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9章 好上头

    八二三年,电视机以每年四百万台的速度进入千家万户,看起来这简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但放在十亿人口的基数中,根本就算不得什么。毕竟一台电视机起步就是三百块,需要普通工人不吃不喝一年才能攒够钱。而且,这玩意儿需要计划,需要电视机票,一般人还真搞不到。

    相比之下,收音机就亲民多了。

    当时的广播已经普及,在城市里,几乎每条街的路灯杆上都挂着一只大喇叭,一到夜里,里面就有声音传出来,有音乐有评书有小说连播。一直要放到半夜才停,大家刚开始的时候还会听上几句,后来只觉得聒噪。

    至于乡村,则由乡镇广播站牵线入户,直接把信号送进农民家里。线是什么线呢,就是根铁丝。喇叭是什么喇叭呢,讲究点的是各外面镂空雕着五角星的木匣子,不讲究的,直接把一个喇叭钉门框上柱子上。

    这是公家弄的广播系统,播出的节目也以中央台的新闻为主,偶尔会有些文娱栏目。但音响效果实在太差,只能听个响。像这种公立的电台,以宣讲教化为主,出发点就不是让你快乐的,却聊胜于无。

    所以,条件好一些的家庭大多会自购收音机。一是价格合适,二是有无数电台可以选择,三是音乐效果不错。

    先说价格,最便宜的是那种装二号电池的话匣子,从三块到五块一台不等,体积也小,就一个馍馍大小,可放兜里随身携带。也可置于掌中,摩挲把玩。稍微贵点的大约小书包尺寸,可用电池也可以用交流电,价钱大约七八块,外面还有个皮套,皮套上有两根背带,可以胯肩膀上,两个字“洋气。”

    最贵的那种十来块,相当于普通人小半个月工资,算大件,三转一响中的响就是这玩意儿。这种收音机体积颇大,比起黑白电视小不了多少。最妙的是功能强大,有三个旋钮。一个是开机和音量键,一个是调频选台的,另外一个则是用来调节高低音的。没错,这就是所谓的立体声了。

    这种半导体一开机,还有红红绿绿的跑马灯。夜里你关了灯,扭开广播,红红绿绿,远远看去,宛若鬼火,现代化气息十足。普通中产家庭,大多选择这玩意儿,牌子也不少,最出名的是红光。

    当时的广播电台很多,上面有中央台,下面各省还有省台。大型的国企系统,如铁路、石油、三大兵团、地矿,都有自己的广播电台。至于北上两家直辖市,区县还有自己的台,并面向全国播出,收听率还不低,没办法,那两座巨型大都市是全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有这个实力。

    听众吃过晚饭,收音机一开,几十个台,根本听不过来。

    说起音乐效果,话匣子和几块钱的半导体就不用提了,全当听个响。但只要上了十块钱,带了立体声,效果瞬间就不同。打开了,听听苏小明,听听胡松华,简直是精神上的无上享受。偶尔还会听到一段卡拉扬的《田园》,很吵闹,很烦躁,劳动人民也不买账,骂骂咧咧换台了事。

    电视机不普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吃过晚饭,市民们大多会一家人聚在客厅里,拧开半导体听上一两个小时。老人一边竖着耳朵听,一边缝补衣服鞋袜;大人抽烟喝茶打不听话的娃娃。娃娃在旁边跳着唱着“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小朋友们你们好。”这是一天中全家人难得聚在一起,体会生活中那种静谧而美满的小确幸的时刻。

    苏州,吴江县一家国营机械厂,李刚家。

    李刚发现母亲最近喜欢上了一档《月下夜谈》的广播节目,每天夜里都准时收听上一个小时,直到节目结束,才恋恋不舍地关上半导体。这是时候已经是半夜,老太太还不睡觉,竟跑到院子里长吁短叹,要儿女们哄上半天才肯上床睡觉。

    他一了解,才知道节目是北京一个区县的地方台。顿时就觉得奇怪,好好的姑苏人,有江苏台不听,你听一个区县级广播台的节目做什么。

    李刚父母是厂里的老员工,他是老大,下面还有六个妹妹。和妻子岳华结婚后,就分家单过。说是分家,其实还在一个大杂院里,两家相距只二十步,随时可以串门。

    他心中有了这个狐疑,就跑母亲家里去听了一回,就听上了劲。

    《月下夜谈》栏目很奇怪,是给人念信的。现在的通讯条件差,很多信都寄不到人的手里,于是就有人索性把信递给电台,请他们帮自己读一读,没准收信人就听到了呢!

