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9章 明实亡于万历,大明皇帝谱系【求追读】

    朱标听了朱元璋的话恍然。

    想想也是,那可是一支两三千,且转战南北数十年,立下无数战功的精锐之师。

    若无朝堂上的君臣暗允,一个总兵,怎会为了省下军饷、赏银这种理由将之屠杀?

    朝廷就算再缺钱,也不至于缺少这么点钱吧?

    这时,朱元璋又对刘宽道:“先前咱说那嘉靖必是个昏庸无能之辈,你说咱说错了。那这万历肯定是个昏庸无能之辈吧?”

    刘宽道:“万历皇帝确有些庸碌无能,但最主要的是昏聩自私——后世人谈及大明灭亡之事,多说明亡于万历。”

    “万历皇帝冲龄践祚,在位前十年实为内阁首辅张居正主管朝政,掀起对大明诸多弊漏的改革。”

    “张居正改革涉及吏治、财税、军事等多个方面,总体而言颇有成效,大明因此一改嘉靖、隆庆两朝颓势,勉强称得上兵精粮足。”

    “张居正病逝后,万历皇帝方亲政。他虽恨张居正,并废黜部分新政,却也保留了部分,亲政初始也有心作为,甚至想比张居正做得更好。”

    “然而其人既乏天资,又不够自律,仅三四年便倦怠,开始沉湎酒色,荒废国事,一心只想充实内帑,满足私欲。”

    “待其在位中期,又想废掉太子,立宠妃之子为储君,朝臣不允,因此引发国本之争,继而开启了直至大明灭亡都未结束的党争。”

    “万历皇帝干脆学他的爷爷嘉靖,不再上朝——嘉靖不上朝,是因为在幕后更容易操控朝堂。然而万历不上朝,却是真的弃国事与不顾。”

    “据说万历中晚期,内阁阁臣经常不过一两人,或两三人;督察院、六部等部门,职位也多有空缺。”

    “万历不理国事,只顾私欲,却又发起了万历三大征,耗尽了嘉靖、隆庆以及张居正主政时国库积攒的钱粮。”

    “又因为疏于边事,西南土司、东北女真也都在万历朝崛起,时有叛乱。”

    “便是西南缅国、东洋日本、西洋强国,也都觊觎大明,相继有过攻占或殖民大明的计划。”

    “清朝太祖努尔哈赤,也是在此期间成长起来,于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

    “又在万历四十七年宣布‘七大恨’檄文,公开反明,并于萨尔浒之战中大败四路明军,歼灭近十万边军将士,由此占据辽东,奠定后金基业。”

    “万历皇帝虽然在位时间长,但因嗜好甜食,又常年宅在宫中,沉湎酒色,懒于运动,身体并不强健,于万历四十八年病逝。”

    “万历皇帝去世后,太子即位,年号泰昌,但在位仅一月,便因‘红丸案’去世。”

    “之后泰昌皇帝长子,年仅十五岁的朱由校即位,是为天启皇帝。”

    “但天启皇帝仅在位六、七年,又因溺水病逝。天启无子,于是由其弟,十七岁的朱由检即位为帝,也是崇祯帝。”

    说到这里,刘宽停了下来。

    朱元璋问:“崇祯在位多少年?”

    “十六七年。”

    朱元璋面带冷色地道:“也即是说,那万历去世不过二十来年,大明便亡了。”

    刘宽道:“北京城破,崇祯自缢殉国后,先后有数个藩王在江南继承大明国祚,但大多不足一年便为清虏攻灭,且还存在二三人同时称帝,互相攻伐争夺正统的情况。”

    “也就最后一位永历帝坚持的时间久些,但那时大明仅剩西南一隅之地,且永历帝并无实权,多数时候都为军阀傀儡。”

    “所以,后世的看法便是,大明在北京城坡、崇祯自缢殉国后,便算是亡了社稷。”

    朱元璋听了刘宽这番关于万历及后续几位皇帝的粗略讲述,其实对晚明之事是存在不少疑问的。

    比如何为万历三大征?

    何为红丸案?

    那张居正究竟有无造反之意?

    天启皇帝溺水病死是否有蹊跷?

    等等。

    可正因疑问太多,朱元璋才没急着问。

    不过有一件事他却是确定了——后人说大明亡于万历,多半是没说错。

    回想了一遍刘宽所说的万历种种作为,朱元璋忍不住哼道:“咱真是恨不得如你一般,穿越到那万历朝,将那个不肖子孙狠狠地揍一顿才解气!”

