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章 战事起

    手榴弹试验很成功,接下来众人又试着引爆了地雷。

    除了一个出现故障之外,其余的都顺利引爆,而且爆炸威力相当大。

    这次实验,效果非常不错。

    “好,干得漂亮,传我的话,今晚上改善伙食,犒劳大家伙儿。”

    曲绍扬非常高兴,当即说道。“给你们记一功,年底多发奖金。”

    安德斯等人一听,十分高兴,忙谢过了东家。

    “大人,这些东西,咱们要大量生产么?”安德斯少不得要问一句。

    “嗯,尽量生产吧,人手不够的话,我想办法再招一批。

    但是尽量保密,不要让外人知道了。”

    曲绍扬最初研制这些东西,倒也没多想,纯粹就是给那些兵工技术人员找点儿事情做。

    没想到这些人的能力这么强,真的按照曲绍扬所说,研制出来了。

    也好,这些东西都有不小的作用,多生产点儿,总能派上用场。

    再者,也得借机会多培养点儿技术人才。

    光指着洋人不行,一旦哪天这些人反水,曲绍扬这边岂不是无人可用?

    正好借着机会,再多安排一些聪明机灵的进来,跟着学技术。

    试验完成,曲绍扬还有别的事,没多做停留就走了。

    临走之前,特地叮嘱安德斯等人,一定要注意安全生产。

    实验室和作坊周围,严禁烟火等,以防万一。

    从炸药作坊返回猫耳山,曲绍扬立即给陈允瀚写了封信。

    在信中,曲绍扬让陈允瀚多留意江对岸的动静,并叮嘱陈允瀚,抓紧时间招兵买马训练乡勇。

    其实这事儿曲绍扬跟陈允瀚、赵正国等人,提了不止一次了。

    如今陈允瀚手底下的团练乡勇,保守估计得有三千人。

    其中明面儿上有一千多人,暗地里还有这两年借助剿匪的机会收服了不少山头,以及商队的人手。

    这些人一水儿都装备的国外进口快枪,今年开春,又装备了一批大炮和重机枪。

    当然,这些东西,都藏起来了,不能放在明面儿上。

    毕竟陈允瀚只是个团练长,手底下又是枪又是炮,还有那么多人马,容易引起上头误会。

    战事一起,清廷那些兵根本就不顶事儿,恨不得一枪不放就跑。

    那些兵能跑,陈允瀚他们这些团练乡勇能跑么?

    身后就是他们的家,他们的亲人,他们跑了,那家怎么办?父母妻儿怎么办?

    曲绍扬能把老丈人丈母娘接走,还能把其他人都接走么?根本就不现实。

    到那个时候,只能奋力一搏,舍命杀敌。

    所以,提前就得积蓄力量,不能打没准备的仗。

    不光宽甸团练,猫耳山、双甸子等处的团练,这两年也没少扩张。

    现如今,猫耳山、塔甸一带,有巡防队两千多人,另外各村屯保安队、金场、山场、煤矿等处护卫加起来,差不多还有两千多人。

    双甸子、娘娘库等地,在赵正国和郑铁柱的招揽下,发展的也非常快,真有啥事情,两三千人绝对没问题。

    这些人都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真要是战火绵延到附近的话,曲绍扬一声号令,就能形成战斗力,保卫家园。

    当然,战火应该是烧不到猫耳山周边,提前准备,以防万一而已。

    除了让陈允瀚尽量招兵买马之外,曲绍扬也在信里面嘱咐陈允瀚,假如江对岸真的闹腾起来,就第一时间把陈郎中夫妻、何青竹母女,都送到猫耳山来,避免有意外情况发生。

    能说的,曲绍扬都说了,其他的不能透露太多。

    信写好之后,正好跟陈秀芸的信一起,安排人送去了宽甸。

    几天后,宽甸那头接到了曲绍扬夫妻的信。

    虽然夫妻俩表述的不太一样,可主要思想类似,都是想让陈家人前去猫耳山。

    “爹,你说绍扬他们两口子是啥意思?我咋觉得不对呢?”

    陈允瀚拿不定主意,就跟陈郎中商议。

    “我也猜不透怎么回事儿,但绍扬这个人的脾气你知道,他办事向来靠谱儿,或许,他是听说了什么?

