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舞阳侯的许可,李牧立即采取了行动。
不过没用清查军田的名义,而是打着维护地方治安的旗号。
为了演的更加逼真,他还专门安排了一大群人,到衙门口认领土地。
一个个都叫嚣着是自家的田地,又都拿不出来地契,地方官也是头大。
县中的田籍存档,很多毁于战火中,现在想查都难。
一下子变成了无头公案。
按照以往的惯例,肯定是谁家势力大,谁家塞钱多,就直接判给谁。
现在的情况不一样,还有不少士绅外逃,尚未返回广东。
若是现在判决,未来有人拿出了地契,又是一场麻烦。
最主要是这帮“暴民”不懂事,只叫嚣着是土地是自家的,一点儿具体的表示都没有。
通常在闹剧上演的过程中,有主人的都会拿出地契,到现场进行认领。
事情到了这一步,那么直接走正规程序,确认其产权即可。
刚刚经历一场叛乱,民间还有叛军余孽潜伏,地方官也心怀忌惮。
面对一群人争夺的土地,衙门的官员通常会选择拖字诀,把事情搁置起来。
到了这一步,李牧派过去的兵丁就会以避免冲突为由,暂时代管这些土地。
土地权属争夺激烈,地方官也怕民间火拼影响自己的政绩,大多数时间都选择了默认。
先是从偏远州县开始,紧接着逐步蔓延到了全省。
声势浩大的土地纠纷案,在全省上下闹的轰轰烈烈,很快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
“巡抚大人,民间土地纠纷愈演愈烈,这背后怕是有人在进行操纵。”
按察使吴启宇脸色阴沉的说道。
看似是简单的土地纠纷,实际上牵扯到的利益,却十分巨大。
光从各地搜集的数据来看,无主之地的占比,远超过能够明确主权的土地。
最关键的是光无主之地,就比广东全省的在册土地多。
这样的数据,一旦拿到了朝堂上,藏匿土地的遮羞布就被撕了下来。
如果土地纠纷案没有闹大,他们这些地方官,完全可以和士绅们勾结一起瓜分这块利益。
可是现在不行了,不光在省内闹的人尽皆知,无主之地还被军方给接管了。
名义上是代管没错,可这个管理没有期限。
人家要求地方衙门确定了土地产权,才愿意发还被代管的土地。
倘若是能见光的土地,区区一份地契,根本不算什么大事。
丢了可以补办,没有也可以立即给办了。
遗憾的是地方文献资料丢失,朝廷那边还有备份。
或许具体是谁的田地,怎么进行分界,记录的没那么详细。
可广东一共有多少民田,朝廷是有登记造册的。
临时发放一堆地契出来,就会导致境内的民田数量,远远超出朝廷备案数量。
到时候就涉及到了藏匿田地的问题,虽说可以推给死人,但这个数据也太惊人。
朝廷追查下来,估摸着天下士绅,活刮了他们的心思都有了。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藏匿土地,唯独瞒着紫禁城那位。
现在一下子过了明路,让皇帝知道税收减少,罪魁祸首是士绅藏匿土地,那画面简直不敢想象。
“不是可能有人操纵,而是肯定有人在操纵。
没有幕后黑手,就算发生土地纠纷,也不会这么一下子全冒出来。
现在这种局面下,谁拿到了最大的好处,谁就是幕后黑手。”
安庆丰冷漠的说道。
大量的无主之地,被军方代管起来,没有一个说法。
谁是获利者,不言而喻。
知道真相是一回事,怎么把蛋糕抢回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截止到现在,军方也仅仅只是代管一些田地、矿山,并没证据证明他们是幕后策划者。
一旦有人拿着地契去认领土地,只要地方官方核实备案,人家也是爽快归还,不存在圈占土地的嫌疑。
出于稳定局势的考虑,这种暂时代管的做法,谁也挑不出毛病。
一些拒绝军方代管的地区,可是多次发生流血冲突。
情况最严重的惠州府下面,还有一名知县在混乱中被人踩死,多名地方官员受伤。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地方衙门尚且不能独自维护地方治安,还需要军方配合才能稳住秩序。
“巡抚大人说的没错,嫌疑最大的就是那群丘八。
据说有些矿山,已经重新开始开采。
那帮丘八,正借着代管土地的名义,大肆捞取好处。
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估摸着要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复耕土地了。”
布政使马存义点了点头说道。
看似在指责军方,实际上矛头却是对着舞阳侯去的。
参与这次行动的官兵,大都是从广西抽调过来的。
没有总督背书,谁敢玩的这么大。
虽然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分赃的,反正可以肯定,舞阳侯是从中拿了好处的。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他们要复耕,就让他们复耕好了。
来日方长,我们且等着看!”
安庆丰故作平静的说道。
巡抚和总督同城,日子注定要悲催。
双方权力重叠的太多,舞阳侯经常越过他,直接向下面发布命令。
卫所军队突然代管无主之地的行动,人家就是拿着两广总督的命令。
不肯配合的官员,才是安庆丰这位巡抚的嫡系。
好不容易拉拢了几个人,经过这么一折腾之后,大家一下子知道了谁才是广东的老大。
相对来说,这些文官的处境,已经算是好的。
前面向他靠拢的武将,才是真正倒了血霉。
不是死在战场上,就是因为作战不利,被问罪下狱。
谈不上故意让他们送死,就算是分派任务的时候,也是一视同仁。
怎奈他们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同精锐相比,实力悬殊的太过厉害。
人家轻易完成的任务,他们去执行的时候,就会损兵折将。
大家都是官军,拿着一样的军饷,自然也要遵守一样的规则。
别人能打赢,他们打不赢,那就是自身的问题。
解释没有任何意义,自身实力不济,还站错了队,自然没人去保他们。
战后稍微一追查,吃空饷、贪墨军需、倒卖战略物资等一系列的罪名,全部都落在他们头上。
实打实的罪名,没有任何栽赃陷害。
面对这种逆风局,安庆丰自然是假装没看见。
对武将来说,贪腐不是大问题。
可是在贪腐的同时,还在战场上损兵折将,这就是问题了。
旧账拿出来一翻,谁也救不了他们。
无法建立自己的班底,面对舞阳侯这位上司的时候,安庆丰自然只能忍着。
“嗯!
