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0章 去武汉

    孙朝阳刚才所说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固然是开玩笑,但确确实实是八十年代人的审美。那时候中国刚改革开放,在窗户打开的一瞬间,外面世界海量信息涌进来,对国人造成巨大冲击,其中就包括外国的生活方式。

    这个时候,人们才惊讶的发现,原来无论是资本主义的纽约还是社会主义的莫斯科,那边的人竟然生活得都如此的富庶。人人都喝牛奶红酒,吃白面包,大口吃肉。市区一套房,郊区还有别墅。一个工人工作,就足够养活一大家人和狗。

    原来生活并不只是吃糠咽菜,家庭工厂两点一线,天一黑除了到头就睡或者造人,还可以出去郊游,还可以去电影院看剧,去歌舞厅轻舞飞扬、四季花开、风淡云清、知足常乐、岁月静好、往事如烟,平安是福……还可以去野餐,去草坪上晒太阳,去旅游。

    孙朝阳当年也是从电影《幸福的黄手帕》见识到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后,一个人应该过什么样的日子。

    而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因为有强悍的工业基础和完善的工业门类,中国的经济建设瞬间就好像驶上高速公路的汽车,开始狂飙。据这一时期的《参考消息》报道,中国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达骇人听闻的百分之二十五,且没有减速的迹象。

    经济的发展让普通人生活发生了一些不小的变化,比如电视机已经开始普及,粮油食品的种类开始增多。

    社会的总体气氛是积极向上的,对未来充满希望的。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点美国镀金时代的意思。

    反映在社会审美上,人们喜欢看起来浮华的金光灿烂的巴洛克式的趣味。这一审美到九十年代初达到顶峰,比如九十年代的老百姓家庭装修,都喜欢弄雕花的石膏顶,在客厅里杵一个罗马柱,甚至还有人在卧室搞一个旋转灯,夜里一开,红红绿绿,土气到冒烟。

    因此,孙朝阳又把这一时期的社会审美称之为舞厅流。

    你也别瞧不起舞厅流,能够进舞厅跳舞,能够红男绿女,说明国家已经解决了大家吃饱吃好的问题,马斯洛需求达到第二个层次,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东西。

    舞厅流是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预期。

    其中,舞厅流风格的歌曲,不管是跳舞厅风格的邓丽君还是迪斯科舞厅风格的张蔷,都疯狂地流行起来。

    此刻的蒋见生听到孙朝阳和莱斯莉送来的磁带,满脸的迷醉,恍惚中,他感觉自己好像置身于曼哈顿,置身于二十世纪初的上流社会舞厅,搂着名媛贵妇在舞池中摇摆,摇摆,继续摇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自己身上。他,就是《了不起的蒋见生》。

    现在就差一杯鸡尾酒以及哈德逊河上灿烂的烟火了。

    在蒋见生听音乐的时候,孙朝阳和莱斯莉也不说话,就在旁边喝茶。

    反复几遍,蒋见生把音乐声拧小。

    孙朝问:“如何?”

    蒋见生深吸吸了一口气:“卖出一百万盒还是保守了,或许我们可以期望更多。”

    孙朝阳微笑:“是的,更多,四百万。”

    “希望是,接下来咱们会很忙,朝阳你身体好些了吗?”

    “多吃多睡,很快就能恢复。”

    次日,蒋见生把一张机票递给孙朝阳,让他陪自己飞一趟武汉,至于莱斯莉则继续和何情一起留在背景录唱片,艺术这方面他们全权让宋铁柱负责。没办法,蒋、孙二位爷也不懂这个。

    蒋见生和孙朝阳去武汉主要是订磁带,这边的歌灌好以后要交到武汉去录制生产。

    八十年代初的磁带厂挺多的,国外最有名的是TDK和三洋。但毕竟是进口货,需要外汇,价格也昂贵得令人咋舌。其中,TDK光一盒空白磁带就敢问你要二块五,你真用那玩意儿,就相当于给小日子白打工,还赚什么钱啊?

