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八十三章 Bt棉花和引子

    天禾带来的两个品种,育种权都已被农学院的萨特南教授‘霸占’。

    在印度,甘蔗每年可收获两季,对经济的贡献甚至超过了。

    这次培育的蔗种,经过去年秋季的扩繁,今年春季的种植面积达到了近10万亩。

    别看这个数字不大,但这10万亩,却产出了将近100万吨甘蔗!

    有的亩产甚至达到了12吨!

    这个产量极其惊人!

    这个国家,每年的甘蔗产量都不稳定,极易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造成减产。

    别说亩产12吨的甘蔗,就是亩产3~4吨,都已经算高产了。

    短短一个收获期内,马邦的这10万亩甘蔗,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各大媒体轮番报道,萨特南也成了名人,甚至接到了高官的邀请。

    在酒店的茶餐厅里,郭阳和程迪单独进行了会谈,有些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程迪说:“萨特南最近频繁出现在公众面前,宣扬他育种经历的磨难,如今这两个品种已和他深度绑定。”

    “这是最好的结果了,贪婪就是原罪,也许哪一天,他就会为此付出代价。”

    郭阳笑了笑,这一季只有10万亩,但下半年收获时,很可能就是数百万亩了。

    等明年,就能全国普及。

    杀伤力从现在开始将一点一点增强。

    这时,服务生送来两份甜点,程迪拿起一块放进嘴里,确实很甜,符合它产大国的身份。

    “的扩繁要慢一些,明年才能稍微扩大面积,另外,孟山都bt控制了90%以上的种子市场,也不知对推广是好是坏。”

    bt是苏云金杆菌的拉丁文术语简称,这是一种土壤细菌的基因。

    bt基因可以促使植物细胞生成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对于铃虫、斑点铃虫、红铃虫等主要害虫具有毒性。

    而孟山都将这种基因植入了基因组。

    抗农达大豆等抗农达作物可以耐受除草剂,包括bt在内的bt作物可抵御害虫。

    随着技术研发的深入。

    这两种性状开始在同一种作物上出现堆叠趋势,广泛分布在世界范围内种植的所有转基因作物中。

    印度在2002年,就批准了bt的商业种植。

    尽管经历了非法传播、农民自杀以及抗虫性的发展变化等诸多争议,bt仍然得到了迅速传播。

    如今在印度的bt种植面积达到了1.5亿亩。

    郭阳也同样吃了一块甜点,慢慢咀嚼品尝,别说,味道还行。

    “来之前,天禾法务部门也研究过孟山都在印度的情况,其实bt的争议一直很严峻。”

    程迪应该研究过印度的种子市场,但手中力量不够,掌握的信息自然不足。

    郭阳问:“了解孟山都的转授权模式吗?”

    “知道一些,但具体是怎样的不清楚。”

    为了利益最大化,孟山都公司发明了特许权使用费。

    简单的说,就是农民在购买种子需要付费之外,还得在大豆、等产品收获时,支付给孟山都一笔特许权使用费。

    从单纯的卖种子,直接干预到了农民的种植生产环节。

    这是一种私有知识产权制度,绕开了公共政策和相关规定。

    还为此成立了专门的执法收费系统。

    但在印度的农村地区,数百万农民掌握着小块土地,不便于执法,因此不便与农民单独签署许可协议。

    于是便发明了转授权制度。

    1988年,孟山都公司与印度知名种企马海可成立了合资企业:马海可孟山都公司。

    随后,孟山都免费向这家公司捐赠了100克bt种子。

    马海可孟山都公司又向约50家印度种子企业转授权了bt基因。

    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将bt性状渗入当地的品种,但不涉及开放授粉品种。

    杂交品种的种子在种植过程中可以保存,但产量会逐渐下降,因此农民需要每年重新购买种子。

    通过这种设计,分许可方每年需支付10万美元的费用。

    同时,种子公司销售每包bt种子,需要将种子价格的四分之三,作为特许权使用费支付给孟山都。

    程迪讶然道:“四分之三?”

