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57莫非……不会吧?!

    两人结婚一年了,小王同学从来没有吃过独食。

    回到家后,小王同学还有点心虚。

    “怎么吃这么点?身子不舒服?”张桂芳看儿媳妇吃的少,眼神也有点飘,遂关心的问道。

    “妈,没事,就是今天有点没胃口。”不问还好,这一问,小王同学不仅更心虚,脸还红了,自己哪是没胃口啊,是中午吃多了。

    “哦,哦,桉子,一会给文文崩个栗子吃。”张桂芳是过来人,一瞧儿媳妇这模样,还以为有喜了呢,眉开眼笑的吩咐道。

    “好嘞!”唐植桐答应的干脆,呲着牙朝小王同学挤挤眼,一点亏心的意思都没有。

    小王同学在旁那叫一个气哦,自己心虚,反而被丈夫看了笑话,想扭一把吧,又想起了中午的回锅肉和彩色照片,心里一暖,也就放弃了。

    “哦~吃栗子喽~”凤芝耳朵灵,没看出嫂子的异样,但对吃的很敏感。

    “给你嫂子吃的,有你什么事,吃你的饭。”张桂芳敲打了闺女一句。

    “没事,妈,一块吃。”小王同学吃过一顿独食已经够亏心的了,这回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再自己吃了。

    “吃吧,吃吧。我过阵子再去东北看看,那边山里有很多野栗子和松鼠。松鼠秋天的时候有存储食物过冬的习惯,但它们记性不好,有时候存着存着就忘了存哪了。当地不少人都会去掏松鼠窝,运气好一天能掏上百斤呢。”唐植桐略微夸大了一些,好为自己下次过去带回东西来打好理论基础。

    “这松鼠也太傻了吧?”张桂芳有些不相信。

    “真真的,我去的时候还掏了一回呢,得有两斤多吧,当时分着吃的。”唐植桐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要是这么容易,那边还能饿着?”张桂芳听说了外地什么样子,包括东北,从朴素的角度出发,如果能有足够的栗子吃也肯定到不饿肚子的地步。

    “您想啊,那也得会找不是?找到以后也得会爬树不是?肯定不会人人都有份,但对于会的,肯定是饿不着的。”唐植桐振振有词道。

    张桂芳毕竟是个妇道人家,听儿子说的在理,也就不再反驳。

    吃完饭,唐植桐找出栗子和高压锅,直接开崩,糖就算了,有点浪费。

    这阵子以来,除了伊拉克枣,家里就没吃过零嘴,即便是没有糖,凤芝吃的也很开心。

    就连贝贝,这时候也不怕被凤芝抓在手里揉搓了,壮着胆子蹲在众人脚下,等着哪位好心的主人可怜自己,给投喂个一块半块的。

    同样可怜兮兮的还有马薇。

    今儿晚上她终于逮着了机会,期期艾艾的将市局想沾部里的光,出人出力协作农场的请求说了出来。

    “这是你们单位的公事,不该你开口的。”父亲的一句话,就让马薇脸色垮了下来。

    “爸,我也是单位的一份子嘛,总不能领表彰在前,看着大家伙饿肚子在后吧?”尽管父亲不同意,但马薇还想再争取一下。

    “是谁让你站出来说这个的?你们胡局?”面对女儿的小情绪,马薇父亲笑笑,问道。

    “不是,没有谁,您就别猜了。”面对父亲的打听,马薇送出了否定三连套餐。

    “这事不好办,也不是这么办。别说现在部里还没有农场,就是有农场也不好拉着你们市局一块。现在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部里办农场的话,如果照顾了你们市局,其他市局怎么办?部里也有困难,管不过来啊!你想过这个问题吗?”马薇父亲很有耐心的做女儿思想工作。

