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徐州之战(302)

    <content></p>

    徐州之战到了最后的关头,是接近尾声还是拉开序幕?可能谁也无法料到最后的结果会怎样,但却肯定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个时候整个天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徐州,而不管是袁绍还是曹操甚至包括刘澜,三方的主力部队都汇集在了徐州。手机端 m.</p>

    三方部队,三十万人,虽然这只是声称的人数,但不管他的水分多大,有一点可以肯定,那是这一仗的兵力绝对是可以与当年讨董之战相媲美的,而规模却有远远要超过讨董之战。</p>

    讨董之战,董卓以他的本部西凉军为主,辅之并州军,当然还有那个死后背负骂名的皇甫嵩所带领的北军。在天下不少读书人眼,如今天下的乱局完全都是因为皇甫嵩造成,如果他当时能够在长安配合关东联军夹击董卓,而不是听从调离回到雒阳的话,天子手里有军,这个天下哪里会是现在这个样子。</p>

    结果外戚、宦官甚至是最后一支忠于汉室的北军都成为过眼云烟,天子手无人无兵,只能成为野心家的傀儡。</p>

    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董卓部队虽然乃三部分组成,却都是当世最为精锐的部队,反观联军,几乎都是招募的新兵,这些新兵大多刚刚扔下了锄头,指望这样的一支联军,最终夺下雒阳,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p>

    可是徐州之战不一样了,经过几年来的征战,当年的讨董联军各诸侯的士兵们已经变成了真正意义的精锐,而近三十万人的精锐部队集结在徐州,自然吸引了当时所有人的目光,当然除了这一仗投入兵力之众,几乎集结了三大诸侯的全部兵力之外,更关键的是关东三大诸侯经此一战之后,到底会由三强变一强,还是会继续维持现状,也许这才是最为其他诸侯所关心的焦点。</p>

    徐州部队开始撤退,刘澜所担心的青州最终没有让他失望,部队连夜开始撤退,刘澜与赵云是最后一批离开吕县的部队,不仅仅是因为赵云所统帅着龙骑军,更因为这一仗由龙骑军拖后,更让他放心,尤其是在得知曹军有所异动之时。</p>

    目送着最后一支部队南撤,这支部队隶属于徐盛,大多都是在沛县招募的士兵,沛县人居多,但他们的战斗力在刘澜的部队,并不属于主力作战部队,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不堪一击的郡国兵,他们也都是百里挑一选出来的,对于士兵的挑选,不管是摄山营还是辽东以及开城乃至沛县,都使用者同意的标准,能够加入部队的条件是非常严苛的,他们也是近加入了沛县部队,如果是直接选择摄山营的话,也是足以入选的。</p>

    条件是一样的条件,但毕竟士兵还是需要合理的训练以及战争的洗礼,而这些显然是沛县军所无法给他们的,他们与摄山营的差距也因此而被逐渐拉开,可是真要了战场,那么他们却同样有着不输于摄山营的战斗力。</p>

    死战到底,这是龙骑军的的传统,而这一优秀品质被一只延续了下来,不管是摄山营还是沛县军,不管是辽东骑兵还是龙骑军。</p>

    “我们也是时候该离开了。”</p>

    “是啊。”赵云应了一声,其实不管是他本人还是其他将领,对于撤退心里都不舒服,他们更愿意痛痛快快与丑一战,可是有些事情更要立足长远,如果不是这样,以主公的性格,又怎么可能会如此忍让,几乎已经到了窝囊的地步,他仔细想过了,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现在和他们杀了个痛快,却导致最后失利,这样的结果他也不会要,既然主公为了最终的胜利去承受了所有的质疑,那么他还有什么可想不通的,难不成真的要逼着主公改变计划,那样一旦连他们都施压,当主公承受不住的时候,可能他们离灭亡也不远了。</p>

