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1. 不平安的平安夜

    应辉在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里坐了一上午,写完了家信。

    每个月应辉都跟父母通一次电话,还一直没有写过信。已在德国生活了几个月,颇多体验和感想,应辉这天就给家里写了一封长信,把自己在德国一切顺利的状态表达得非常充分。应辉在信封上贴好了已准备好的邮票,问坐在旁边的一个德国学生:“嗨,请问图书馆附近哪里有邮筒?”

    那德国学生看上去虽然高冷,一听应辉求助,倒非常热心,说:“这间阅览室外面就有。邮筒是黄色的,上面有德国邮政的标志,”德国学生用手比划着圆圈的样子,“德国邮政的标志好像一个圆圈。”

    应辉走出阅览室,一眼就看见门口有个黄色的桶,并且桶上果然有个醒目的像圆圈一样的标志。应辉把信投了进去,突然觉得有些奇怪,因为邮筒的投件口很大,手伸进去就可以把里面的信抓出来。

    这个口这么大,难道就不怕丢信?应辉心想,哦,对了,德国人素质高,想必拿别人信这种事情,在德国是没人做的,所以才设计这么大个口子。这也是发达国家的标志啊。

    几天以后,应辉再次从这间阅览室里出来,惊讶地发现,有两个德国学生往这个邮筒里扔喝完的易拉罐。应辉走上去问:“同学,这个……不是邮筒吗?”

    德国学生道:“哦不,这是垃圾桶。”

    “啊?!那么……邮筒在哪里?”

    “你身后五十米,就在路边,一个黄色的桶,桶上面有个圆形的标志。”

    应辉找到了真正的邮筒,感觉真是哭笑不得。阅览室门口那个黄色的垃圾桶里,自己写的那封充分表达自己良好状态的长信,已经不见了。

    虽然懊恼,应辉还是再次原谅了自己,因为阅览室外的那个垃圾桶迷惑性太强。首先,这个垃圾桶也是黄色的;其次,这垃圾桶上确实有个像圆圈一样的标志,不过该标志是“可循环利用”的意思,圈上有两个箭头。而邮筒上的圆圈虽然非常圆,但却是个牛号角的符号,也没有箭头。“可循环利用”的标志和“德国邮政”的标志放在一起看区别很大,但用德语向一个中国留学生解释就没有区别了;最后,这垃圾桶实在太干净,对一个中国留学生来说,迷惑性就更上一层楼了。因为那时中国的垃圾桶,特征明显,色香俱全,垃圾桶内的内容丰富多彩,垃圾桶表面看上去也极其沧桑,此时的应辉缺少在先进国家的生产和生活经验,让他看到这么干净的桶而往垃圾桶那个方向联想,非拿出像爱因斯坦那样的想象力不可。

    后来应辉才搞清楚,德国实行垃圾分类制度,黑垃圾桶装食品等生活垃圾,棕垃圾桶装杂草等生态垃圾,蓝垃圾桶装废纸,误导应辉的黄垃圾桶,应该装可回收的金属和塑料。这种先进的生活经验,中国还没有,所以应辉又闹了一个笑话。应辉心想,像上海这么拥挤的城市,连人住的地方都这么紧张,家里如果放四个垃圾桶,对扔垃圾的还是收垃圾的都是个巨大的挑战,确实还很难向德国学习。看来毛爷爷说“人多好办事”不一定对,有些事人一多就不好办了,譬如分垃圾的时候,或者分钱的时候。

    方自归在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里坐了一上午,看完了《常识》。

    那次留学生聚会,方自归跟台湾女生林茜辩论,林茜最后说有本叫《常识》的书可以证明美国独立的合法性,于是可以间接证明台湾独立的合法性,方自归对这个点一时无法反驳。因为,常识是你总不能评价你从没看过的《常识》。今天方自归在图书馆里读完了《常识》,豁然开朗。

    方自归没想到《常识》这么薄,更没想到仔仔细细读完,完全可以得出一个与林茜相反的结论——台湾与大陆统一的理由,远远远远远远多于台湾独立的理由。

    参加下一次留学生聚会时,方自归惊讶地得知,林茜已经去波士顿了。方自归手心里攥着《常识》,心里攥着千言万语,感觉到一种箭在弦上而不能发的痛苦。

    “她去了,就不回弗林特了吗?”方自归问那个知道林茜消息的香港同学。

    方自归脸上的痛苦引起了香港同学的误会,香港同学笑道:“想追她?那你怎么不早点下手?”

