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1章 刘晔荐鲁肃,甘宁叹知己:刘伏波知世间有甘宁耶

    “公瑾兄,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就不用再送了。”

    “待来日皖城再见时,我必会尽地主之谊,盛情款待。”

    江口。

    刘标笑眯眯的登船。

    说周瑜的话,让周瑜无话可说。

    周瑜忍不住嘴抽。

    不是周瑜真的想送刘标,而是这几日的宴请让周瑜只想刘标赶紧走。

    去年刘备来吴郡“怀柔”,让吴郡士人争相拜访。

    今年刘标再来吴郡,“怀柔”的手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俩父子,尽搞些虚头巴脑的!

    周瑜只是拱了拱手,直接就策马转身,不想再跟刘标多聊一个字!

    看着周瑜那匆匆离去的背影,刘标脸上的笑容不减:“公瑾兄,真是大好人啊!”

    赵云暗暗松了口气。

    这次跟着刘标来江东,是赵云这一生最紧张的一次。

    别的人吊丧,都是能低调就低调。

    刘标来吊丧,生怕不能在江东引起轰动。

    甚至于:

    刘标还当着周瑜的面说出“你要打荆州,可得当心我当渔翁,将你和刘荆州一起擒了”这样的话来!

    做人做事这么嚣张,考虑过我和叔至的感受了吗?

    好在。

    刘标登船了!

    即便周瑜反悔了,赵云也不担心刘标的安危了。

    “孟临,今后不可再如此行险了。”

    赵云蹙着眉头“训诫”,只是这看似“训诫”的话,语气中满是关怀。

    刘标回答得很坦荡:“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这话刘标没骗赵云。

    去江东,欺负的是孙策新丧,江东内部不稳。

    若江东内部稳了,哪怕孙权来信喊“爹”,刘标都得带着大军去江东。

    刘标只是权衡利弊,不是没苦硬吃。

    “叔至,你先引兵回下邳,向家父报平安;四叔,你跟我沿江往西,去皖城,让家父依信行事。”刘标取出一封信递给陈到。

    赵云问道:“孟临,刘表好歹也是荆州牧、镇南将军,又岂会因为孙权要打荆州就去皖城?”

    “孙策在时,刘表尚且不惧;如今孙策死了,刘表更无可能向孙权服软。”

    刘标淡然一笑:“刘表会不会来皖城,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得将这声势做足了。”

    “徐州未来之主,亲自在皖城设宴劝和,刘表若是不肯来,就是不给我面子。”

    “孙策虽死,周瑜尚在。”

    “若我作壁上观,刘表守不住!”

    赵云又问:“倘若刘表真守不住,又当如何?”

    刘标呵呵:“若刘表守不住,就退位让贤,我来替他守!”

    ......

    沿江向西。

    皖县令刘晔、县丞阎象、县尉纪灵、主簿袁胤、门下贼曹黄猗出城迎接。

    “不知伏波将军到来,有失远迎,还请恕罪。”刘晔语态谦逊。

    阎象、纪灵、袁胤和黄猗,也纷纷向前问礼。

    皖县虽小,但位置重要,这是江淮防线的南面门户之一。

    刘标一一回礼,又道:“江东不日将起兵攻伐荆州,徐州跟荆州结盟,不能不顾。”

    “我平生不好斗,最好解斗,有意邀吴侯孙权和镇南将军刘表,同来皖城赴宴。”

    “谁愿替我走一趟襄阳?”

    众人一愣。

    解斗?

    让孙权和刘表同来皖城?

    阎象道:“刘表雄踞荆州,又岂会怕江东起兵攻伐?即便去了襄阳,也绝无可能说服刘表来皖城。”

    纪灵和黄猗对视一眼。

    两人都想到了昔日在下邳时,跟吕布刘备罢兵言和的场景。

    黄猗上前:“伏波将军,我愿前往襄阳。”

    袁胤连忙拉住黄猗:“你真有把握说服刘表?别坏了伏波将军的布计!”

    黄猗笃信道:“伏波将军要解斗,刘表岂能不来?若刘表不肯来,就是在跟伏波将军为敌!”