    “子龙,想什么呢?”</p>

    “没,是仔细想主公对徐州之战这一次的部署,觉得您的一些想法很有意思。”</p>

    “不懂还是不理解?”刘澜轻笑了一声,大多数人不仅不懂还不理解,毕竟从纸面实力来看,并不弱于曹袁联军,拼一下还是可以的,可如果战斗是战棋是博弈的话,都只看纸面的实力,那刘澜自然敢拼,没什么后顾之忧嘛,可问题是战争并非是游戏,实力强未必能赢,实力弱未必一定会输。</p>

    不然的话,看实力,你曹操是国手,再加袁绍的实力我强,那直接投降好了,黄巾军几十万人,北军不过两三万,还打什么打,直接投降是了,董卓几十万人的部队,联军虽然也几十万人,可连一点战斗经验都没有,那还讨什么董啊,老实听命是了。</p>

    刘澜的几句话却是较刺耳,让赵云哑口无言,而刘澜则笑道:“从实力来看,我们确实是不如人家,这个要承认,可不如曹袁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难道认输不打了?不能,那怎么办,得想办法去赢得胜利,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能赢那是好办法。</p>

    你说还有什么办法能以我之长攻彼知短更好的选择,那么你说我们是不说首先不能按照他们的想法进行这一战?</p>

    “不错。”有些道理刘澜反复提及,好像此刻对赵云所说,其实这些话他都已经快说烂了,可是你总得要让这些人明白甚至理解你如此制定作战部署的原因和初衷吧,难道让他们一直不明所以下被动执行你的命令,不行,你得首先要让他明白并且理解如此做的原因和目的,这样他才能不折不扣的去完成自己的任务。</p>

    而刘澜的这一番解释,则让赵云茅塞大开,甚至对他用兵有了更为开阔的视野,有些时候尤其是面对强敌之时,你首先不能按照对方的设想去作战,那么此刻曹袁最希望的情况可不是盼着你能够与他正面对决吗,如果你真的如他所愿,那这一仗也不会有任何的悬念可言了,所以怎么才能让对方不舒服,让对方别扭,成为取胜的关键。</p>

    一味的退不丢人,只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那才是最好的结果,败了忘了,那和项羽有什么区别?看起来是痛快了,可又能有什么用呢?</p>

    赵云默默点头,他终于理解了刘澜的苦衷,与他们相,刘澜背负的压力才是最大的,有来自内阁有来自州郡还有军队,可是这些人他还能解释,但百姓他却永远也不能让他们理解,也无法对他们解释,只能背负着懦夫的名声,可他并没有怨言,起这些,徐州之战最终的胜利才是关键,只有取得最终的胜利,这些污名才能够随风而散。</p>

    “主公气度无人能敌。”赵云一时之间也想不到更好的话来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了,但有一点必须要说,刘澜虽然已经很少出现在战场的最前线,可是一名优秀的将领,不管过多长时间,对战局的敏锐嗅觉是不会减退的。而这次的战略制定,让赵云自愧不如,也许这世,也再找不出第二人能在曹袁大军压境之下,还能够保证主力部队完好无损。</p>

    这是十几年的战斗经验才有的结果,这一点,当世第一将不管武榜之有多少人,算是加起来可能也永远也不连挂名都没有的刘澜。</p>

    真正的天下第一将,技高一筹,如果让他去编武榜,他绝对会把刘澜列为第一,而非那吕布,当然这个武榜并不准确,如果能有统帅榜的话,刘澜第一却也更实至名归。</p>

    “好了,我们也是时候该离开了。”</p>

    赵云既然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那他们也该离开了,虽然都是骑军,很快能追后部,但保险起见,还是今早路,以免夜长梦多,谁知道那曹操调动的部队什么时候突然出现在吕县了呢。</p>

    二人说完,便即催动坐骑带领着龙骑军向南飞驰而去。</p>

    ~~~~~~~~~~~~</p>

    在吕县西南方向,夏侯惇的先锋部队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向下邳穿插,而在他们身后则是大举出动的兖州军,在曹操的指挥下,正以最快的速度行来,其又要属夏侯渊的部队,一个个如同骑着战马飞驰一般。</p>

