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要真封建一个交趾国?”</p>
玉清道德宫,刚刚和李清照一块儿研究了数学难题的大宋道宗皇帝,连道袍都没换,在大殿召见东西两府的宰执了。手机端 m.</p>
在大部分时候,赵佶也是认可一下两府集议的结果。很少有需要他伤脑筋的事儿……不过今天两府却少有的给他出了一个大难题——交趾真封建!</p>
大宋向来是守内虚外,恨不得把所有的权力都收到央去。这几年虽然法度败坏,但是公然封邦建国是不是有点过分了?</p>
现在大宋境内可有好几家割据势力!要是交趾能封,他们能不能封?河西军、昭义军、府麟军、并代军要不要封?都封了,那得几个国?交趾、河西、昭义、府麟、并代,再加一个共和大周,再加大宋自己,岂不是战国七雄了?</p>
“陛下,臣等以为,若不封建交趾,则交趾难安,恐为周国所乘。”</p>
“陛下,只有封建交趾才能阻止周国占据交趾,实乃不得已为之。”</p>
蔡京和苏迟异口同声,都在为封建主义摇旗呐喊。</p>
赵佶沉默半晌,低声问:“交趾封了,河西、昭义、府麟、并代如何?”</p>
蔡京和苏迟互相看看,两人都想过这个问题了。</p>
“陛下,”蔡京道,“河西章理一个月前攻破了青唐城,逐走了赵保忠一门……称王建国也是早晚的事情。不如顺水推舟,和交趾一起封了。免得河西倒向周国。”</p>
苏迟也道:“海路市舶制置使纪忆奏,说赵乾顺、赵忠顺兄弟以渐弃安西,专力天竺了。陛下不如也封赵乾顺为天竺之王,使之永镇佛祖之乡吧。”</p>
呃,一会儿功夫是三个国了……本来挺好的宋周金三国志,这会儿成六国志了。</p>
“封章理当凉国王?”赵佶斟酌着,“赵乾顺还是当夏国王吧!”</p>
“陛下圣明!”</p>
蔡京、苏迟两人例行公事般的拍了下马屁。</p>
苏迟又道:“昭义、府麟、并代三军地狭兵少,不必封邦建国,维持现状即可。”</p>
蔡京附和道:“臣也以为不必封昭义、府麟、并代三军。”</p>
“谁去交趾为王?”赵佶思索着问。</p>
蔡京道:“臣等都以为应该由陛下之子出镇交趾。”</p>
“朕的儿子?”赵佶问,“定王如何?”</p>
苏迟被赵佶的话吓了一跳,连忙说道:“陛下,定王是嫡长,又是亲王……交趾王乃是郡王啊。”</p>
赵佶只是试探,他又看看蔡京。蔡京同样摇头:“陛下,定王不合适。”</p>
定王要么圈养,要么当太子,封出去做国王是不行的!</p>
赵佶也明白这个道理,叹了口气,“嘉王、肃王、景王、济王都是亲王,也不合适去交趾了。棫儿、构儿都是郡王,只是年纪太小,都只有八岁。”</p>
蔡京道:“陛下可以派出重臣去担任交趾相国代行国王事,直到新的交趾郡王成年,再遣其国,并召回相国。”</p>
赵佶点点头:“谁可去交趾为相?”</p>
蔡京道:“臣推荐纪忆相交趾国并兼任南洋大都护。”</p>
苏迟听到这个任命,脸色顿时一变。</p>
蔡京的这手厉害啊!</p>
纪忆是新党干将,官场资历也足够委以重任。一旦苏迟丁忧,纪忆可以入京继任枢密——苏迟他爸爸苏辙一大把年纪,身体也不好,生老病死实在难免。他要死了,苏迟、苏适、苏逊都得回家当孝子。</p>
新党可要遭遇人事地震了!</p>
如果纪忆又去交趾为相,还有谁能举起新党的大旗?</p>
张叔夜吗?他不是进士啊!</p>
童贯?他连卵子都没有……</p>
张克公或者宗泽?</p>
他们好像不够新啊!</p>
可问题是纪忆的确是出任交趾相国的合适人选。连苏迟,也想不出有谁他更合适的了。</p>
“好!”赵佶点点头,“让纪忆做交趾相国吧。至于交趾郡王,让棫儿去当吧。”</p>
……</p>
“什么?大宋官家封皇八子赵棫为交趾国王了?还准备让纪忆去当交趾相国?”</p>
武好古是在共和元年的十月十五日得知大宋准备在交趾行真封建的。而在前一天,他还得知了大宋新军在肇庆之战的神勇表现。</p>
说真的,这两件事儿都在武好古的意料之外,但又是情理之。</p>
历史北宋末年的确兵弱,被崛起的金国打得人仰马翻。可是靖康之后不到十年,南宋的军队能和金国打个势均力敌了。</p>
这说明宋军的弱还没到骨子里——宋朝老百姓并不弱,只是国家不能用他们的强。结果出现了国家养育多年的禁军不堪一击,岳飞拉起来的民兵却越打越强的情况。</p>
