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喷神最新章节!冯见雄和田海茉缠绵堕落了几天,一扫此前闭关苦读的积劳之气,便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读了研就是好,因为他的导师正是生意上的伙伴刘渊明。
而研究生的生活与本科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研究生而言,上不上课相对就不叫个问题。只要跟着导师搞研究、完成导师分配的任务就行了。
所以他对时间的支配,俨然比本科的时候更加自由得多。一个学期去学校晃悠的时间不到一个月都没问题。
当然,大部分苦逼型的研究生并不能享受到这种待遇。对那些人而言,给导师当牛做马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不但要接导师的私活,甚至有时候要为导师的私生活打杂。
尤其是博士比硕士更严重。
硕士说三年毕业的,基本上都能,表现好的或者有门路的还能提前。
而博士超期毕业很常见。导师用的顺手的,希望多压榨一两年廉价劳动力,那么30岁才毕业都是很正常的。
可惜这一切,都和冯见雄没有关系。
他跟刘渊明之间的关系,俨然是倒过来的,想干嘛干嘛。
刘渊明甚至还曾经反过来讨好地说:“要不,你将来的硕士毕业课题,就做‘论专利复审委员会复审通过后可直接授予专利权制度的法律风险’?反正你硕士毕业已经是2009年7月了,那波水雷论文也差不多是时候引爆了。”
冯见雄当时就接受了刘渊明的好意。
这也就意味着,他这一年研究生生涯,基本上不需要额外在学业上花费多少功夫了。他在知识产权法律界的实操赚钱业务,整理总结一下,就能够直接形成学术成果。
一个人搞学问要研究的东西,跟他在生意场上捞钱的法门,能够如此高度吻合起来,一鱼二吃。
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
在钱塘就这般半闲着把国庆长假过完,又待了一个多星期。
期间冯见雄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田海茉聊起“松鼠果业”在《舌尖》播出后的业绩上扬,顺便也给了田海茉一点生意风控方面的意见。
《舌尖》对切糕的销量帮助还是很大的。
除了最初三天是两三百万的流水,此后国庆长假剩下那两天,也都在150万左右。再往后一周,也依然保持了每天100万,然后才渐渐跌破百万大关。
田海茉算了下账,整个十月份的销售额,妥妥可以有2000万,把此前两三个月囤的存货彻底消化完没有问题。
切糕是高毛利的产品,几乎对半开的毛利,哪怕算纯利润都有三分之一多,所以折下来松鼠果业10月份的纯利润能有六七百万,田海茉个人的分红也能有300万。
当然,如果要把资金分红出来,就要实打实在财务上做成利润、然后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了,因此大多数企业家是不会这么干的。只会把资金留在企业里面,只要能控制公司,大不了直接用公司的钱买房买车消费,报销掉。圈子里那些靠资本利得过日子的大老板们,动辄说自己1元年薪,或者只按着最低工资线拿报酬,多半就是这种情况。
田海茉如今创业一年了,财务知识也是自然而然就润物无声地学了不少,这种基本操作还是懂的。
就算她如今在钱塘还挤在蜗居里,连房子都没买,但她真要买房子的话,也完全有办法不把资金从公司抽出来、不做成利润和分红,而直接合理避税避掉。
这些都是后话。
毕竟眼下田海茉都还没想好怎么花这笔钱呢。
是就此抽取一部分资金,用于生活,还是继续All-in,扩大自己的事业?她甚至有那么一瞬间想过,要不要让高穗果再投钱,把她家的生产型企业也扩大一些?
如果是搞互联网产业的,那没得说,肯定是继续All-in嘛。
但打造电商轻奢快消品爆款,毕竟还是跟实业挂钩的。而实业的东西,就没那么明显的赢者通杀马太效应了,有时候钱投入过多反而是一种浪费。
就在她犹豫不决的时候,冯见雄从她手头的一些商业情报中,找出了些蛛丝马迹,为田海茉的粗放扩张泼了一盆冷水。
那是国庆长假之后刚好一周的时候,依然是一个周末。
“松鼠果业”的供应链管理工作,从头到尾田海茉都是包给高穗果的。两个妹子分工还是很明确的:高穗果面向供应商和生产,田海茉面向运营、推广和市场。
平时,高穗果的具体工作,田海茉不会过多去过问,更不会随便干涉。
术业有专攻嘛,要“将能而君不御之者胜”。
不过每到一定的期限,又或者开会的时候,田海茉和高穗果还是会把各自近期的工作、遇到的问题整理下来、互相交流,以便掌握公司的整体情况。
这次,冯见雄就是从高穗果的供应商谈判工作报告中,找到了一条蛛丝马迹:
“茉茉,你看这条。这家一直给你家做和田大枣供应商的新江批发商,在上周的谈判中,两次要求加价。还拿出了‘有缺货风险’的提醒。你觉得从这里能看出些什么来。”
田海茉一开始并未往心里去,只是按照惯性思维回答:“缺货加价?这种一般是供应商的谈判策略吧,见我们大火大卖了,扩大产能,他们也想趁机分一杯羹?也有可能是当地今年秋天的枣真的要歉收减产?”
