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钱木匠家竟然还有这心?
秦小妹被惊的一下从床上坐起来,结果牵扯上脚踝上紧绷的皮肤,又把她疼的缓缓倒了下去。
“不是?他家图啥呀?我···我也没什么好让人家图的啊?”
她越说语气越不自信,怎么也想不明白老钱家干嘛要认她当干闺女。
要她当媳妇儿还能想得通些,毕竟她没家人,好算计,多少又还能挣些钱。
见她纳闷,知晓陈年旧事的张老大娘主动给她解了惑。
原来她和老钱家认识的早,知道早前他们夫妻俩在儿子钱庆春后头还有过一个闺女。
可惜一生下来就碰上了三年自然灾害。
那年日子真是难过啊,多少孩子都养到七八岁了,还是饿死了。
老钱家的这个奶娃娃能幸免吗?
大人都只能啃树皮,哪儿有奶水喂她?
可怜的孩子生下来还没过百天,一顿饱饭没吃过,就夭折了。
乡下地方有说法,孩子没过周岁夭折是不能埋在家坟里的,只能葬在野地里。
当时钱家两兄弟还没分家,老钱夫妻俩再是舍不得,家里也轮不着他们说了算。
最后虽然闹了一场,到底还是把娃埋在离村口不远的野地里了。
后来日子慢慢好了。
那片地方原先的小路也扩宽了,变成了出入大队的必经之路。
你说巧不巧?
那天秦小妹莫名其妙卡了车轱辘,摔进的排水沟,再往上不过百米,就是他家小娃娃的坟头。
这么多年来,老钱不论是一个人出去干活,还是后来带着儿子庆春出去干活,总是不肯抄近道回家。
不管多晚都要从大路走,说是顺便看看他那还没取名就夭折了的女儿。
也得亏他们父子俩有这个习惯。
不然就那晚的狂风暴雪,村道上绝不会再有人经过,说不好,秦小妹会真的冻死在沟里。
钱木匠家是信命的人,在女儿坟头救下了秦小妹,对她自然是不同的。
再加上秦小妹住在他家的那晚,那不贪便宜且懂礼貌的表现也让钱大娘很喜欢。
她总想着,女儿要是没被饿死,现在也该这么大了。
她家从来不重男轻女,要是有闺女一定也会好好教导,就和小妹一样,漂亮懂礼让人喜欢。
孩子那么小就没有了,一直是老钱夫妻俩的一块心病,哪怕已经过了快二十年,说起来还掉眼泪呐。
真的很难想象,当年还年轻的他们是以怎样复杂的心情,把小小的女儿,孤孤单单的一个人葬在野地里的。
抹了把眼泪,张老大娘叹了口气,看着秦小妹的眼神里满是怜惜。
失去了孩子的父母肝肠寸断,恨不得付出一切换孩子回来。
有孩子的却不珍惜,明明是自己心甘情愿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却要抛弃。
“你也是个苦命娃,不愿意结婚就不结吧,反正也没见结婚了的就都不后悔,只是你一个人总不是办法,老钱家是好人,我老婆子几十岁了不说瞎话,这干亲认下不亏。”
没想到当年那段艰难的日子,钱木匠家还发生过这么痛心的事情。
想到那一家子实在人,秦小妹和张老大娘一样感同身受的觉得惋惜。
人家救了她一条命,并且无微不至的照顾了她一晚上,别说是要认个干亲,叫她做女儿了。
就是他们不提,以秦小妹知恩图报的性格,以后老钱家有什么事儿,她也会尽全力帮忙的。
如此一来倒也好,老钱家是真有心,想了个大家都觉得好的法子来。
略一思考,秦小妹托王大娘帮她重新带话给钱木匠家。
就说,等她脚好了就上她家里磕头去,这事儿她答应下了。
这样一来,她在大队上就不算是孤家寡人一个了,不仅有干爹干娘还有干哥哥,还有个兄弟在小溪沟学手艺。
真论起来,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比之她上辈子的血脉至亲,可温暖多了。
至少大家是真心实意的想她好,而不是压榨、索取,永不满足。
这样的一件好事情,不仅王大娘和张老大娘为秦小妹感到高兴,就连在屋里陪她的洪燕燕和刘亚琴脸上也带着喜悦的笑。
“这下可好了,小妹同志你可要争气些,快点儿好起来,要是过完年再去拜干亲,可就没有红包拿了~”
她们二人家庭都是比较温暖完整的,对家庭关系很是依赖,所以一直都很可怜秦小妹的孤女身份。
如今知道这么好的小妹也有爹娘了,是打心眼里为她高兴的。
“谁有我们小妹做女儿那福气才好呐~哼~要不是我家隔得远,我就让小妹同志做我干妹妹!”
“好啊~我得赶紧和老钱家的说一声,得亏我跑得快,这还有截胡的呐~”
一屋子人边说边笑,热闹极了。
秦小妹看的出来,大家这是在转移她的注意力,怕她总去想崴了的脚,日子难熬呐。
说来奇怪,丧彪真算是秦小妹见过的最有眼力劲儿的狗了。
也不知道它到底是擅长察言观色,还是能读懂氛围。
总之,它可能不是最聪明的狗,但一定是最识相的狗。
面对卫娴这样的不速之客,它第一个照面儿就龇牙示威,而面对同样第一次来家的张老大娘,却十分友好。
此时,太阳正好,秦小妹的卧室里开着后门儿和窗户,有阳光温暖的照进屋里。
已经被女知青们洗干净的丧彪惬意的趴在地上,被张老大娘有一下没一下的抚摸着,时不时还翻身露出肚皮表示放松。
它来的时候四只脚就很粗壮,秦小妹能预想到它估计会长的很大,却没想到长的这么快,现在见它趴在门口,真是好大一坨。
也难怪大宝喜欢它了,这狗比村里的土狗、黄狗都有精神,就是牵着走夜路也能壮胆。
只是可惜耐力不够,上回上山的经历秦小妹还历历在目,这狗也就短时间跑的快,长距离爬山还得练。
说到上山,张老大娘今天来给秦小妹带了不少松子,是她儿子媳妇上山背回来的,听说味道正经不错,
“这松子磕着就是比瓜子香,可惜山太高了,一天顶多来回一趟,想供上一家子吃还是不够。”
“谁家不是闲时拿几个出来香香嘴?都和您家似的当饭吃,一天三顿的?八个壮劳力也不够使唤~”
和杨老大娘相比,张老大娘真是幸福。
听说就因为她爱吃这松子,她家老头子一把年纪了还起大早要上山呐。
把家里的儿子媳妇吓的够呛,硬是起了半个月大早,给老太太背了一院儿的松塔回来。
吃,不要钱的东西,花力气不心疼,敞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