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八章 岩田带来的大单

    华夏有三大种子基地,分别选在了我国的三个边上,西北,西南,和海南。

    嘉禾要建生物育种实验室,肯定是要扎根西北。

    但在其它地区,也得逐步建立育种基地,为后续的种子推出做准备。

    只是具体落在哪些城市,就有待考量了。

    九泉虽然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但缺乏知名院校,离西北的知名院校距离也太远。

    事实上,除了长安外,其它西北地区都算是国内较为偏远的地区。

    如果从院校角度考虑,陕省的杨凌和陇省兰市相对而言更为的合适。

    陕省有西农大,国内的农林类高校中,只有两所985,华夏农大和西农大。

    西农大也是国内农林水学科最齐全的院校。

    对于黄土高原地区来说,西农大就是神农氏,对地区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做出了极大贡献。

    甚至有网友调侃称,世界战争不动用核武器,陕省不动用西农大。

    相比而言,陇省的兰大涉农专业少,甘农大和西农差距又明显。

    此外,其它西北的农林院校也各有特点,有的擅长玉米、棉花,有的精通小麦和油菜。

    好在郭阳不打算依靠科研院校做技术支撑。

    他建生物育种实验室的目的主要是为种子商店打掩护。

    所以实验室地点建在九泉就合适,这里也更靠近生产基地,来往的种业人才也不算少。

    需要的人员,直接去各大院校招聘就行了。

    传统育种的基础工作大专和本科生就能胜任,涉及分子标记、染色体和基因工程的才需要研究生和博士生。

    恰好临近毕业季,嘉禾的招聘工作也迅速开展了起来。

    农林类院校,通常农村生源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大。

    每年报道的新生中,交不起学费的大有人在,比如说西农大,2005年就有两千多人。

    这些学生大多依靠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学校也设置1000多个固定勤工助学岗位,3000多个临时岗位。

    同时,这些学生最终60%以上都留在了西部地区。

    有些更是自愿到边疆地区的基层工作。

    嘉禾的主要目标也是这部分群体,毕业了需要还贷款,嘉禾的优厚待遇也极具吸引力。

    招聘还是挺轻松的。

    这天,郭阳正在办公室里办公,却得知西农大的副校长吴前进来访。

    急匆匆的出门迎接,正好碰到前台领着人进来。

    吴前进穿着白色衬衣,搭配西装裤和鞋子,面容平平无奇,一见着郭阳就满脸笑意的上前握手。

    “郭董,冒昧来访,我这是来向你化缘来了。”

    两人进了办公室,给吴前进倒了茶水,郭阳这才慢慢弄清吴校长的来意。

    原来嘉禾的招聘团队联系上了校方,希望建立长期的招聘人才合作。

    对于嘉禾这样声名在外的大企业,西农大自然是欢迎的,同时校方也打起了别的主意。

    筹集助学奖金。

    吴前进平淡的说道:“西农贫困生多,只能多方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建立社会奖助学金。”

    郭阳前世也是农大毕业的,对农大学生的家庭情况很清楚。

    申请奖学金,基本就是狼多肉少,竞争激烈。

    和吴校长闲聊了会儿,郭阳才了解到西农大还有个传统。

    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和副书记基本上每到一地出差,都要登门拜访当地事业有成的校友和有往来的社会企业,为奖助学金的设立奔忙。

    难怪其业务这么熟练,原来是早就练出来了。

    “吴校长,奖助学金的事好说,我这刚好也有一项合作需要和校方谈谈。”

    “噢?”吴前进好奇。

    “嘉禾要成立生物育种实验室,想聘请西农大的专家教授担任公司顾问,或者是到嘉禾进行讲学。”

    “这我们肯定乐意啊。”

    吴前进乐呵呵的笑了起来,担任顾问或者讲学基本就相当于挣外快。

    只要价格合适,没有教授会拒绝的。

    郭阳也笑了。

    和西农达成了协议,嘉禾在西农大设立嘉禾农业奖学金,每年为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提供50万元助学金。

    而除了西农外,甘农大是早就有了相关合作,郭阳也让人留意疆省、青藏等地区的高校。

    条件合适的也可以建立相关合作。

    嘉禾集团的扩张迅速,在育种、种植、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都有大量的人才需求。

    同行企业也需要保持合理的人员流动。

    每年花个一两百万,就能赢得西北地区农林学子的好感,这是完全值得的。

    同时聘请专家教授担任顾问或者是讲学,一方面能打掩护,一方面也确实能缓慢提升队伍的研发水平。

    送别了吴校长,郭阳又伏案审阅起了材料。

    随着时间进入6月,天禾种业的种子销售慢慢的进入了淡季,工作重心逐渐的向制种生产转移。

    春夏播种的销售业绩也十分的耀眼,郭阳看着报表上的数据,总营收超14亿元。

    这份成绩极其的亮眼,妥妥的华夏种业前5强。

    随后又拿出几份报纸看了看,今年玉米种业市场上的王者依然是郑单958。

    目前推广面积已突破6000万亩。

    随后热销的品种还有登海种业的登海系列、掖单系列,以及浚单20等品种。

    先玉335也在低调发育。

    但以上所有的品种都被天玉1号遮掩了光辉。

    其极高的利润率让所有种企眼馋,随之而来的便是争相在研发领域加大投入。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登海种业。

    京城农业为其做了专题报道:《三强联手打造玉米育种研发联合体》。

    登海种业、鲁省科学院玉米所、鲁大生命科学院签订合作协议,

    各方的国家玉米工程中心、改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进行对等开放。

    包括核心种质资源等商业机密都可互换共享!

    郭阳不禁感慨,还真是强强联手。

    登海种业具备产业优势,有全国最大的玉米研发平台;

    玉米研究所从事玉米育种、栽培生理研究多年,具有几十个最新的国家植物新品种权;

    鲁大生命科学学院有我国最早一批开展生物技术育种的实验室,创造出了一系列的玉米育种材料。

    外界对三家单位联手也是一致看好。

    由于玉米育种的特殊性,种质资源代表了核心竞争力。

    三家联手,其可利用的玉米育种资源一下子就多了几倍。

    而且其背后还有杜邦先锋公司。

    业界纷纷惊呼:“登海,这是想做玉米种业的珠穆朗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