    “我不想。”马薇赌气耍起小性子,觉得这事完不成都不知道怎么面对唐植桐了。

    马薇父亲苦笑着摇摇头,女儿虽亲,但不能因为这个就开先例。

    对此,唐植桐是不知情的,因为他正忙着“指导”小王同学写发言稿。

    没成想刚开了头,这边停电了。

    “得,先洗洗睡吧。”唐植桐点上蜡烛,看着豆丁儿大的烛光,将发言稿的事先放到一旁。

    被窝里暖和,适合讨论剧本,很多导演、演员都是这么废寝忘食、颠倒昼夜、夜以继日的工作,成功的创作出了一批烂片。

    唐植桐不干那种事,跟小王同学商量着如何“润色”《一分钱》创作的初衷。

    虽然唐植桐当时的说法很实在,但鹿岚的意思也很明确,初衷还不够深刻,准确来说无法深刻体现出公安系统的作用。

    这一点,小两口都听懂了。

    “要不咱通过身边的小事做个引子,通过小事,以小见大?”小王同学慵懒的躺在丈夫的怀里,开动小脑筋出主意。

    “比如呢?”唐植桐心猿意马的问道。

    “张叶呀,当初车站派出所那位同志大冷天的把人给送到妇联宿舍,这是助人为乐吧?”小王同学想到张叶和高大山当初闹得乌龙,忍不住笑出声来。

    “嗯,也是个办法。”唐植桐一琢磨,觉得这事可行,而且是事实存在的,不算撒谎。

    “汪所这边的事到时候也能算进去,有这两件小事当引子,再加上电影里马天民的感人行为,让你心有所感,一气呵成《一分钱》,这也算一段佳话吧?”小王同学打掉丈夫作怪的手,说道。

    “嗯,你说的对,就按你说的来。”唐植桐不死心,换个角度继续搜寻目标。

    “哎呀,你这人,说正事呢。”小王同学蛄蛹两下,摆个破绽出来。

    “嘿嘿,都是正事。明天我去开会,你在家把这个初衷和后面作报告用的演讲稿写一写?”唐植桐能写点软文骗点钱,但对于这些正经稿件就不行了,不一定有漏洞,但思想认识方面肯定比不过小王同学。

    “嗯,行。”小王同学利索的答应下来,今天在公安口的时候,宣传处的同志说了,接下来不光有采访,还要配合他们进校园做科普、教育宣传。

    小两口对于这项额外的工作不排斥,虽然是零报酬,但能借此结下一份善缘还是很值得的。

    2月28日,星期天,也是农历的二月二。

    唐植桐起了个大早,匆匆洗漱吃饭,就朝史家胡同奔去。

    民间有句俗话:二月二,龙抬头。

    龙抬头指的是苍龙七宿在东方地平线上开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龙首。

    民间大多借这个日子进行祈福、祈雨、纳祥转运。

    在吃上讲究也多,但凡今儿吃的,都有个不一样的名字。

    今天的面条不叫“面条”,称作“龙须面”;水饺脱胎换骨成了“龙耳”;米饭改头换面称作“龙子”;烙饼摇身一变成了“龙鳞饼”;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等等。

    更有人借着“龙抬头”的日子理发,讨个彩头。

    唐植桐这一路走过,但凡是理发店,门口都排起了长龙。

    这人呐,思维一旦落入窠臼,就很容易成为收割对象。

    唐植桐看着排队理发的人,想起了自己来这边之前,自打“理发的”变成“托尼”后,但凡进了腊月,那价格是变着法的往上涨,哪怕有会员卡也得交现金,不能使用卡里的余额。

    也就仗着没有理发机器人,否则托尼们敢这么玩?

    不过一想到杭州的托尼们,唐植桐又释然了,那边的托尼可是真敢干啊,不仅血盆大口、牙尖嘴利,更有保姆纵火烧托尼妻儿的……

    等唐植桐来到史家胡同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到场了。

    到场的人里有唐植桐认识的,大多是编委会成员,还有几个不认识的。

    会议还没开场,唐植桐先过去跟罗清泉问了个好。

    “家里都还好吧?”罗清泉笑眯眯的跟唐植桐聊着家常。

    “劳您挂念,都挺好的。”唐植桐客套的应对着。

    “那就好,那就好。你那个让专人负责处理群众来信的提议很好,既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还提高了效率。”罗清泉拉着唐植桐的手表扬道。

    “嘿嘿,这个建议有点取巧,我自己平时有工作和学习,信一来就是好几百封,实在处理不过来。我就想着咱编委会的同志们平时不是教学、就是救死扶伤,肯定比我还忙,就提了一嘴。最终还是得感谢妇联体谅咱们编委会。”唐植桐知道罗清泉说的是那封信的事,只不过人多,不好直接说破。

