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9章 富东拜访

    ”文理,有空吗?”

    ”啊,老爷,请进。”

    近午时分,钢铁厂区的主办公楼,林文理乖乖地坐在自己的办公室。他正按照集团辖下各间工厂的生产需求,安排下个月钢铁厂的各号钢材、铁材的生产计划。

    做的计划内容也不光只是钢铁厂的。因为生产环节有关联的部分都会互相影响,所以林文理做的生产计划还有其他工厂的份。

    当然,不同的工厂属于不同的公司法人,所以生产计划是分开来的。交到各工厂手中的,也不会涉及其他公司单位的讯息。

    苏家名下的各工厂与公司,虽然在名义上属于同一个集团,但内部资料并没有横向交换。而是割裂的清清楚楚,想在一个单位内找齐所有资料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安排生产计划时,必须要对各工厂的产能与需求十分清楚,并且熟悉各产品的制造流程与时间,才能做出最适合的安排。

    否则光是从各工厂调资料,就得要浪费数倍乃至于十数倍以上的时间。会知道这种事情,是因为几年前苏家人就有意接管安排生产计划的环节。

    林文理爽快地把事情交了出去,那些做惯生意的老管家们忙活了小半个月,搞出一个库存暴增的生产计划。

    众所皆知,库存等于成本。大量库存意味着成本增加,自然就压缩了利润。

    更重要的是,这份计划中没有最终商品的预估生产数量与生产时间。问就是看工厂的熟练工如何发挥,或者是落笔的人光凭臆测就胡乱写下一个时间。

    这当中的错误,就是苏家老爷这种一知半解的人,都觉得不对劲。各工厂的经理更是各种挑刺,没人有办法执行。

    有意比较的苏家老爷,并没有第一时间批准这些老管家们做出来的东西。而是让林文理也做了一份用于同样时间段的生产计划。

    林文理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做了一份生产计划。不光制定计划所花费的时间较短,计划中的库存成本也大幅减少。

    就是估算某个时间能有多少商品投入市场,预计有多少营业额与利润回报,这些都在计划书里明明白白地写着。

    这可不是林文理为了哗众取宠,压过苏家的老管家们一头,所以才写出来的东西。

    而是从苏家名下只有汉津钢铁厂的时代,他的计划书中就有这些东西,让综观大局的苏家老爷心里有个底。

    会做到这种程度,是因为钢铁厂在起步的阶段,需要苏家的资源不断投入,才能支撑着战后的汉津钢铁厂重新建立。

    话说跟人伸手要钱的时候,最好把用钱的去处交代得明明白白,这才能让人爽快地掏钱。

    要是预算编得不明不白,给钱的人害怕底下的人中饱私囊,在批准方面不可避免会刁难,甚至要细问每一笔预算的用法。

    真到那时,得花多少时间解释呀。所以林文理习惯一开始就讲得清清楚楚,减少解释的麻烦。

    因为开头这么做了,之后那怕集团的规模扩大,事情变得更加繁琐与复杂,林文理也习惯性地拿出一份差不多水平的计划书来。

    这才让苏家人有种这件事情很简单的错觉,然后向老爷伸手要权了,结果当然就是狠狠地打脸。光是看成本与利润的预估数字,就没有人敢昧着良心说用管家们的那份计划。

    良心才值几个钱,两份计划的利润可是差几倍呀。

    况且苏家集团的利润空间本就相当薄,管家们制定的计划还是减少了实验室方面的投入,这才挤出来的。否则这份管家版计划书还会搞出一个亏损来。

    甚至还有人激进地认为,放弃实验室可以增加更多利润。

    在老一辈人的认知中,做那种跟生产商品没有直接关系的工作,凭什么向主家要钱、要奖赏的。这不是在工作之余,顺手可以做的事情嘛。

    知识是无价的。只是这里的无价,而后世所谓的无价有不同的解释意义。老一辈人所认为的无价,就真的是一文不值的那种。

    幸好苏家老爷不是眼里只有地里谷子的那类人,他可是吸收并接受了相当多西方世界知识与观念的人。尽管没能亲眼到国外看看,但他的同门出国留学的可也不少。

    批判东西方世界的差异与利弊,可是他们这群人最爱做的事情。有批判,自然会有思考,当轮到自己的时候应该要怎么做。

    毫无疑问,林文理的作法虽然苏涣不是可以完全理解,但却比较贴合的他心意。

    又因为这是一套新的产业,家中老人从一开始就难以插手,新规矩要建立在无形中就少了许多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