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章 不能胡乱分割战区

    “狗哨”带来的第一个帮助就是,让参谋部对于西方面军战前军力部署,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而与之一并而来的,还有“图司机”几人,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当然考虑到,“狗哨”与“图司机”一样,与其原型人物的关系,更接近同分异构体,所以这一表情更多的是对薯条君做的。

    因为之前,薯条君简单粗暴的南北战区划分,把作为西方面军精锐的第10集团军,分成了大小不均的两块。

    这让“图司机”等人,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中,挪移足够的力量,以挽救糟糕局势,制造了巨大困难。

    当然对此薯条君是不认的。

    因为远比薯条君,更适合当指挥官的“图司机”等人,面对当前糟糕的局面,给出的做优解是一种“壮士断腕”式的操作。

    即放弃北线格罗德诺地区,与南线布列斯特地区的一干守军,集结第10集团军主力,抓住德军合围前的空隙,向东南突围。

    这一操作即可以直接威胁德国人至关重要的铁路线(布列斯特-明斯克),还能为西方面军寻得一块稳固的隐蔽地(斯卢茨克、巴拉诺维奇、平斯克之间的林区)。

    十分有利于技术兵器劣势的西方面军,坚持防御为明斯克争取更多时间。

    并且按照“图司机”的说法,当南线的苏军完成这一至关重要的战略转进行动后。

    薯条君仍然有机会在北线与德军决一死战,未尝不能帮助一部分苏军,按照历史中的剧本(走纳利博克森林)完成向明斯克的撤退。

    看完参谋们的“冷血”方案,薯条君有点接受不了,哪有开打前,就默认三个集团军,只有一个有机会跑路的?

    (一些解释:

    1、同分异构体

    由于限定兵人来源于,原型人物的部分精神体,且人均受到主题装扮影响,因此尽管兵人们,都带有原型人物的技能记忆等,但他们与原型人物依然有本质区别。

    2、至关重要的铁路线

    对于二战中的苏德双方来说,运输后勤的大动脉均是铁路。

    因此德国人的四个装甲集群在规划目标时,均重点考虑了夺取铁路枢纽。

    对于,第4装甲集群来说是,考纳斯-陶格夫匹尔斯-普斯科夫。

    对于,第3装甲集群来说是,苏瓦乌基-考纳斯-维尔纽斯-明斯克。

    对于,第2装甲集群来说是,布列斯特-扎宾卡-普鲁察内(铁路从旁边穿过)-巴拉诺维奇-明斯克。

    对于,第1装甲集群来说是,利沃夫-杜布诺-罗夫诺-基辅。

    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很多东西。

    比如同时出现在第3、第4装甲集群目标中的考纳斯。

    德国人对其极为重视,虽然没有直接让装甲集群冲向这里,但还是将其放在了北方、中央两个集团军群的交界位置附近。

    并在开战的第一时间,由两个集团军群侧翼的步兵合力将其占领。

    (历史中,6月23日上午考纳斯就已经沦陷,并因此牵扯了西北方面军的防御,在第2卷有描述。)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处在德军两大集群之间,爷爷不疼舅舅不爱的,苏军第11集团军,面临这一重要地点被攻占的情况,却只能派出残缺的步兵第16军(仅一个师保有一定战斗力),试图重夺该城。

    并很快因为西北方面军开始大退却,而失败。

    而与北方两个方面军,对考纳斯-维尔纽斯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第3装甲集群可以横冲直撞不同。

    西南方面军,则因为将注意力放在了利沃夫这一铁路枢纽,并因此误判了德军的攻击重点(德军选择直扑杜布诺),导致了一系列战略被动。

    当然,德军这一跳过一段铁路的行动,也是南方集团军群,成为战争初期推进速度最慢的德军部队的原因之一。(也是薯条君数次捅破油罐车,让德军指挥官暴跳如雷的原因。)

    3、西方面军辖区内的众多林区

    格罗德诺北方的林区,成了第3装甲集群,在苏军两个方面军之间穿插的,最佳行动掩护。

    明斯克与比亚韦斯托克之间的纳利博克森林,成了历史中,被包围的西方面军,苟延残喘的地方。

    斯卢茨克、巴拉诺维奇、平斯克之间的林区,成了历史中,西方面军部分部队的突围选择。

    4、三个跑一个的事实

    历史中陷于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的,三个苏联集团军,在最后确实只跑了一个,还是那种拼起来算一个的情况。)

    ………………………………

    只是水平确实不足的薯条君,面对9个苏军高级军官给出的方案,确实想不出多少改进方案。

    “他娘的,日子不过了,看我微操到每一个地方,我就不信不能逆天改命!”