    自从本部被消灭之后,曹操原本是希望李典能够回到他的军,直属与他的,但最终李典还是留在了夏侯渊的部队,也许这是缘分,正是与张辽的战斗他和夏侯渊结下的情谊让他最终留在他的帐下,而他所要的可不仅仅只是报仇。</p>

    飞快的行军速度让李典有点受不了,虽然骑着马,但还是第一次感受到夏侯惇部队神速行军的恐怖,这让他甚至都有些觉得不可思议,一支以步兵为主的部队居然能够有这样快的行军速度,这简直快要和骑兵无异了。</p>

    虽之前也有所耳闻,可此刻亲眼见到,还是吃惊不小,但对此夏侯渊的脸却始终没有任何异常,好像这一切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心却有难免得意。</p>

    自从自己本部被消灭之后,李典心的创伤终于有所好转起来,他反思自己全军覆没的原因,很重要一点是因为他以前是年轻气盛太目无人了,有此一败完全是咎由自取,现在他如果要有所改变的话,那么手挡其冲是去到他认可的大将身边学习。</p>

    曾经他在曹操身边学得了韬略,那么现在他需要的是在战场之的指挥,在最佳的人选夏侯惇没有可能的情况下,夏侯渊必然是他的最好选择,他希望能够在他身边学到真本事,让他有更为丰富的战斗经验,这一点很重要。</p>

    而李典也是聪明之人,不滑头也肯学,以前是自己乡里亲朋,用兵之时自然会有许多顾虑,而现在不用了,他算是大将,也算是参谋,领兵的可能为零,但是出谋划策,阵厮杀还是可以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能够近距离观察夏侯惇的指挥,这才是对李典最为重要的,至于其他他都不在乎,甚至是战死沙场。</p>

    族人死伤殆尽,对于李典来说活着背负的压力,才是最为痛苦的,他现在都不敢去见家族长辈,没那个脸,所以他要尽可能的让自己成为家族的荣耀,这样有一天可能才能有脸回去。</p>

    过完年,便是李姓宗族祭奠大礼,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祭祖是最为重要的盛典,李家祭祀以祭祖为主。</p>

    所谓殷人祭鬼,周人祭天,而到了汉代,除祭天、祭地、祭神、祭鬼(祖先)之外还有祭时、祭日月、祭星辰、甚至是山河湖海之神,而随着道教兴起,各类专司其职的神明也应运而生,除早先有的太一、西王母外,在这个时代出现了盘古乃化三清的传说,并一直沿用至今。</p>

    但李家却与这个时代的有着些许不同,他们不信天地也不信神魔,只信鬼,也只祭拜祖先,并且对祖先保佑,并且降下福祉深信不疑,对这些细微情况,曹操自然不会有多少兴趣,可郭嘉不同了,他的职责让他需要对每一人的底细都有所了解,而这样的一番探查,还真让他查到一些有趣的消息。</p>

    毕竟像李家这样的传统,在这个时代太怪了,除非李家一直在恪守着古训,不然没有其他能够进行解释,可他查遍礼记,仔细研究得知,祭鬼最早出现于殷商时期,可是李家现在所居乃山阳郡,与殷商后裔完全扯不任何关系。</p>

    但随后他终于找到了突破口,李家家族现在是定居在山阳郡不假,可是在百年前,光武帝时期,李氏家族却是由汤阴县而来,而汤阴县恰恰则是所处之都城,查到这里,其实已经很难在有任何进展了,或者说所有的一切也都只能靠推敲和猜测了,至于真相如何其实已经并不重要了。</p>

    但对于李典,回到宗族,参加祭祖大典,却是每一名李氏子弟都恪守的祖训,不管远在天南海北每年都要回到故里都是重之重,可他现在却无颜回去,所以他只能博取更高的职位,以此来为家族争光,不然的话这辈子他都不可能也不无法再回到山阳,参加祭祖大典了。</content></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