    其实唐植桐一直有让妇联设置岗位,找专人整理信件的想法,只不过一直没有落实到位。

    可自从上次罗清泉收到的那封信开始,落实的速度就加快了,也是防着有人不懂事会给编委会招来大麻烦。

    新的岗位设置在编委会期刊名下,专门负责处理群众来信,阅信、提炼、反馈、回信等等。

    罗清泉左手拉着唐植桐的手,右手在唐植桐的手上拍了拍,感谢的意思不言而喻。

    “还有些同志你不认识吧?来,我给你介绍一下。”罗清泉扫了一眼到会人员,里面有些生面孔。

    在罗清泉的介绍下,唐植桐才知道那几位自己不认识的同志是翻译人员,负责将《赤脚医生手册》翻译成外文的同志。

    罗清泉把唐植桐的位置介绍的很清楚:《赤脚医生手册》的发起人,将《手册》翻译成外文、推广至世界、帮助世界各国人民解除疾痛的倡议者。

    尽管唐植桐在里面没有出什么力,但这几顶帽子太大了,自然收获了好些夸赞,把唐植桐搞的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这种情况没维持多久,八点的时候,苗小琴拎着一筐苹果走了进来,叶志娟紧随其后。

    还在寒暄的几人知道会议要开始了,随即找座位坐下。

    “同志们,一大早把大家喊过来,都吃过早饭了吗?”叶志娟进门后,没有提及开会的事情,反而和气的问道。

    “吃了。”

    “一大早起来先吃的饭。”

    ……

    “来,甭管吃没吃,都吃个苹果垫垫。”叶志娟朝苗小琴点点头,随后苗小琴开始发苹果,一人一个。

    苹果到手,唐植桐拿在手里瞅了瞅,没洗,这玩意怎么吃?

    “这是没洗吗?”叶志娟也分到了一个,指着自己面前的苹果,问道苗小琴。

    “对不起,忘了,我这就去洗。”苗小琴认错认得干脆,一点都不带打艮的。

    “哎~没事,没事。你们大家伙谁带刀子、剪子了?来,削个皮。”罗清泉开口打起了圆场。

    唐植桐对这三人比较熟悉,跟平日里差别挺大,感觉有些别扭,演戏的味有点浓。

    “我这有。”可总有不熟悉他们的人,从自己包里、或者口袋里往外掏水果刀啥的,还不止一个。

    唐植桐看那刀子的尺寸,眼角直抽抽,神特么水果刀,说杀猪宰羊还差不多,就差剁骨头了。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外面不太平,在座的又大多文弱,手无缚鸡之力,还不得带点东西防身?

    甭管什么刀吧,反正还没到人手一把的地步,得大家轮流用。

    有的人可能是等不及,也有可能是不想浪费,用手帕或者衣袖擦擦苹果表面,直接就生啃。

    也有的人起身自己去洗。

    还有人选择不吃,把苹果放进兜里或者书包里。

    唐植桐是后者,把苹果放进了包里。

    大家吃苹果的空当,叶志娟则和罗清泉有说有笑,给大家创造一个气氛祥和的空间。

    待苹果吃了个差不多,叶志娟咳嗽一声,开始讲话:“大家这一年来的工作是有目共睹的,取得了很多成绩,也获取了很多认可……”

    在叶志娟开始讲话后,编委会的同志和那几个负责翻译的同志停下了手中的小动作,拿起笔、打开本子,一副很认真的样子。

    叶志娟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半个小时就过去了,然后把话语权交给了罗清泉:“老罗,你讲两句?”

    “那我就讲两句……”

    唐植桐注意到罗清泉讲话的时候不停的瞥手表,像是掐着点似的。

    在末尾,罗清泉说道:“一会有个活动,大家都要参加。活动是有纪律的,身上的小零碎都放下,包也不许带。同志们一定要遵守,不要犯错误。好了,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该上厕所的抓紧去,一会大门口集合。”

    罗清泉话刚落音,最先有动作的是跟罗清泉一样穿着军装的大夫,其他人尽管有疑问,但还是有样学样跟着往外走。

    唐植桐有点懵,走到叶志娟身前疑惑的看了丈母娘一眼,莫非……

    叶志娟看到到女婿的眼神,笑了笑,微不可查的点了下头,罗清泉更是站起身来拍了拍唐植桐的肩膀。

    唐植桐当即愣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窝草!不会吧?!不会真是自己猜的那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