    刘宽心道:老朱你若真回到万历朝,就不只是想揍万历一顿那么简单了,怕是会杀得人头滚滚,乃至带头造反,重造大明。

    朱标对万历朝的事也颇为感慨,但到底不如朱元璋那么愤怒。

    此时反倒过来劝慰朱元璋,“父皇,由此可知,子孙贤孝与否,实为难以预料之事。”

    “为大明国祚长远计,我辈唯有尽量完善朝廷制度,积攒国家底蕴,方可使基业不至于被不肖子孙败得太快。”

    朱元璋点点头,正要说什么,便见殿外宦官进来,跟李贵耳语了一句什么。

    随后李贵便过来,低声问:“皇上,皇后娘娘问是否要让刘驸马在宫中吃午饭。”

    朱元璋本要下意识的说是。

    随即想到,今日才是刘宽与朱蕙兰结婚的第二日——虽然皇家有些规矩与民间不同,却也不该第二日把驸马单独留在宫中吃饭。

    所以,马皇后这是提醒他,时间不早,该放刘宽出宫了。

    朱元璋虽然还想继续听刘宽讲后世之事,却也知道不能着急,今后机会有的是。

    于是道:“快要到午时了,今日便聊到这里,刘宽你且回府吧。”

    “是,微臣告退。”

    待刘宽离开奉先殿后。

    朱元璋道,“标儿,回头你将刘宽所说关于我朱明皇室之事都做个记录,最好是整理出一份后世皇帝谱系出来。”

    朱标听了不解,“父皇,何必如此麻烦,若想知道历史上我大明的皇帝谱系,直接问妹婿不就好了?”

    他方才就准备问的。

    朱元璋摇头,“直接问他,不如咱们从他所讲的诸多后世之事中整理出来的靠谱。”

    朱标皱眉,讶异道:“父皇是觉得妹婿会骗我们?”

    “并非如此。”朱元璋再次摇头,“他毕竟是六百年后的人,而非后世我大明诸事亲历者,所言也不过是他从书上看到的罢了。”

    “可纵然是正史,便一定真实吗?更别说,许多事情的真相,经过两三百年历史烟云掩盖,都会丢失,或难辨真假。”

    “便如你,纵可阅览天下史书,便能尽知唐宋史事之真相吗?怕是不能。”

    “其实,方才他所说的戚家军被屠戮一事,咱当时虽愤怒,过后却又觉得疑窦重重。”

    “倘若那万历君臣因戚家军与戚继光、张居正的关系,心生忌惮,有意除灭,哪会拖上近十年?”

    “所以,咱们以后听刘宽讲后世之事,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须得多加分辨,方能从中找出真实有用的。”

    “你根据他讲的零散之事做一个后世大明皇帝谱系,倘若与他后来讲的对不上,便知定是哪里出了错谬,回头可以问他,进行修正。可明白了?”

    朱标听了恍然,点头道:“儿臣明白了。”

    心中则对朱元璋之智慧更感钦佩。

    随即他回想了刘宽所讲关于后世大明皇帝的诸多信息,道:“据妹婿所讲,咱大明共传十六帝。父皇之后是允炆即位,年号建文。”

    “随后四弟靖难夺取皇位,年号永乐。再之后则是四弟的儿子、孙子相继即位,年号分别是洪熙、宣德。”

    “再之后似乎是妹婿提过的堡宗···这位听着多半是个不靠谱的昏君,却不知年号是什么了。”

    “之后约莫过了四位皇帝,便到了正德。正德无子,嘉靖以小宗即位,再往后便是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父皇,儿臣梳理的可有疏漏?”

    朱元璋虽仍记得刘宽讲得这些事,却并未梳理过,此时闻言便道:“咱怎知有无疏漏?你回去多梳理就是,觉得有不对的地方,便去问刘宽。”

    朱标一笑,“儿臣明白了。”

    ···

    后世新人有条件的都会选择去某个旅游胜地度蜜月。

    其实古代新人成婚后,也会有一段时间,由长辈创造条件,让俩人尽量呆在一起。

    自不是为了让新人度蜜月,而是希望新妇尽快怀孕,好传宗接代。

    刘宽倒是想带朱蕙兰去大明某个风光秀丽的地方度蜜月,但他知道现阶段不太可能。

    至于让朱蕙兰怀上,他暂时也没有此想法——在他计划中,起码再过三四年,朱蕙兰怀孕、生产才会安全些。

    现在让朱蕙兰怀孕,太危险了。

    于是,刘宽在府上呆到九月初五,便结束“婚假”,到科技司上职,处理公务。

    再次视察过动力、车厢两个项目组后,刘宽便带着随从、护卫,直奔城外淳化镇的青龙山煤矿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