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了一把眼角,刘备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将张飞扶起,道,“走吧!”
既然关羽能够被敌人伏击,那么未必不会猜到自己的路是哪里,既定的路线就必须要改变一下。当初做好的打算是突围西门,直向信都,趁着信都防御不齐而偷袭下夺取城池,洗劫整个信都的钱粮,彻底打击掉冀州河东军的根基。再通过补充好的装备,游走冀州骚扰,一直拖延到河南大战出现根本性的转折改变,届时再东山再起。
这样的战略,对于刘备来说确实是极好的,远过渡河南下投奔曹操,在黄忠和夏侯渊之间的夹缝中苦苦求生,也要好过投奔公孙度,寄人篱下,去和他抢夺日后河北的分配权。
不过,信都不能去,剩下的后半段大略,却还是可以执行下去。
河东现在约莫还剩下整整六万兵马,将会将河南的力量均衡给打破。这批兵马不可能在冀州长此下去,可是若是南下,只要自己在后面不停的骚扰,那就是一根利刺,扎在河东的心脏边缘,随时都会致命。
要知道,河东出兵汉中,所耗费的钱粮几乎耗尽了整个雍州的元气,在河南和孙曹人马对峙的河东大军所依靠的,不过是并州,冀州以及新得的汉中存粮,当自己侵入冀州后,这里的粮秣也无法运送南下,是以,只要自己还在冀州这块土地上,就等于是断掉了河东的一大块粮秣输出地。
冀州乃大汉十三州之,产量大区,昔日光是一个被黄巾之乱打残的冀州都还能供应讨董十八路诸侯的粮食,就可见冀州的重要了。
断掉了冀州,长此下去,天平必然就会向着孙曹联军倾斜。
同样的,如果因为自己这方面将张辽这六万人拖延在冀州,河南大战场的压力也会大减许多。牵制了对方这样一股大力量,也是间接的左右了天平的局势。
若如此下去,没有彻底将自己一方面给灭杀,那张辽便就是南下也不是,继续追捕也不是,陷入进退两难。
不过,若要引起冀州的骚乱,攻略一个两个无关重要的小城,显然是达不到目标的。而现在自己也不可能一下子壮大起来,只有选择先毁灭,而后重生。
毁灭的,当然是冀州的元气。打击的,也是河东的根本。
而信都便是冀州府,屯粮重地,自然原本就是最佳的选择目标。先是经过了关羽的攻夺,灭掉了一批亲河东的世族,而后,卫三南下,又将那群投降刘备的士族连根拔起。
可以说信都现在就是人心惶惶,而张辽因为要围剿他,根本也没有抽出足够的时间去安抚人心。
若是正常情况下,要偷袭信都,并不困难。可是现在去信都却显然太过危险,刘备不可能就这样自投罗网。
所以,既要突破一个分量足够的地方,又不至于会落入对方的陷阱。
刘备自然而然的便想到的另外一个冀州重镇邺城。
冀州是大汉十三州之,这里便有两个大汉第一等的城池,一个是信都,另外一个便是邺城。
邺城是冀南的精粹所在,依靠漳水土地肥沃,北方南下的商人也必须要经过这里,西进河东,司隶,南度黄河,进入中原繁华地方。交通四通八达,也是一个重要的中枢点。
而这还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当孙曹卫三家大战开启,邺城就已经成了前线一个最为重要的粮秣中转地,从冀州运送来的粮食,大半都囤积在这里。
而固然信都大乱使得粮道不通畅,可是运用在战事而囤积的粮秣,还没来得及彻底的消耗运送干净。
那么,既然要在冀州掀起一场风暴,信都不能取,便要在邺城放下一把大火!
刘备曾经当过邺城太守,对邺城周遭了如指掌。平心而论,他自认为,如果自己是河东方面,也不会想到会偷袭邺城。
毕竟,邺城太靠近河东,太靠近河南大战场了!
不过,正是因为如此,刘备才觉得这是给自己的绝好良机。
于是,刘备下令,全军掉头,向西南前进,目标先是清河。
清河也是河北重镇,刘备决定先拿下清河给全军上下补给一番,最好是能够搜集到一些马匹那便是最好不过了。
事到如今,他也不固守那些迂腐的念头,既然是要做,便是要做得彻底,为了报仇,为了大志,当一番流寇所为也如何?!
张飞自然是以刘备马是瞻,而现在还能留下的,哪个不是刘备的心腹,自然也没有异议。
反正情况都已经坏到这样的地步了,就算再差,又能差到哪去。反倒不如搏命再赌一次!
这残余的一千五百人,显然已经士气低迷到了极点,大军缓缓南下,刘备终于露出了他从不曾有过的铁血的一面,只要是有人敢骚乱军心,有人敢临阵脱逃,莫不是被他斩示众,杀鸡儆猴。
这样高压的压制下去,勉强还算是将人心微微稳固了下来,虽然是埋下了一些隐患,但也是未来的事情,现在还没到操心的时候。
上千人,都是步卒,又是伤疲焦煎,行动的度自然快不到哪里去。整整走了大半天的路,也不过才二十来里,刘备不知道平原局势如何了,但既然都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再如何,也该结束的战事。
那么自己走脱的事情也成了河东军的重中之重,好在一路突破不留活口,张辽若是想从他人口中问出自己的动静,也不大可能。只有通过判断来围剿,不过一千人的动作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显得太过渺小,就算走漏风声,要传入张辽的耳朵也要花费不少时日。
正是如此,走了大半天的路,对方还不曾能够追上他,显然是还没有预料到他的动向。
这无疑让刘备松了口气。
现在只要是用最快的度奔袭掉清河,然后夺取辎重补给军队,化整为零再度骚扰肆虐让张辽疲于奔命,就可以从容再将邺城南下。从冀北跑到冀南,就算是张辽的六万人,也是鞭长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