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卷 第185章 种地也得有章程

    景永坚家人多,土地分的也多,一共是一百一十亩;景长鸣景长度家四十五亩;景永强家六十亩;还有景永诚家的七十亩。

    几家合一起差不多三百亩地,望过去差点不见边际,说不苦恼是不可能的。

    刚刚丈量土地的时间极长,景长宁也思索了许久,现在才说“要说难也不难,但是得大家的心齐,牛马集中起来一起用,力气也得往一处使。”

    他倒是有点想法,不过觉得也不能都自己乱做主张,还得回去跟父亲商量,毕竟各家的人数不同,劳动工具也不同,最担心的是心不齐,什么都顺顺利利的还好,但是如果有什么天灾**没有收成也很难说,他也不想干吃力不讨好的事。

    二郎没有吭声,但是也有自己的想法,主要是这里的土地太平坦了,而且土质都是一样的,真的很适合大片集中种植,所以也说“我们回去跟祖父好好商量。”

    其他三户不明所以,但是也知道他们是有想法的,都齐声附和道“反正离春耕还有很长时间,改天我们再上门去叨扰大哥(大伯父)。”

    叔侄二人都是有想法的,而且有了想法也不拖延。

    第二天早上,景长宁和二郎就各自拿出了集体种地的章程交给了父亲(祖父),除了没具体说要种什么,其他都事无巨细,用文字和表格进行了表述。

    所以吃完早饭后不久,景永诚就让家里所有人都坐到了一起,商讨着年后种地的事,起码家里人商量通过也完善了具体细节,才能够跟另外几家商量,这就需要集思广益。

    景长宁“还是要把其他几房人都集中起来,合理利用现有的车马工具,大面积种植才能省银子省力。”

    总不能让老爹老娘还有几个嫂子侄女真的天天去摆弄土地,那就得有省力省人的方法。

    二郎“每个季节最好都种一样的作物,集中种植、集中收获、集中买卖,一样省人工,只要找到好的销路,可能更卖得起价钱。”

    家里的大部分人都只有听的份,谁都没有种过地,能听懂就不错了。

    争论最多的是,用车、用马、用银子、用人工如何分配的问题;他们家有马有骡子,还有车,而其他几家可能人力会更多一些;而每家需要耕种的田亩也不一样,这个算数问题景长宁和二郎倒不觉得有什么难度,只是章程必须清楚,还要签字画押,亏了谁都不好。

    景长宁“车马工具都得折算成银子,或者变成集体租用,就是连土地的亩数也可以一起折算,到时候多算多收多得。”亲兄弟还得明算账,种这么一大片地不让几家事事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以后亲人就会变成仇人。

    读书人聪明,有善于举一反三,多解释几次,大家也明白了。

    二郎“出工多少也可以统计出来,这个可以像长工短工那样,做多少挣多少银子,不难。”

    每一季或者年终先扣除成本,计算每亩的平均收入都不是难事,重要的还是出很仔细的章程。

    他们有考虑到了,像景长鸣景长度这两家,没有多少银子肯定愿意多出力;而景永坚一家,家里儿子小子多,又有一两个是肯动脑的,肯定有想法去做售卖;这就需要有很明确的章程,不然极容易扯皮。

    二郎“再就是,得选几个脑子灵活,巧舌如簧的出去走走,除了买卖我们的产出。可以看看有没有其他增加收入的渠道,最好能多闯出些赚钱的门道,耽误的时间肯定也得算工钱。”

    庄氏“也可以按收入计算提成。”

    商量到最后老夫人还是发出叹息“就是这样交租子,解决温饱可能是没问题,但是,还是难呀。”

    景春熙忽然脑子里灵光闪过,想了想“既然土地都是适合种薯类,大表哥,你们倒是可以到附近的镇子或者县城去走一走,看看这边有没有做宽粉卖宽粉的。”

    大郎摸摸脑袋,不知道啥意思,二郎倒是明白了,然后看向景长宁。

    景长宁“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单一种养肯定发不了财,可是加工宽粉出来可就难说了,不但好储存,也有可能卖得出好价钱。”

    王嬷嬷喃喃“附近的镇子我们都走过了,宽粉确实没见有,村子里的人都是喜欢煮来晾晒红薯干。”

    春桃庆幸自己可以搭得上话“我们看到家家户户屋顶上都有晒呢!去买菜也没见过类似宽粉的东西,但是冬天他们也有吃锅子的习惯,能做出来还是可以卖的。”

    老夫人摸了摸景春熙的头发,说“你这脑子是怎么想的?”

    小团子马上在旁边呼应“熙表姐想吃宽粉了。”她憋了很久了,完全不知道三叔和二哥在说什么,如果是在晚上她早就睡着了,总算是还有宽粉是可以吃的。

    小团子马上被殷氏撸了一把头“你比谁都馋,你不想吃?”

    惹得小团子哈哈笑“我喜欢吃,宽粉比面条好吃,吸溜一下就进肚子了。”说完还回味了一下,惹的其他人更好笑了,氛围也不再那么严肃。

    景春熙又往外祖父、外祖母身边靠了靠,小声提醒“神仙姑姑种的红薯藤子已经很长了,开春应该就可以种。”

    想想空间宅子里的井水,景春熙又说“神仙姑姑给的种子肯定产量很高,说不好一年也能种植个几造呢?”红薯一年能种几次,她确实不知道,不过总得让家里人试一试。

    老夫人高兴地又搂了她一把“好好,就我们熙姐儿能,我们就种红薯,大片种植,再开个作坊做宽粉。”

    景长宁也向他们三人看了过来,特别是多看了景春熙一眼,景春熙笑得眉眼弯弯,所以也不反驳,算是默认了。

    王嬷嬷想了想说“这边的人喜欢养鸭子,鸡却贵得很,如果也能养鸡卖钱就好了,反正这边的小鱼小虾也不贵,买回来晾干了磨成粉掺和到米糠里,鸡长得快的很呢。”这经验也不知道嬷嬷是从哪学来的,不过大家都觉得这说法应该有点道理。

    两个护卫也说“昨天出去买鸡,看到那瘸腿婆子关在笼子里养的鸡好肥,要是我们也关在笼子里养,不用每天晚上去赶鸡,屋子也不会到处都是鸡屎,可能也会少费点粮食。”

    人多力量大,大家集思广益,商量了好多事情,二郎都一一记下来,就是三郎、四郎没有什么主意,也说他们负责割草养兔子,也负责去码头收集别人丢掉的小鱼小虾拿来喂鸡,搞得两个小团子心痒痒,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跟着。

    最后的决定就是,如果其他几房找上门了,再跟他们说种地的事,但是具体要不要集体种植,也是自愿加入。

    不过合作不合作都没关系,种出来的红薯他们也是可以收的,这也算是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