    “很离谱对不对?一开始的时候,一英亩的特许权使用费约26美元,这些年,印度各邦都在反抗,甚至强制削减特许权使用费。

    但孟山都无视了这些规定,依然在收取高额的特许权使用费。”

    事实上,孟山都bt进入华夏时,也收取了特许权使用费,但1英亩只收1美元,折合每亩也就1元出头。

    但在印度足足高出了25倍。

    这让印度人接受不了。

    然而,那是因为华夏农科院成功培育了自有的bt品种,给孟山都带来了激烈竞争。

    最近几年,孟山都更是放弃了在华收取特许权使用费。“所以,特许权使用费就是孟山都在印度的命门。”

    程迪手摸着下巴,“我们的种子可以自留种,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农民乐于种,但种子公司不愿意推广,这是最麻烦的。”

    郭阳笑道:“这次把瞿阳带来,他就是来和几个主要的种子公司谈合作的。”

    程迪这才笑了起来。

    正是由于杂交种子的出现,才让种子可以商业化,演变成种子产业,让种子公司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而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则大大促进了种子商品化。

    可以自留种的种子,天然的与种子公司站在了反方向。

    甘蔗种还好说,普遍都可以留种。

    但种子对农业生物技术企业来说,是一个可以和大豆、玉米并列的巨大市场。

    别看各种子企业与孟山都公司矛盾重重,但推广一个可以自留种的种子,绝大部分种子公司都会选择拒绝。

    程迪一开始的想法是让农民自行扩散,一开始会很慢,想等裂变,也不知道要等到何时。

    现在瞿阳亲自负责这事,让他松了口气。

    “对了,这两天方便去育种研发中心吗?”郭阳不经意的问道。

    “当然可以,萨特南最近都忙着采访和应酬呢,他现在可是大忙人,可没空理会研发中心。”

    “我原本想着让瞿阳约他喝茶来着,现在看来还得排队。”

    这个研发中心,大头的资金是天禾出的,一共300万元,中心里实验设备齐全,还配备了一个种质资源库,装的都是从天禾引进的种子。

    印度本土的种子,则在孟买大学农学院的资源库里。

    但程迪有权调用。

    郭阳第二天看似走马观的看了一遍,实在已获得了想要的信息。

    又一天后,郭阳在种质资源库里,悄无声息的对几份才引进的水稻和小麦种子完成了掉包。

    这两天,瞿阳也没闲着。

    通过艾维克投行的人,联系上了印度最大的种子公司:努兹维杜公司。

    此前只凭程迪的身份很难见到公司高层,但有瞿阳出面,身份就对等了。

    当郭阳完成了育种中心的任务后,瞿阳也与努兹维杜公司完成了第一次碰面。

    “他们的首席执行官拉奥称,努兹维杜从2003年就申请了对bt进行直接商业化,但去年底,遗传工程评定委员会拒绝了这一申请。”

    “我的出现刚好合适,再晚一段时间,努兹维杜可能也要被迫成为马海可孟山都的分许可持有人。”

    “时机拿捏的真准!”

    “真以为我是随便改变行程呢!”郭阳自得的笑了笑,“谈妥了吧?”

    瞿阳说:“达成了初步协议,对方想在玉米、大豆、水稻、等多个领域与天禾合作,我同意了。”

    “拉奥还有个身份,是印度国家种子协会的主席,与农业部的关系密切。

    政商两界的关系都很顶,市场渠道也遍布印度,推广种子上很强。”

    郭阳点了点头,又看向程迪,“萨特南教授回来了吗?”

    程迪摇了摇头,“可能要等明天。”

    瞿阳已经预约了萨特南,从这就能看出萨特南最近有多火。

    他会见拉奥也没等这么久。

    郭阳并不打算出面,知道他来了印度的人并不多,“那谈品种授权的事就交给你们了。”

    “老板,你就放心走吧。”

    说来也好笑,嘉禾培育的品种,最终还需要萨特南来授权给努兹维杜公司。

    但绕这一圈也值得。

    水越浑越好。

    临别之前,郭阳让程迪收集了几份有关印度甘蔗品种的报道。

    印度报、印度时报、泰晤士报、路透社等海内外媒体都有相关的文章出炉。

    一篇报纸文章的标题很好的体现了甘蔗新品种的热度:《超级大丰收,跨时代的甘蔗品种!》

    在诸多的版块里,郭阳并没有看到有关土壤的报道。

    只有印度农业联盟提了一嘴这个品种耗水有点多。

    但甘蔗本就是耗水作物,所以也没引起多大反响。

    反而印度农民强烈要求大力推广,如同当初农民要求政府放开对bt的限制一样热烈。

    这里的农民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农民没什么区别,同样追逐利润、短视。

    只需一点火星,就能点燃整个国家。

    而郭阳同时布下了数个引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