    信的内容也千奇百怪,故事性趣味性极强。

    比如有一封信是妇女写给在外地上班的丈夫的,丈夫在东北林区上班。妇女说,听说东北冷天滴水成冰,上厕所要带根棍儿。叮嘱自己老公解手的时候速度要快,别冻坏了屁股。听说国家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过两年就不许再生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关键零件要保护好,不要留下终身遗憾。

    比如另外一封信是这么说的,某农村汉子写信给母亲,说他在一处工地上班,干工程的。他们的露天厕所建在悬崖上面。每次大便,半天才听到下面“咚”的一声,估计有两秒钟的样子。前几天他大便干燥,投弹下去,砸死了一只老乡家的小鸡,得赔钱,让他很郁闷。这些内容按照后世的说法全是屎尿屁,格调不是太高。台里播出了两期,估计受到批评,换成了别话题。但当时李刚全家人在听的时候,大家都笑出了眼泪。

    再后来,电台的话题依旧有趣,什么某人家生了一只五条腿的小猪,某人写信给朋友,说多年未见甚是想念,还钱!

    劳动人民淳朴刚健,素质不高,这些信还真是大合了他们的胃口,不但全家人,就连李刚也听得上了头。每天晚上,就借口要去看父母跑那里去守着半导体听到半夜才肯回去睡觉,也因此让妻子岳华很是不满。

    这天,李刚和往常一样跑父母家里,刚进屋,就听到熟悉的声音响起:“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月下夜谈》,你的月亮我的心,好男人就是我,我是孙三石。”

    屋里,李刚父母和二妹三妹四妹五妹六妹七妹,都坐在凳子上,让本就狭窄的客厅更加水泄不通。

    他跟大家招呼了一声,看了看,没有位置,索性就坐写字台上。

    一段音乐,还是那个叫何情的女歌唱家的歌,歌名叫什么《美丽的故乡》很不错。

    音乐放完。

    另外一个主播:“大家好,我是支抗美,旁边是我的搭档孙三石孙作家。孙同志,今天咱们有收到了什么有意思的听众来信了吗?”

    孙朝阳:“还真有一封。”

    “哦,是哪里来的信啊,是男同志还是女同志。”

    “是位女同志,苏州吴江人士。”

    听说是吴江的,屋里九人都来了精神,听得更专注。

    孙朝阳:“有一句古诗说‘枫落吴江冷’很美的意境,吴江市江苏省苏州地区下面的一个县。夏天的时候我去过,那里有个湖叫同里湖,很漂亮。湖边有座小镇叫同里镇,典型的江南古镇,小桥流水人家……”

    拉拉杂杂说了半天,孙朝阳开始念信:“信是当地一个叫岳华的女同志写来的,她说,她和丈夫结婚多年。夫家有公公婆婆,还有六个小姑子,很大的一个家族。”

    李刚家顿时轰一声,几个妹妹都在喊:“是嫂子写的 ,是嫂子写的,嫂子上广播了。”

    李妈妈:“别闹了,别闹了,听她说些什么。”

    李刚忽然感觉到强烈的不安。

    好男人孙三石的声音还在响:“信是岳华同志写给她婆婆的,让我们帮着念一念。”

    “亲爱的迟桂花同志你好,我之所以要加一个亲爱的这个前缀,是基于对一个长辈的尊敬,实际上我并不尊敬你。你是我所见过的,最可恶最讨厌最没有人情味的亲人,你的胸膛里没有心,只有铁石。”

    李刚冷汗都出来了。

    “啊!”六个妹妹同时大叫:“姆妈,姆妈,嫂子在骂侬。”

    李妈妈迟桂花厉声喝道:“都住口,听,听她狗嘴里吐出什么象牙。”

    李刚妻子岳华的信继续:“记得我和李刚举行婚礼的那天,你牵着我的手说,以后把我当亲生女儿一样待。我也是年少不懂事,感动得哭出声来。后来我才明白,确实,你是真拿我当亲生女儿。不过,你已经有了六个女儿,加我就是七个,多了也就不稀罕了。结婚那天,来了好多亲戚,送了礼金送了东西,我娘家还给了不少陪嫁。我和李刚在台上举行仪式,你呢,你知道你干了什么吗?”

    “你和你的好女儿们,把礼金都收走了,把东西都分光了,最后只留给我和李刚五十多本选集。对,在那个时候结婚,客人会随礼送一套选集或者语录,这也是单位要求的。”

    “我永远记得那天的情形,我和李刚各自背了一背篼书回家。那书好重,压的我喘不过气来。我一直哭,一直哭,李刚就来安慰我。但安慰有什么用呢,一个女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被你给毁了。”

    “亲爱的迟桂花同志,我的婆婆,你毁掉了你媳妇的婚礼,让她在人生中一等一重要的那天哭了一晚上。刻骨铭心,无时或忘。”

    不得不说,岳华同志文笔不错。愤懑之情,跃然纸上。

    喜欢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