    “不是啦……”

    “哈哈,不是?脸都红了……”

    “真不是!我是想和她讨论一个问题。”

    “别解释了啦,可以理解的啦。林茜去波士顿确实不回来了,但是我有她的地址,你要不要?”

    方自归眼前一亮,“你有她地址?”

    香港同学微笑,“是啊。”

    几天以后,方自归在图书馆里坐了一上午,因为《常识》这本薄薄的书给林茜写了封长长的信:

    林茜,

    你好!

    很遗憾你搬走了,看来今后也很难有机会与你面对面地交流,但我忍不住想写封信与你交流。

    我读完了《常识》,惊讶于你竟然认为,这本宣扬美国独立的小册子,能够支持你台湾应该独立的观点。按照《常识》的逻辑,我恰恰得出的是一个相反的结论。

    这本书的前两章无非是要证明这样一个观点:英国君主制与世袭制是落后的,所以北美大陆应该独立。那么这两章的内容不支持你的观点,因为这两章内容跟我们讨论的问题根本就不相关。中国大陆既非君主制也非世袭制。

    真正值得审慎分析的是第三章和第四章。为了让我们把问题看得更清楚,我愿意先分析第四章,《论北美目前的能力,附谈一些杂感》。这一章的重点,用该章的一段原话就可以概括:“北美大陆此刻已经拥有所有国家中最庞大的武装齐备、训练有素的部队”,然后潘恩嘲笑英国的军力说:“英国军舰的数量多得吓人,但其中可以使用的船只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达不到十分之一”,并且潘恩想表达的逻辑有一个很好的经济学解释:“北美和英国开战获得独立的成本低廉,但收益巨大。”

    你觉得,第三章的逻辑适用台湾和大陆吗?如果我像潘恩在书中一样把大陆的军力罗列出来,会是一件很伤同胞感情的事。但是我想,你用常识就可以判断,如果大陆的军力释放到近在咫尺的台湾(这和英国长途奔袭美国可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比较),会是一件多么可怕、对台湾来说代价多么高昂的事。按照潘恩的这个逻辑,他本人一定不会支持台独。

    现在只剩下第三章,《对北美当前事态的思考》,是否支持你的观点了。那么让我严格按照潘恩的顺序和逻辑,分析美国应该独立的理由是否同样适用于台湾:

    1.美国独立并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制的国家,是世界政治生活的巨大进步。

    潘恩说“美洲的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说“太阳的光芒从未照耀过比这更有价值的事业”,我要问,台湾独立能与美国独立相提并论吗?台湾独立既没有世界性,也没有开创性。今天,共和国早已经遍布世界,反而台湾和中国大陆统一倒能产生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开创性,这就是统一以后,台湾将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实现民主的地区,并且证明一个国家可以实行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

    2.北美和英国联为一体并非北美繁荣的必要条件,北美独立后能够继续繁荣甚至更加繁荣。

    做为经济学爱好者,我对以下观点比较自信:台湾和大陆统一会使台湾更加繁荣。因为统一后减少的贸易壁垒和增加的商务便利性,加上台湾和大陆经济上的互补,对台湾工商业者来说是一个更大的利好。并且请正视这个事实:大陆已经是台湾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台湾的繁荣可以离开大陆吗?

    3.说英国是亲国或母邦是一种欺骗,血缘上和情感上英国都不是北美的母邦。

    潘恩说“这个新世界一直以来都是欧洲各地受迫害的热爱公民自由与宗教自由的人士的避难所。”,并且说“在这个地区的居民中,英人后裔也不到三分之一”。这和台湾的情况一样吗?几乎所有的台湾居民都是中国人后裔吧。

    4.英国已经向北美开战,情感上北美无法接受与英国和解。

    看到这里我才知道《常识》这本书写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和结束前,潘恩说“请体察一下人类的情感和感觉吧。把和解的主张拿到自然这个试金石那里去衡量一下,然后告诉我,你们此后是否还能热爱、尊敬并忠诚地服务于那个曾经在你们的土地上杀人放火的政权?”可是,台湾独立战争还没有爆发,事实上台湾人民自己掌握着是否开战的权利。