    袁胤愕然。

    显然没想到黄猗会说出这等话来。

    阎象蹙眉,欲言又止。

    刘标取出早准备好的书信给黄猗:“既然黄贼曹有意,那这事就交给你了。”

    黄猗大喜。

    自投降刘标后,黄猗文不如阎象、武不如纪灵,功劳不如韩胤、桥蕤,只能当一个小小的门下贼曹。

    作为袁术的女婿,黄猗自然不肯一辈子当个门下贼曹。

    如今刘标专程来皖城给了立功的机会,若不抓住机遇,今后再想立功就不一定有机会了。

    刘标又仔细交代了黄猗,且给了黄猗一个名册,让黄猗若遇到名册中的人,可以“便宜行事”。

    待黄猗离去,刘晔又凑前询问:“伏波将军在吴郡,可曾遇见东城人鲁肃鲁子敬?”

    刘标微微惊讶:“鲁子敬也在吴郡?”

    刘晔点头:“我跟子敬是好友,常有书信来往。”

    “昔日袁术听闻子敬名声,欲请子敬出任东城长;子敬不肯,率家族百余人南迁居巢投奔周瑜。”

    “几年前,周瑜东渡江水去投孙策,子敬也与周瑜同行去了江东,将家小留在了曲阿。”

    “后来子敬祖母去世返回东城办理丧事,我又去信劝子敬离开江东是非之地,去巢湖依附郑宝。”

    “子敬原本是答应了我的提议,在安葬其祖母后,就要返回曲阿准备去依附郑宝,不巧周瑜提前将子敬的老母接去了吴郡。”

    “子敬回信又言:周瑜以马援答光武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相劝。

    又言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子敬犹豫不决,就留在了吴郡。”

    “得知孙策身死、伏波将军又要去吴郡,我又去信子敬,希望子敬能私下拜访伏波将军。”

    “如今看来,子敬依旧不肯离开江东啊。”

    刘晔不由长叹。

    身为好友,刘晔自然不希望今后跟鲁肃兵戎相见。

    见状。

    刘标轻笑安抚:“子扬不必叹气,鲁子敬跟周公瑾相识日久,私交深厚。”

    “倘若孙策刚死,鲁子敬就弃周瑜而去,又岂能称得上义士?”

    “你也不必心忧,徐州避祸去江东的士人豪杰不知凡几,不论是我还是家父,对江东都是以怀柔为主。”

    “能不战,则不战。”

    “若来日真的跟鲁子敬对上,我也会让其三分。”

    “我能容得下袁术的故吏,又岂会容不下孙策的故吏?”

    刘晔拱手致谢:“伏波将军器量弘雅,令人惊叹。我会常与子敬书信来往,劝子敬归徐。”

    刘标点头。

    似鲁肃这等在江东的徐州士人豪杰其实很多,这也是刘标对江东以“心战为上”的原因。

    指不定谁就是谁的好友。

    倘若是杀戮太甚,不仅难收江东众人之心,还会让徐州部分人寒心。

    以前孙策在,这心战不好用。

    如今孙策死,正好用心战术。

    黄猗去襄阳需要时间,刘标暂时在皖城住下。

    如今临秋。

    皖城今年能否有个丰收年,对皖城甚至于整个庐江的百姓的凝聚力都是很重要的。

    人的名,树的影。

    “稷子”亲自来皖城视察田间,这对聚集在皖城的百姓和流民而言,那都是大喜事。

    更何况。

    这皖城的百姓和流民,去年有不少人都听了刘标授课!

    刘标最大的民心来源,就在田地上了。

    还有什么能比专心于农术、致力于民生最令百姓敬佩的?

    民以食为天。

    这可不是简单的五个字!

    庙堂之高的天子?

    不能让民吃饱饭的,都不配称为天子!

    苦什么都不能苦百姓!

    缺什么都不能缺粮食!

    ......

    黄猗自皖口乘船入汉水,一路来到夏口。

    得知黄猗是奉刘标命令要去襄阳见刘表,黄祖不敢怠慢,忙令都督苏飞安排船只护送黄猗去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