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区的两口水井,不知被哪个挨千刀的炸了。 </p>
石墩飞溅,水渍撒落一地,街道一片狼藉。</p>
人们熙熙攘攘地堵在街口,穿亵衣的老妇人立在破碎的井口傻了眼,不断咒骂:“哪个不要脸的黑心肝,断子绝孙的……”</p>
人们前所未有的愤怒,前所未有的同仇敌忾。</p>
时疫会要了人的命,缺少水源同样会要了人命。</p>
有人试着从破烂的井打水,发现井水已经被石墩和砂石全部掩埋。</p>
绝望的老人坐在井边痛哭流涕,贫民窟的两口水井全毁,城门又戒严,也宣示着他们这些人要被活活渴死!</p>
怀孕的妇人受了极大的刺激,差点晕厥过去。</p>
胡同里跟随主人跑出来的猫儿狗儿,皆是不安地叫唤着。</p>
到处乱成一锅粥。</p>
有人说炸井的是府衙的人,瘟疫是从贫民区开始爆发的,太医院束手无策,只能将他们这些贫民全都斩杀干净,瘟疫才不会蔓延。</p>
也有人说是主城的商贾将井炸毁的,主城的黑心商人利用自己家的私井贩卖清水,一桶要卖十钱。</p>
人们众说纷纭,大家沿着街道席地而坐,惆怅不安地讨论着无数种可能,一直从天黑说到了白昼。</p>
冬天的晨曦很是寒冷,却也冷不过人心。</p>
从东方缓缓升起的太阳,懒懒地投下一丝光影,人们站在破旧的井口往下看,然后不禁绝望地叹息。</p>
有人愤怒地想要去找府衙理论,也有人要去城里的某家商行找对方麻烦……</p>
张小春穿了一件枚红色夹袄,缓步踩着地的积雪走进人群。</p>
没有人去在意她,自然不会有人注意到在井水被炸后她竟然穿了一件簇新的衣裳。</p>
她高高抬着头颅,轻步走过人群,仿佛城来的贵人般,嘴角还挂着淡淡的矜贵的笑。</p>
终于有人注意到她了,是昨天奚落她的妇人,今日也扯了嗓子阴阳怪气地说了起来:“张小春,昨天失心疯把水倒了,今儿连口水都没得喝吧?”</p>
说话的妇人是胡同里出了名的悍妇,两年前曾到张小春家提亲。欺负张小春无父无母,非要把张小春嫁给她远房的瘸腿侄子。</p>
胡同里的人都知道,但凡是有张小春和这妇人在,少不了一番唇枪舌战。</p>
今儿个张小春没有搭理她,只是淡淡瞥她一眼,冷冷地将视线挪开了。</p>
张小春的怠慢让她感到十分不舒服,张口又骂:“老娘要不是看你可怜,能给你说亲!也不看看自己什么货色,张家那小子玩腻了不要的破烂玩意儿,还看不我的侄子!我侄子家可是常州有名的地主,你张小春……”</p>
“我有水,可以分给你们。”张小春声音不大,却让周围的人浑身一震。</p>
连怒骂的妇人都停了下来,空气一下子沉默了。</p>
好一会儿,妇人才哈哈大笑起来:“张小春,你是不是脑子锈掉了,你有水?你有多少水?”</p>
“很多。”她面无表情。</p>
当真有好的跟着她回到院子,原本干净的院子四周堆满了泥土,二十多个身强力壮的汉子正在做最后的井口修缮。</p>
人们全都傻了眼。</p>
妇人当下尖了嗓子:“张小春!是不是你把我们的井给炸了!你这烂蹄子,竟然敢……”</p>
其一个汉子便回头狠狠瞪了妇人一眼,妇人脚下一软,再也不敢说一个字。</p>
人群开始议论纷纷,大家顺着妇人的话将那两口井的事怀疑到张小春头。</p>
张小春十分平和,只道:“井不是我要修的,是张大娘身前给的订钱。她体恤我一个女孩子打水太辛苦,想在院子里打一口井。两个月前请这些工匠来看过,这院子底下正好有水眼。”</p>
她指了指地,那些工匠也配合地点头:“我们两个月前收了订钱,活儿太多,这不——才有空过来赶工。”</p>
这话虽然不能让人们打消心的疑虑,到底还是让部分人闭了嘴。</p>
有人问了:“那……我们可以来打水吗?”</p>
张小春点头。</p>
人们顿时露出狂喜之色,这喜悦还未持续一会儿,听见张小春淡淡又缓慢的声音:“打水的,每家人必须给一只鸡,活的,大公鸡。”</p>
“张小春,你还要不要脸!”妇人嚷了起来。</p>
张小春点头:“要,所以你必须加倍,两只。”</p>
妇人还想说,被身后的人拉了。</p>
毕竟现在只有张小春这里才有水,不管街那两口井被炸和张小春有没有关系,至少现在是必须要讨好张小春的。</p>
有人表了态:“好,我陈波家先预定,待会儿把鸡送过来。”</p>
又有人开口:“我家也一样。”</p>
不断有人开口答应,一头大公鸡放到市面也几十个铜板,和命相,这实在是微不足道。</p>
越来越多的人答应,妇人见这架势,最终也只好低了头。</p>
绑了翅膀和腿的鸡被成山地堆在院子一角,还有源源不断的鸡送进来。</p>
打水的人络绎不绝,一直到半夜才停歇。</p>
……</p>
第二天,早起抢着打水的人,愕然发现张小春家院门大开,原本堆在角落里的鸡全都不见了,张小春只留了一张纸条在门,说她去城里卖鸡去了。</p>
张小春的确是去卖鸡了。</p>
几大车的鸡摆在集市,买鸡的人却寥寥无几。</p>
害怕感染时疫,许多人都龟缩在家里,高门大户府又储存了足够多的粮食,根本犯不着来这里冒险。</p>
特别是张小春还在鸡摊前面立了一个牌子,头用小楷写了“一两银子一只”几个大字,惹得集市行人无不摇头。</p>
一直到晌午过后,张小春终于等来了第一位客人。</p>
那是一个年轻人,非常年轻。</p>
皮肤很白,看去像是没有血色的样子,连嘴唇都泛着白的。</p>
“一两银子?”他皱眉。</p>
张小春立刻热情道:“现在到处都在闹时疫,再过几年食物肯定会涨价的,一两银子已经是很便宜的了。”</p>
年轻人犹豫了一下,问她:“你哪里来的这么多鸡?”</p>
张小春眨巴眨巴眼睛,神神秘秘来了句:“秘密。”</p>
年轻人将所有的鸡都买走了,一口气给了张小春一千两银子,张小春乐呵呵揣着银票,心满意足地回了家。</p>
/html/book/41/4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