    5.做为英国的一部分,北美会毫无必要地卷入欧洲的各种战争,并使北美的利益受损。

    潘恩说“欧洲王国过于密集,彼此不可能长期保持和平;每逢英国和任何其他国家爆发战争,北美由于与英国的关系,其贸易便会受到毁灭性打击。”可我们中国跟欧洲真不一样,中国大陆在大多数时间里是个大一统国家,不像分裂的欧洲那样国家之间战争频乃。特别在现在这个时代,统一后的台湾不容易卷入战争。而且统一后的台湾可以大幅减少用于防范大陆的军备,用购买军火的钱来改善台湾的民生不好吗?统一后,台湾自身甚至不需要什么军备以防范外来威胁,像现在的香港。

    6.英国总是拒绝北美以和平方式提出的请求。

    潘恩说:“任何一种平静的争取和平的方法均告无效。我们的历次恳求一再被轻蔑地拒绝,这只能令我们相信,既然只有对抗才能发挥效力,那么,以上帝的名义,让我们与英国实现最后的分离吧。”我们的情况是,是大陆不断提出和平统一方案,从邓公的“一国两制”到现在的“***”,而台湾长期执行的是“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

    7.英国距离北美遥远,不能很好地治理北美。

    这一点,我不必分析了吧。

    8.北美从属于英国违反自然的正常秩序。

    潘恩说:“如果是几个没有自卫能力的小岛,确实可以是诸王国置于羽翼之下的合适对象。但是,如果认为一片大陆可以永远为一个岛屿所统治,这就实在太荒谬了。大自然从来没有给出过这样的范例,即让卫星大于它所围绕的行星。”潘恩这番卫星和行星的比喻实在是绝妙,可是让我们把地图拿出来看一看,大陆和台湾,到底谁是行星谁是卫星?

    9.只有独立才能带给北美人民持久的幸福。

    潘恩说:“无论怎么做,只要不走向分离和独立,都只能是零敲碎打,不能给我们带来持久的幸福。”让我们审视一下中国的历史,我们完全可以借用潘恩的原话这么说:“无论怎么做,只要不走向统一,都只能是零敲碎打,不能给我们带来持久的幸福。”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过分裂的小朝廷,可最后呢?诸葛亮六出祁山、苻坚淝水之战、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其主轴都是统一。虽然苻坚、诸葛亮、祖逖他们都失败了,但是你注意到没有,后来的中国人还是前仆后继地实现了他们没能实现的愿望,这就是常识。

    10.北美继续接受英国的统治,后果是北美大陆的毁灭。

    潘恩这么说有下面三个理由:“首先,统治权还掌握在英王的手里,他势必会否决这个大陆的全部立法。英王拥有的否决权,其危险与性命攸关的程度,在这里要比在英国大十倍;其次,我们所能指望得到的哪怕是最好的条件,也不过是一种临时的权宜之计,这种政府在殖民地进入成年的时候便无法维持下去;最后,除了独立之外,再没有别的办法能够维持大陆的安定并使之不受内战的侵害,我担心,如果现在同英国和解,那么在此之后,接踵而来的极有可能便是在各处发生暴动。”这三个理由对于台湾来说都不成立。首先,中国大陆上并没有一个残暴昏庸的君主有可能否决台湾的全部立法;其次,两岸现在的分离状态才是真正的权宜之计;最后,我不认为大陆与台湾统一后台湾会在各处发生暴动。去年香港回归了,香港有暴动吗?

    至此,我可以总结说,《常识》这本书中98%的内容不支持你的观点。我相信如果潘恩仍然活着,他一定会认同“一个中国”,像美国政府现在所承认的那样。

    上次你说,为什么要把统一的意志强加给两千万台湾人民,我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你。现在我想用一个反问回答你:为什么要把台湾独立的意志强加给十几亿大陆人民?

    我真诚地希望你思考一下你推荐我看的这本《常识》,并用你的常识思考一下台湾的未来。

    祝你健康,快乐!

    希望收到你的回信,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