那就先忍上一两年,总督不是常设职位,战争结束之后就会撤销。
现在丢掉的东西,到时候再想办法拿回来便是。”
马存义迟疑了一下说道。
正是因为处境不好,原本互相制衡的省内三巨头,才能走到一起。
倘若没有舞阳侯压着,他们三个早就开始内斗了。
这么轻易罢手,倒不是震慑于舞阳侯的威势,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有地没人耕。
李牧要收回军田,那是战争一开打,劳动力就滚滚而来。
战俘、反贼家属,有的是免费劳动力。
看广西那边就知道了,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就是卫所的管辖区。
广东这边一旦补齐了编制,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也会出现这种局面。
理论上来说,地方衙门可以收拢难民,就地进行安置。
可这些是要花钱的。
现在各级衙门都穷,根本掏不出这笔钱来。
地方上的士绅,经过上一次的教训后,也变得安分起来。
“反贼余孽”的威慑力,可比官府强多了。
人家说灭门就灭门,没有半点含糊。
事后官府的追查,更是令人绝望。
皇帝都亲自下旨严查,最终结果也只是随便抓了几名贼人,充当乱党斩首示众。
没有宗族力量支撑,现在的广东士绅,在地方上根本强势不起来。
一些落魄的士绅,甚至还要担心地痞流氓打秋风。
想要重新结交人脉,建立新的关系网,最少也要等大家孝期结束,重新回到朝堂上。
族中无人在朝中担任要职的世家大族,就像是没牙的老虎。
仅凭以往留下的名头,还没资格指使地方官做事。
传承古老的大家族,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非常清楚势微的时候要摆正姿态。
……
地方衙门和士绅们选择暂时妥协,没有出乎李牧的预料。
毕竟,现在的名头仅仅只是代管,并没有直接把好处一口吞下。
产权既然没有归属,那么就存在运作的空间。
现在是战争时期,武将强势不好惹,等到天下太平再算账也不迟。
最多两三年时间,他们这些丁忧的官员,就会回到朝堂上。
到时候舞阳侯这个两广总督,也该离开了。
没准李牧这个两广提督,也被调到了其他地区任职。
没有了他们在前面顶着,其他的卫所将领很难强势的起来。
到时候再派人上门谈判,拿回现在失去的一切,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因为分蛋糕的人减少,没准他们能够拿到手的土地,还会比之前更多。
对这些人的想法,李牧没有放在心上。
如果卫所荒废,那么自然强势不起来。
可卫所军屯一旦恢复过来,拥有开国初年那样的实力,情况就不一样了。
谁敢去从几万军队手中抢夺土地,李牧都要说一声佩服。
以往的圈占军田,那也是花费了上百年时间,一步一步渗透腐化才完成的。
直接把几万士卒,从人家自己的土地上赶出来,那是嫌弃脖子太硬。
广东这种沿海地区,不光有叛军余孽,更有数不清的海盗。
事情搞大了,海盗攻占广州城,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方面海商大族经验最丰富,当年的倭寇之乱,就是他们为了对抗朝廷开海搞出来的。
看着眼前卖力操练的士卒,李牧嘴角微微一笑。
隐约之间,他发现了不对劲。
原本他只是想要自保的,可现在的局面,似乎发生了变化。
广东的卫所数量比广西略少,那也有八卫二十九所,满编后的总兵力足有七八万人。
加上正在编练中的两镇募兵,以及地方上的守备部队、巡检司,两广地区的总兵力高达二十万。
一旦完成了满编,他就成了大虞朝最大的军头。
估摸着只有辽镇那帮家伙,凭借骑兵上的优势,可以和他相提并论。
倘若哪天降温,士卒们给他加了一件衣服,两广变色天下震动。
“提督大人,水师已经重组完成,您看什么时候过去检阅。”
听到武大个的提醒,李牧瞬间摆脱了幻想。
他可是大虞忠臣,怎么会干这些不忠不义之事,定是被那帮不争气的同僚给气出了毛病。
“就放在三天后吧,到时候本将邀请总督大人,一并前往视察!”
作为大虞朝的主要水师之一,广东水师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拱卫着华南沿海。
不过发展到现在,还是遇到了和其他水师一样的难题——经费不足、贪腐成风、训练不足。
朝廷不重视水军,向水师投入的资源有限,各方的视线从来都不在水师身上。
一直到李牧上任之后,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其他人对水师没兴趣,可是他的兴趣足啊!
正好叛军围困南京,给他提供了整顿水师的借口。
从海路出兵,挥师北上救援南京,政治上直接满分。
甭管是去真救,还是做做样子假救,只要喊出了救援南京的口号,大家就没办法反对。
出兵救援南京,没有保住南京,可以说自己尽力了。
反正各路援军那么多,应天府沦陷的责任,也是大家一起承担。
朝廷顶多斥责几句,就让他们戴罪立功。
可若是因为有人反对出兵,没有及时出兵进行增援,最后导致南京沦陷,那么锅就有人背了。
参战的各路人马,都会把责任推过去。
以李牧对永宁帝的了解,遇上这种事,他会毫不犹豫的杀人。
至于前因后果,皇帝没那么多功夫深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