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03.第一百零三章 出行记

    一般情况下,土豆亩产2000公斤是很容易达到的,好的土质和合理管理,能够使亩产达到5000公斤以上,甚至后世有的新品种土豆达到了9000多公斤。  .w . 红薯一年可种两季,也算高产作物,春薯产量3500公斤,夏薯2500公斤。玉米产量则要低很多,各地产量不同,在800至1700斤之间。当然,这都是在后世。</p>

    崔瑾知道不能与后世相比,一是栽培技术,二是种子品质,都是不能相比的。所以,他就将各种作物的产量全部减半计算,土豆就每亩18石,红薯一年两季共计56石,玉米就算4石好了。其中考虑了今世与后世在土地丈量和重量计算之间的差异。在唐代,一亩约合后世0。783亩,唐朝平均每亩约1。5石,耕地一年一种,最高亩产2石。1石等于后世53公斤,1斤是为13两。</p>

    如此一对比,怪不得崔芮当时露出不可思议,不敢相信的表情。而且,这还不算套种和复种其它作物的产量。</p>

    西山庄子,这几年通过套种和复种,再加上精心管理、农家肥的使用,各种农作物的产量得到数倍、数十倍提高,随后,皇庄和各世家也纷纷上门求取经验,均获得极大成功。于是,便向全国大力推广开来。而崔芮也因此得到李世民嘉奖,爵位和职位没变,毕竟还年轻,只是得力一些实惠的东西,如金银、布匹、珠宝之类,又单独赏了崔瑾几本古籍、两幅字画。反正在自己手里也存不了多久就会被自家儿子弄走,所以李世民干脆大大方方地尚给了崔瑾,也落个人情。</p>

    想到虞世南也经常不在府里,崔瑾干脆就请他多给自己留功课,又给家中提出到西山守着那些农作物,免得自己三天两头地往那里跑也不是个事儿。崔芮也觉得长子这样折腾很累,遂同意了他的请求,不过,要求带上护卫群。从当年被掳之后,崔瑾的安保措施就得到极大加强,出门儿,即便是长安城内,李宝必须的,知书四人是少不了的,再加四五个护卫,崔瑾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招摇过市的纨绔。经过多次抗议,崔芮才同意那些护卫就远远跟着便是。这次,既然是要离京多日,虽然就在京城郊外,但这安保措施必须到位。崔芮做出如下决定:贵祥、李宝、马云天、知书四人、青竹四婢、红柳四丫头(主要做粗使)、厨娘两个、李靖荐来的退伍军人二十六名、加上自家护卫十名,加上崇仁坊崔府送来的护卫十名,一共六十三人,必须一同带走。</p>

    “阿耶,要这么多人干嘛啊,特别红柳她们不用去了吧?护卫也不必这么多吧?这得多浩浩荡荡的人马啊,人家还以为儿子是被您赶出门儿分家单过了呢!”崔瑾听说要带这么多人,脑门子就疼。</p>

    不料,自家阿耶的思想工作还没做通,太子送来护卫十名、吴王送来护卫五名,说他贞观四年被掳走和贞观七年私自离家出走的事情还记忆犹新,所以,不得不防。而李世民听说后,也表示非常关心这个侄儿,派出千牛卫三十名,附带稚奴小萌娃一个。随后,消息灵通的房玄龄、长孙无忌等等赶紧将自家那些不讨喜的小子奉送上来,并带护卫若干、随从若干、乳娘若干、奴婢若干、厨娘若干、车辆若干。</p>

    房玄龄极为和蔼地拉着崔瑾的手,道:“瑾儿啊,你也知道,遗爱最是离不得晋王殿下,现在晋王跟你走了。”嗯,这话听着有些不对劲儿啊,简直在说俩人私奔嘛。</p>

    “晋王跟你走了,遗爱就没人和他传纸条了,这不是就闲得没事儿了么?所以啊,你就把他也一并带走吧,叔祖的耳根子也好清静清静。哦,对了,遗则最是离不开遗爱的,所以也一起吧,反正一个是带,两个也是带。呵呵,叔祖就交给你了啊!”</p>

    长孙无忌像弥勒佛一般笑着:“贤侄哎!”啥时候这么亲热了?</p>

    “贤侄哎!叔父只把涣儿和濬儿带来了,其他几个都留在家中哭闹呢,你就到时随便给他们安排个住的地儿就行,随便给他们三俩大饼、一碗稀粥吃就行,有啥粗活儿累活儿就交给他们。叔父啊,就指望着贤侄能将他们教好、教乖,自然不能与贤侄比,让他们像房家小二郎一样就行!哈哈哈,叔父是完全相信贤侄的,叔父就在京里等好消息了!”</p>

    崔瑾不知该如何作答。既然要我虐待那俩小子,怎么还带这么多伺候的人,带这么多行头,连睡觉的被子、吃饭的碗筷都带上?</p>

    “哎哟,这不是担心小郎君庄子上一时没备齐么?崔小郎君啊,某家主母说,都是自家亲戚,某家国公爷在军中,也管不到两位小郎君,只得拜托崔小郎君费心了。为免让崔小郎君过于操心,所以主母还说,到时会让先生也一同前去。”这是谯国公柴绍家的管家将国公夫人的话带到,附送授课先生。</p>

    紧接着,杜家两兄弟自己带着家人来报到了。</p>

    崔瑾一看,不行啊,再这么着,自己是别想出门儿了,那庄子也装不下呀。他想不通,自己不过是离开两三个月,怎么就如此多人惦记,若是两三年,难不是都要举家跟随?赶紧闪人吧!他立即派人分别通知如上几家,顺便给宫里通气,明日(贞观七年正月二十日)辰时两刻,经袁国师之徒掐指一算,此时最是宜行、宜搬迁,所以,准时准点于启夏门汇合,过时不候!另外,咱庄子小,敬请尽量轻装出行,务必认真阅读《西山出行须知》。</p>

    原以为,就是这几家了吧,不料,没想到,贞观七年正月二十日辰时一刻,他看到不告而来的河间郡王李孝恭家小三,十二岁的李崇真。</p>

    李崇真爽朗地一笑,颇有乃父之风,拱手道:“表弟,阿耶担心你一个人管不住那些混小子,便派为兄前来帮衬!这些家将都是久经沙场,到时就让他们训练那帮混小子,保管叫他们哭爹喊娘!”手一挥,“唰”地一声,二十名昂首挺胸的家将腰间的刀齐齐出鞘。</p>

    崔瑾差点感动地哭,拱手道:“多谢表兄!”这下子好了,凡事有高个儿顶着了。现在,他极为想念李恪和房遗直,李承乾作为储君自然是无法脱身的。但是,一走便是两三月,这京里的生意也离不开李恪;这么多小二郎走了,房遗直也得帮他们盯着“大唐皇家新奇特玩具店”。所以,只是想想罢了。</p>

    辰时两刻,崔瑾清点人数,该来的都来了,不该来的也来的。那就,出发吧!</p>

    启夏门前,进出城门的人马立即散开。也不知是那些纨绔子弟要出游,这出游也不像啊,还没到清明呢!怕是要打猎吧,但这会儿猎物都还在猫冬呢!真是不懂啊,这还是天寒地冻的,怎么就不呆在家里取暖,偏偏要四处折腾?</p>

    看到浩浩荡荡的人马,看到浩浩荡荡的车辆,人们纷纷猜测。</p>

    /html/book/37/37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