有过正面交锋,可以说屡战屡胜,颇得冈村宁次赏识,所以这次围剿蒋浩然,冈村宁次更是点名要马九城的114师和115师执行此次骆马湖的拦截任务。
“大哥,我们该怎么办?”马九城身后的副官打破沉默小心问道。
马九城神情一凛,眼睛不自觉地扫视了一番周围,小声说道:“昨天要你去摸摸底情况怎么样?”
副官答道:“几个团长团副我都试探过了,虽然他们都没有明说,但我看得出来,他们也都不想给小鬼子卖命了,只要大哥振臂一呼,我敢保证,他们绝对都会响应,尤其现在这份劝降书对他们的冲击一定十分大。”
马九城点点头,若有所思。汪精卫被杀的消息虽然小鬼子竭力封锁,但他们这些高级将领还是早就知道了,这对他们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眼下小鬼子是越来越不行了,武汉已经丢失,眼前的徐州恐怕也难守住,国民政府有精锐如斯的蒋浩然,麾下部队如狼似虎,又有各种新手武器层出不穷,但凡有一点头脑的都会要考虑自己的将来,此时的劝降书无疑给了他们一个怦然心动的契机,犹豫不决的那一批人比如眼前的马九城心理防线顿时在顷刻间就坍塌了。
“大哥,别犹豫了,眼前国军的空军都能在小鬼子的防区里大摇大摆无所顾忌,小鬼子的空军愣是屁都不敢出来放一个,他们是必败无疑了,您得为兄弟们留一条活路呀?”副官以为马九城还没有坚定信心,苦口婆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