而在这个时空,由武好古和慕容忘忧发起的军事改革,已经持续了十几年!而且由于耶律延禧发起的宋辽战争,使得大宋早早进入了战时状态。</p>
现在辽国虽然崩了,但是强大的周国对大宋的威胁更大。因为周国是一个可以取代大宋的汉人国家!</p>
在这种外部威胁严重的情况下,大宋朝廷当然不敢轻易放弃军事改革的成果了。</p>
说点题外话,如果历史的金国是一个汉人王朝,赵构绝对会把秦桧逮去风波亭写天日昭昭,然后让岳飞去当相公。</p>
现在的周国,是一个“汉人的金朝”,对大宋的刺激,甚至超过了历史的金朝和蒙元。</p>
“元首,宋主不仅封了交趾国王,还封章理做凉国王,封赵乾顺做夏国王。”</p>
武好古的好学生米友仁皱着眉头分析道:“赵乾顺远在天边,不去提他了。可是章理在西北啊……”</p>
“元首,咱们要不要也封一个国王给章理?”张熙载建议道,“章理刚刚攻下了青唐城,气势正旺啊!”</p>
青唐的赵保忠当然打不过河西的疯子骑士了,赵保忠的人马这些年在青唐城尽享福了,周围一堆吐蕃部落都是战五渣,随便仁多家族欺负的存在。</p>
而仁多家族的子弟也不学好,都跟着吐蕃人一起念经,结果都向战五渣的路子发展了。</p>
一帮吃斋念佛的遇天理教初代骑士,怎么打啊?输得一点悬念都没有。</p>
仁多家族一完蛋,章理的人气也起来了。在青唐城宣布了下一个要讨伐的对象——信奉佛教和摩尼教的高昌回鹘。</p>
天理的旗帜,必须插遍天山南北!</p>
那个计划生育(摩尼教自带计划生育功能)的高昌回鹘,肯定也是打不过章理的……估计高昌回鹘很快也会被“天理化”。</p>
到了那时,河西天理教的实力可更加强大了!</p>
这么一股势力,如果投到大宋旗下,确实是个麻烦。</p>
“这个不急。”武好古摆摆手,“章理不会站在大宋一边和咱们为难的,因为大宋除了空名给不了他什么。而章理吃完了青唐、高昌、安西,只能向东了!”</p>
他顿了顿,“西北的摊子咱们管不了,也不必去管。章理干得不错……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加强咱们在交趾的力量!”</p>
武好古对广大的西部地区没什么兴趣,实际这也是为了保护西部。在他看来,在工业革命到来前,国广大的西北地区还是在经济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为好。</p>
因为西北和东南沿海的经济交流必然是不平等的,会造成西北的财富流向东南——西北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卖给已经跨入大航海时代的东南!</p>
历史,古代西北乃至亚的繁荣是离不开丝绸之路的。而在大航海时代,丝绸之路必然日益荒废。</p>
同时,得到大航海时代加持,已经开始挤进资本主义门槛的东南,又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卖给西北了。</p>
长此以往,一定会造成西北财富和人才的持续外流!</p>
这对西北的稳定是非常不利的,也不利于儒家化(天理教)在西北的统治。</p>
所以在武好古的规划,未来的西北还是由天理教自治吧。</p>
“林教头,”武好古问负责情报的林冲,“交趾那边怎么样?”</p>
现在是冬天,海一般刮北风、东北风、西北风,虽然使用硬帆的海船有一定的逆风航行能力,但是海船北还是很不方便的。</p>
所以交趾的消息很难通过海路送往天津,反倒是通过林冲安插在开封府的特务打听消息更加方便——开封和广南西路间有600里加急,消息往来倒是很快的。</p>
“武知府好像拉拢到了交趾国王的弟弟李崇德。有李崇德这面大旗,应该可以把持住红河、太平江之间的地盘。”</p>
武好古点了点头:“有了地盘可以分封骑士、武士了……还是先让元老院制定一个《安南府土地法案》吧。把安南府的土地分出去,一半给北方过去的骑士,一半给投靠咱们的安南武士。”</p>
“好的,学生尽快安排。”米友仁点点头。</p>
这时武好古的内厅门外忽然传来了苏籥的声音:“元首,鸳鸯泺的急报。”</p>
“快进来!”武好古眉头一皱,马把苏籥叫了进来。</p>
苏籥走了进来,大声报告:“元首,完颜阿骨打的人马已经到了鸳鸯泺!他想见您。”</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