    要不然这样,你打发人去奉天,问问你大哥的意思。”

    陈郎中沉默好一会儿,他也摸不准曲绍扬这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能这么说。

    陈允哲在奉天府学里读书呢,消息灵通,保不齐他知道点儿什么。

    于是,陈允瀚立刻打发了人,前往奉天。

    陈允瀚刚打发人离开宽甸,前往奉天,鸭绿江南岸,高丽那头,出事了。

    五月初三,全罗南道古阜郡爆发农民起义。

    清廷应高丽王室请求,派兵开赴牙山协助平叛。

    不想倭国伺机挑起战争,先发制人派兵占据了汉城到仁川一带战略要地,并以军舰控制釜山和仁川等港口。

    就在倭国军队开进汉城的第二天,那股起义的力量突然宣布放弃起义,并且退出所占领的州县。

    高丽国王也如释重负,立刻向清廷和倭国发出请求,我们局势稳定了,两位大爷都请回吧。

    清廷这边不愿意与倭国开战,自然是乐意撤退的,但是倭国那头,却不肯撤。

    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么个机会,哪能轻易放弃?

    于是,接下来就进入了扯皮时间。

    以李中堂为首的清廷官员,试图用“以夷制夷”的外交办法,利用俄、英向倭国施压,迫使倭国撤兵。

    然而,在倭国外务省大臣的斡旋之下,俄、英都默许了倭国向清廷开战。

    李中堂“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没能奏效。

    这么大的事情,国际上都在关注着,国内哪能不知道?

    在奉天念书一年多,通过各种手段打通了跟盛京将军府关系的陈允哲,自然也得知了一些消息。

    所以在接到了弟弟的信之后,陈允哲立刻意识到,曲绍扬很可能是预见了什么,也许接下来真的会有一场战争。

    所以,陈允哲立刻跟来人说,让他回去告诉陈允瀚,抓紧时间收拾东西。

    把父母、何青竹母女,或者送到奉天,或者送去猫耳山。

    奉天是清廷祖陵所在地,事关社稷宗庙,即便真的有事,朝廷也会派大军力保。

    而猫耳山位于鸭绿江上游,地触偏僻,也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应该也很安全。

    反正不管去哪儿,提前做准备总是没错儿的。

    就这样,送信的人立刻返回宽甸,告知陈允瀚。

    陈允瀚拿不定主意,还是找父亲商议。

    “原本我和你娘就打算,等静雅过了周岁,我们就去猫耳山照看你妹妹。

    既然这样,那就让青竹和静雅跟我们一起走吧。

    若是没啥事儿,等你妹妹生了孩子,满了月,我们就回来。”陈郎中当即拍板决定。

    陈允瀚一寻思也行,于是就这么说定了,抓紧时间收拾东西,派人护送父母妻女前往猫耳山。

    就这样,五月末,陈郎中一行到了猫耳山。

    曲绍扬这边得知消息,赶忙和陈秀芸领着根锁、根有,前去迎接。

    “爹、娘、二嫂,一路辛苦。哎呦,小静雅都这么大了,可真俊啊。”

    一见面,曲绍扬先跟老丈人、丈母娘打招呼,随即就看见了被何青竹抱在怀里的小姑娘。

    一周岁多点儿的小姑娘,长得又白又嫩,肉嘟嘟的小脸,跟糯米团子似的。

    头顶用红绳绑了个朝天辫儿,身上穿着桃红色的衣衫,看上去还真有点儿像民间传说里的人参娃娃,着实招人稀罕。

    根锁和根有两个,在母亲的示意下上前来,乖乖喊了姥爷、姥娘、二舅母。

    然后俩男娃的目光,也都看向了二舅母怀里那个漂亮的女娃娃。

    “静雅妹妹,我是你大表哥,这是你二表哥。”五岁的根锁,口齿伶俐,表达能力非常强。

    那边,陈秀芸也扶着腰上前来,见过了父母和嫂子。

    李氏一看闺女这身形,顿时就皱起了眉头。

    “你不应该是才怀孕七个来月么?我咋瞅着跟人家快要生了的差不多。

    走走,赶紧回家去,我给你看看,咋瞅着不像怀了一个啊。”

    陈秀芸在信里一直没提这事儿,李氏也不知道,今天一见面,属实给她吓了一跳。

    “娘,不用看了,我这肚子里应该是俩。”陈秀芸摸了下肚子,笑道。

    “你知道是俩,咋不跟我们说呢?好几次写信,你一个字儿都没提。

    你要说是怀了俩,我和你爹早就回来照看你了。”

    李氏一听,气的不行,声音都忍不住拔高了些。

    “这得亏是我们没去奉天,来猫耳山了,要不然,你生孩子可咋办?”