冯见雄持重地说:“不可不防。是不是真的歉收减产,这还不好调查么,找些当地的农林管理部门认识的人了解下不就好了。其他一些客观因素,也可以调查一下。”
田海茉有些为难:“那得哪儿找人问去?果果家里也只有生意场上的关系,跟当地农业部门怎么会熟。”
“我问问纱纱吧。”冯见雄想了想,“她父亲是当地的边贸商人,应该总能认识几个人,能有联系方式就行了,剩下的该塞红包什么的,我们自己转账搞定。”
他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只花了半天时间,就查清楚供应商所言全部是假的——或许真的是缺货,但绝对不是客观自然原因。
“那也就是说……你觉得是有其他人也在大量收购这些果子?”田海茉反应还是很快的,立刻就回过味儿来了。
冯见雄眼神一冷,干脆果决地提议:“让果果给供应商那边的销售人员倒塞回扣吧,许一个经办人本人无法拒绝的好处费,把对手的信息给我挖出来。
我觉得这事儿很有可能是有人看到切糕生意大火了,所以立刻开始跟风——我们在《舌尖》里面,可是植入了不少私货的,不仅宣传了产品、擦边球了品牌,还附带着‘传授’给了消费者如何‘鉴别’好坏切糕的质量标准——这就是相当于掌握了切糕的‘行业标准制定权’。
当初我们宣传自家的切糕用的就是掺入和田大枣的枣泥、有特殊的果香味,说不定有那些有野心、也想做精品的同行,就采用了同等级的质量标准,跟咱竞争。所以,你不光要盯紧卖枣的供应商有没有涨价趋势。凡是其他有特定产地、供给容易波动的供应链环节,都要盯紧。这样就能知道跟风者走到哪一步了。”
田海茉听了深以为然。
这番道理,给她自己一些时间,也能想明白。只是没有冯见雄这么敏锐、见微知著罢了。
她当天就给高穗果打了电话,仅仅花了一天的时间,就搞明白了真相。
高穗果收买的,毕竟只是供应商那边的一名经手人员,并不是老板本人。所以,只要不是老板本人的,都是可以靠钱解决其忠诚度问题的,私下出卖一些其他正在洽谈的客户的隐私资料、商业谈判秘密,都是再正常不过了。
田海茉得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和冯见雄核计:“是一家名叫优品铺子的HB同行,终于下决心跟进切糕业了。对方从年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联系供应商,只是一直没动手,应该是看这次的生意做大了,热潮火遍全国,才决心跟进的。”
冯见雄便建议道:“所以,这一行没有你想的那么大的前途。虽然上《舌尖》带来的火,肯定会比上《金陵零距离》要强好几倍——无论是范围上还是持久度。但是,我估计到明年年中,这门生意终究会被做淡的,消费者的好奇心也会被彻底透支。
所以,我觉得你让果果姐提升产能、扩大规模没什么意义。还是想想看怎么把‘松鼠果业’这个招牌的知名度,往其他相近品类上打吧。卖切糕只是我当初给你设计的一个敲门砖,别忘初心。
在我看来,切糕的这波热度,最多也就跟那些雨后春笋一样遍地跟风的‘土掉渣大饼’一样,两者能蹦达的时间是差不多的。”
没有技术含量、没有垄断门槛的生意,一旦火了,挡是挡不住的。
从08年的“土掉渣大饼”,到13年的“彻思叔叔蛋糕”,都是一样的死法。
英明果决的大商人,只会把敲门砖当敲门砖充分利用,而不会指望用敲门砖盖高楼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