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章 、宋阁老之死

    时间飞逝,稍不留神的功夫,秋天就只剩下了一个尾巴。

    气温的下降,又带来了新的麻烦。

    “将士们过冬的衣物,准备好了没有?”

    李牧关心的问道。

    军队虽然提供服装,但像棉衣这种价格高昂的资源,却是做不到每年发放。

    朝廷财政好的时候,三五年发放一次。

    财政陷入困境之后,那就甭指望了。

    即便是九边前线,也只有边军精锐部队,能够保证每人一件棉衣。

    更多的屯堡、卫所部队,都是外出巡逻时轮流穿。

    普通家庭,一件棉衣穿上十几二十年,更是普遍现象。

    同其他地方的部队相比,常年驻扎在京师的五城兵马司,算是富裕衙门。

    士卒们收入尚可,平常节省点儿,还是能够置办的。

    不过来的时候正是夏天,谁也不知道会待这么长时间,棉衣、棉被都没有携带。

    作为一名好将领,李牧肯定要把这些问题考虑上。

    “千户大人,一应过冬物资都准备好了。

    按照您的要求,我们都按照高标准置办。

    只是这么一来,我们的经费就超出了预算,后面的日子怕是不好过。”

    兰林杰委婉的提醒道。

    军费预算是有限的,哪怕外出作战,朝廷也有明确规定。

    李牧这支千户所本身就处于超编状态,加上他这个主官又不知节俭,日常超支是常态。

    如果不是此前舞阳侯主政扬州时,提前预支了一年的预算,靠朝廷正常下拨的经费,根本维持不了日常开销。

    “没有关系,扬州的商贸正在恢复正常。

    下个月开始,我们就能够正常展开业务。

    参考京中的情况,日常征收的规费,足以维持部队的开销。

    真正棘手的,还是城外那些难民。

    以工代赈,进行到了尾声。

    朝廷下拨的救济粮,现在是越来越少。

    如果不尽快劝返,就要错过冬耕。

    此时把人打发回去,以他们兜里的几个钱,大部分人都支撑不到春粮成熟。

    地方官迟迟不到位,这些问题根本就没人解决!”

    李牧一脸郁闷的说道。

    天下一太平,大虞官僚的本性又发作了。

    前面坐镇扬州的不是舞阳侯,就是徐阁老。

    面对两位大佬,各级官员就没有几个敢乱来的。

    因为物资拨付不及时的问题,此前南京六部,还有多名官员丢官去职。

    换成李牧之后,这种震慑力就明显下降。

    物资确实在拨付,但数量上是明显减少。

    一方面是因为朝廷穷,另一方面则是有人忍不住伸了手。

    “大人,地方官怕是指望不上。

    扬州府被叛军祸害的不轻,州县中的乡绅也遭了灾。

    想从地方上想办法,几乎没有没有任何可能。

    府库空空如也,税收又收不上来,扬州府也没钱。

    地方官想要做事,也只能从上面想办法。

    此前抄家,朝廷确实收获了一笔巨款,可天下要用钱的地方多了。

    估摸着运到京师那一刻,就已经被京中的大小衙门瓜分一空。

    如果想要解决经费问题,估摸着到时候免不了卖地。

    不过这些钱,一部分要上缴朝廷,留在地方上的怕是也不多。”

    兰林杰经验丰富的说道。

    作为乡绅集团中的一员,他对官场上的玩法不熟悉,但对地方情况却非常了解。

    朝廷发卖土地,就是官员和士绅们的一次分赃。

    什么身份,可以买多少地,都是有潜规则的。

    再好的土地,到了这里都卖不上价。

    只有那些大家看不上的边角料烂地,才有可能流落出去,卖给身家富裕的商贾。

    “替本官起草一份奏折,再催促一下吏部。

    不管怎么弄,没有地方官的配合,难民安置都进行不下去。

    顺便派人知会一声南直隶布政司,请示一下难民安置问题。”

    李牧无奈的说道。

    代理扬州事务可以,但文武之间的界限,终归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何况此时下面的州县,一样处于军管状态。