    不愿意放弃一切希望的薯条君,做出了最后的倔强,无视系统再三给出的,不要过度划分战区的警告,直接将西方面军切了个“稀碎”。

    而且,如果不是每个战区都有苏军编制的最低限制,外加“狗哨”作为方面军司令,确实不知道,苏军每个营,每个连的防御阵地在哪。

    薯条君大概,真的会将这场两百多万人参加的大战役,变成无数个战地超人熟悉的连级战斗。

    那么如此一番操作之后,首先要从哪里下手呢?

    毕竟“莽夫”附体结束后,因为过往系统警告的离奇威力。

    已经对于系统的一切警告都放大三倍观察的薯条君,也不得不认真思考,系统对于过度划分战区的风险提示,主要是指哪个方面。

    并立即意识到,第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就是,不同战区之间时间线收束时,会造成的互相影响。

    “那么,岂不是应该从影响最小的地方,开始?”

    所以就决定是你了,第10集团群的南部大块。

    (一些解释:

    两百多万人参加

    德军145万,苏军79万,加起来224万人。)

    …………………………

    战地时间6月23日上午7时,在驻扎在扎宾卡附近的机械化第14军,发起反击前,薯条君离开了布列斯特-第4集团军战区。

    进入了当前正在抵挡,德军步兵攻势,并且认为成功堵住了德军主力突进的,第10集团军南部战区。

    “那么,行动吧!”

    薯条君,一股脑从古拉格体系,拉出了一个班的“通信兵”,让他们和暴风兵小队一起,带着如假包换的“方面军司令部命令”,去找所有能找到的苏军部队。

    意图以最快速度,在这一战区,建立起一个强而有力的苏军集群。

    好为实现后续战略意图,打下坚实的战力基础。

    (一些解释:

    1、成功堵住了德军主力突进

    巴甫洛夫在失去对于前线情况的掌握后,依据自己的静态防御阵地,与从前线获得的最后报告,对德军的战略意图进行了判断。

    在巴甫洛夫眼里,德军用少量坦克绕过防线薄弱环节,

    (第3集团军在格罗德诺地区的部队,部分面对了德第3装甲集群的坦克,苏第4集团军在布列斯特地区的部队,部分面对了德第2装甲集群的坦克。)

    正面使用步兵和炮兵发动猛烈进攻。

    (第10集团军,遭到德军第4、第9两个步兵集团军的辅助攻势。)

    是为了夺取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两侧河流上的桥头堡,将主力部队,送入比亚韦斯特开阔地,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其装甲部队快速突进的优势。

    因此,巴甫洛夫要求主力部队,全力封堵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的防线,并让机械化第6军,与机械化第14军前往封堵两翼的破口。

    这一战略错判,导致巴甫洛夫表现的像把西方面军主力,亲自送进德军的包围圈一样。

    但这是我们作为后来者,在知晓的德国人,擦过西方面军两翼的坦克部队,才是德军主力。

    和德军巨大的,整个包围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乃至整个白俄罗斯西部的野心后,才能做出的评价。

    而对于当事人来说,

    前者是巴甫洛夫,只能依靠战略水平进行的猜测,但却完全没有任何信息来源证明。

    后者则是巴甫洛夫,基于自身坦克理论(苏军对西班牙与苏芬战争经验的错误解读),所无法想象的事情。

    所以巴甫洛夫这一重大错误,除去其自身水平实在不够外,也和西方面军拉胯的通信组织能力,与苏军作战理论在二战前的落后,分不开关系。

    pS:战略错判是西部三个方面军全部犯了的错误,只是西方面军的巴甫洛夫,在错误的敌我强度判断下,梭哈的太狠,所以糟的最重。

    2、方面军司令命令

    由西方面军司令“狗哨”亲自签发的命令,怎么不算西方面军司令的命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