    双胎生产的风险,可比单胎大多了。

    就猫耳山这地方,哪有几个好产婆啊?唯一医术可以的,就是陈秀芸了。

    可她再能耐,也不可能给自己接生啊。

    李氏此刻真的很庆幸,他们两口子选择来猫耳山。

    “娘,没事儿的,我还行,没觉得咋地。”

    当着嫂子的面儿,陈秀芸能说啥?只能说好听的呗。

    “走吧,爹、娘、嫂子,家里都收拾好了,咱们先回去再说。”

    原本安德斯等人住在陈家,现如今都搬走了。

    去年修围子的同时,又在空地处盖了不少房子,专门给安德斯他们预备的。

    每家两三间屋子,各自开伙做饭。

    陈家这边空出来了,前阵子陈秀芸就让人把里里外外都打扫了一番,这两天又重新收拾了一回,啥都安排好了。

    等众人进了陈家,李氏第一件事就是跟闺女去里屋,给闺女检查了一下。

    “嗯,看这个样子,确实是怀了俩。

    双胎一般很少足月,八个月往后就要注意了。

    你最近不许跟绍扬住一起,保重自己要紧,听见了没有?”

    作为母亲,李氏最在意的自然是闺女的安危。

    虽说陈秀芸已经生过俩孩子了,可李氏还是不放心,依旧要多叮嘱几句。

    “娘,我知道轻重,最近绍扬都是歇在兰心那边,就算在我院里歇着,他也不敢碰我。”

    曲绍扬又不是禽兽,媳妇肚子那么老大,他哪里敢有什么想法啊?

    “嗯,那就好,女人怀孕生子,一只脚就踏进了鬼门关,一定得小心才行。”

    李氏闻言,松了口气,这才跟闺女出来。

    正说话呢,林若兰和孟兰心也领着孩子过来了,众人许久未见,这一见面,格外亲热。

    孟兰心跟何青竹没见过面儿,但彼此都听说过对方。

    二人都是从小习武,性情爽利不拘小节,如今见面聊了会儿,只觉得十分投缘,越聊越近乎。

    当天傍晚,曲老抠儿、曲江、刘东山,也都从金场赶回来了。

    三家人聚到一起,那叫一个热闹。

    陈郎中一家人回猫耳山的消息,很快就传开来。

    一些跟陈郎中关系不错的人,陆续前来拜访,陈家着实热闹了好些天。

    当然,应酬客人的事情,都是陈郎中出面。

    李氏跟何青竹则是成天到曲家,陪着陈秀芸,再预备点儿小娃出生后要用的东西。

    陈秀芸已经生了根锁、根有俩儿子,家里小娃用的东西都在。

    原本她的意思,就是简单预备点儿,差不多就行。

    老辈儿人传下来的规矩,小孩子用旧的东西好,不能啥都用新的。

    尤其是包被之类,全新的棉花太热,孩子容易上火。

    所以陈秀芸之前就把根锁、根有用过的被子拆开了,里头的棉花套一分为二,然后添一部分新棉花,这就变成了双份儿。

    至于衣服啥的,也没做太多,小娃长的快,做多了不等穿几天呢,就小了。

    李氏作为孩子的姥娘,不管闺女预备了啥,她肯定是要给外孙子预备一整套被褥、衣服啥的东西。

    尤其是陈秀芸肚子里大概率是俩娃,东西少了根本不够用,所以李氏就跟何青竹带着丫头们,又做了不少。

    转眼间就到了六月末,陈秀芸怀孕已经八个多月了。

    这个时候,从奉天那头传来了消息。

    倭国军舰在丰岛海面偷袭,击沉清廷运兵船,并击毁、击伤清廷多艘舰艇。

    同时,进攻驻牙山清军,悍然发动战争。

    紧接着,七月初一,清廷宣布上谕,对倭宣战,同时,倭国也对清廷宣战。

    “坏了,这是要乱啊。绍扬,没想到你的推测,真的成真了。”

    得知消息后,陈郎中惊讶不已,怎么也想不到,倭国竟然真的跟清廷开战了。

    “小倭子,他们怎么敢的?”陈郎中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