    留守的军官,级别比他高的不在少数。

    让人家出钱、出粮安置难民,纯粹就是在做梦。

    相对一众同僚来说,李牧的情况还算好的,起码战后扬州城的商贸迅速恢复。

    哪怕距离巅峰时期,还有很大的差距,也能够提供一笔收入。

    其他地方就不行,除了少数交通要道上的州县,情况略好一些外,剩下的地区都是一片白地。

    大家手中是没有多少难民,但他们还有一群战俘养着。

    朝廷迟迟不给出处理结果,李牧严重怀疑那帮文官,想利用这个冬天饿死、冻死那群战俘。

    想法是黑暗了一点,但非常符合现实。????甭管是被动,还是主动参与了造反,这些人的家属都死在了朝廷手中。

    留下这些人,就是一个巨大隐患。

    万一未来这些人中有人再次造反,做出这个决策的官员,就要承担政治责任。

    轻则丢官去职,重则脑袋搬家。

    全部处决掉,又不符合儒家的仁治思想。

    下令流放充军,必然会死伤惨重,又要遭到那群卫道士的口诛笔伐。

    反正无论怎么处理,都会给自己留下巨大隐患。

    换个弱势的君主,大家直接把难题往皇上身上一推,就算是完事。

    遇上天元帝,麻烦无法往上推,那就只能自己接着。

    文官们不愿意承担责任,干脆就先拖着。

    人在战俘营中关着,发生了意外,也是看守将领的责任。

    等人死的差不多了,再介入处理,随便找个理由就糊弄了过去。

    未来史书上记载的战俘死亡原因,要么是武将贪腐,要么是瘟疫肆虐。

    不过文官们的算盘能不能如愿,还是要看朝廷的博弈情况。

    明知道要背黑锅,武将们也不是傻子。

    连李牧都知道催促,其他将领想来也不会闲着。

    ……

    皇宫中。

    “陛下,宋阁老刚刚走了!”

    收到这个消息,天元帝手中的羹汤,直接洒落了一地。

    “这就走了!”

    在很多人眼中,宋海东这位首辅,就是一个老好人、糊墙匠。

    可对天元帝来说,这位糊墙匠还有更重要的意义,维护朝堂上的平衡稳定。

    平常时期,宋阁老的存在感不高。

    一旦遇到大变故,他总是能够顶上去,把局势迅速稳定下来。

    天元帝推行的一系列的改革失败,没有惹出大乱子,宋阁老在其中是出了大力的。

    “宋阁老一生,为我大虞立下了汗马功劳,身后事不能马虎。

    传旨,拟定谥号“文定”。

    赐白银千两,布百匹,谷三千斛……

    告诉百官,停朝一日。

    光恩,你替朕走一趟,为宋阁老吊祭。”

    天元帝略显疲惫的说道。

    对待死人,他一直都很大方。

    甭管是之前意外亡故的王公贵族,还是猝于任上的宋阁老,他都给予了哀荣。

    或许存在做戏的成分,但政坛本来就是一个大舞台。

    没人在乎是真心还是假意,只要能够一直演下去,假的也能够成为真的。

    首辅死了,好不容易才稳定下来的朝中局势,必然发生变化。

    前面王阁老走了,现在宋阁老也走了,内阁就剩下三位阁臣,进新人是必须的。

    每一次入阁之争,都是大虞党争的巅峰擂台。

    有资格参与角逐的文官,都会倾尽全力。

    谁胜谁负,天元帝并不在乎。

    作为仲裁者,他只需要朝堂保持平衡。

    现在的局面非常糟糕,缺少了宋阁老居中调和,接下来的党争势必更加激烈。

    偏偏他这个皇帝的身体不好,没有那么多精力处理朝政,平衡党争。

    “遵旨!”

    “皇上,您要保重身体啊!

    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就交给百官处理吧!”

    左光恩忧心忡忡的说道。

    皇帝身体不好,能够瞒过外面的百官,却无法避讳他们这些身边人。

    看着天元帝疼痛难忍,他是真的担心。

    “放心好了,等这些烦心事处理完,朕就会静养。”

    类似的话,天元帝说过不只一次。

    可惜大虞朝的破事,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这边还没处理好,那边又闹出了新乱子。

    大臣们看起来还不错,但那是建立在权力互相制衡的前提下。

    一旦权力失衡,下面的人还有没有这么听话,那就很难说了。

    ……

    庞府。

    “阁老,刚刚收到消息,宋公卒了!”

    听到这个消息,庞亨升当场就呆住了。

    “什么,宋海东死了?”

    压在身上的大山一下子没了,庞亨升没有感到欣喜,反而是一阵悲凉。

    相比死去的宋阁老,他也没年轻多少。

    老对头先走一步,同样是在告诉他,自己老了。

    “吩咐下人准备一下,老夫要去送他最后一程!”

    庞亨升叹息一声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