    因此,蒋见生和孙朝阳都同时想道国产替代。

    国内的磁带厂也不少,比如北京的广播电视部磁带厂产量就不错。但人家那边自己都不够用,自然没有多产能分给你。于是,蒋见生就决定回武汉看看,他在那边地头熟。

    接过机票,孙朝阳吃了一惊,这玩意儿竟然是手写的,看起来颇不正规。

    上次去老山前线他坐过一次军用运输机,被折腾得够呛,对飞机敬谢不敏,但没办法,在没有高铁的时代,飞机是最快的出行方式。

    推前几年,坐飞机有资质审核,行政级别要达县团级以上。现在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出具单位介绍信和办理相关手续就好。

    飞机上的飞机餐很好,能看到肉和小点心,和后世网络上所说一样,可以抽烟喝酒,酒还是茅台。

    另外,还有个大礼包,里面装着牙刷镜子梳子,孙朝阳死活也搞不明白这些小零碎和坐飞机又有什么关系。既然人家送,那就接着,给小小带回去。

    飞机的机型很老,噪音也大,爬升到时候浑身像打摆子,搞得大病初愈的孙朝阳很难受。蒋见生道:“三叉戟就是这样,坐多了就习惯了,下个月我要回温州,要不要陪我过去玩几天.”孙朝阳大惊:“三叉戟?老蒋,坐这飞机就是玩儿命啊。别的地方还好,地名带温字的不行。”

    前一段时间孙朝阳发烧欠的稿子实在太多,就调整心态在机上码字,从北京写到武汉。

    至于老蒋,则依旧捧着话匣子听何情的新歌。他来的时候带了四节二号电池,几个小时下来,活生生把录音机听得没声儿。

    蒋见生的老婆来机场接他们,一个四十刚出头的中年妇女。蒋夫人长得不好看,面上依稀带着儿子蒋小强的模样,但夫妻二人感情却是极好的。

    老蒋经常在孙朝阳面前灌输“妻贤祸事少“娶妻娶贤纳妾纳色”的理论,孙朝阳表示赞同,然后道,老蒋我又不打算恋爱结婚,你跟我说这些做什么?

    孙朝阳上一世有过几段感情,和一段破裂的婚姻,对男女之情是嗤之以鼻的。

    蒋见生:“我这是跟你敲警钟。”

    本来孙朝阳要去住旅馆的,但却不过蒋夫人的热情,就跑蒋见生家里去睡了一晚上客厅沙发。

    老蒋在当初办杂志的时候把太太家的祖宅都卖了,那可是汉正街的房啊。后来杂志赚了钱,本打算赎回来,但现在要弄音乐公司,就不谈这个事情。

    蒋夫人一家还住在单位宿舍,宿舍只两间屋,一里一外。上厕所得去公茅房,做饭在外面过道。

    老蒋两口子住里屋,外屋孙朝阳睡沙发,蒋夫人的老娘则睡沙发旁边的行军床。

    蒋见生岳母大约七十来岁模样,有点糊涂,看孙朝阳熬夜写稿,就凑旁边看,然后悲伤地问:“写检查呢,触及到灵魂了吗?”

    孙朝阳:“触及了触及了。”

    老太太:“那就好那就好,好好改造世界观啊!”

    “婆婆,您歇着吧。”

    又过了一会儿,老太太再次把脑袋探过来:“给对象写情书啊!”

    孙朝阳:“……”

    老太太:“青春是多么美好,爱情是多么美好!爱情是什么,就是两个年轻人因为同一个目标碰到一起,就好像就好像手指触到琴弦,拨出美妙的音乐。”

    孙朝阳:“美妙,美妙。”

    半夜里,老太太伸手摸了摸孙朝阳的脑袋:“这萝卜真大啊!”

    孙朝阳嘟囔:“大大大,心儿里美。”

    一晚上没睡好,次日早上,孙朝阳逃命似地出了老蒋家,去磁带厂。

    蒋见生用自行车搭孙朝阳,早饭也是在车上吃的,热干面。

    老蒋出门的时候就带了两个搪瓷盅,很大,直径相当于小孩子的脑袋,装上二两面竟还没装满。他也是厉害,一只手握车把手,一只手端搪瓷盅,时不时偷空低头吃上一口,竟在洪水般的车流人流中穿梭自如。

    一辆公共汽车从他们身边呼啸而过,孙朝阳抬头看去,车上的人都在吃面,身体左右前后摇曳,如同站在甲板上的水手,却晃而不倒。

    孙朝阳和蒋见生去的是武汉磁带厂,这家厂子位于汉口颇有些历史,创建于一九六零年,是军工企业曾用名八二四厂,现在属于武钢的附属企业。

    厂子好大,有两千多人,接待他们的是厂刊的主编,姓许。

    老许看到蒋见生很高兴,说老蒋听说你在北京办刊,很风光的嘛!咱们已经有两年没见,没啥说的,中午饭我请客。

    磁带厂的厂刊是个文学刊物,除了发表本厂职工的作品外,还发武钢的作家们写的东西。当初办刊的时候,蒋见生还来指导过几次,两人关系密切。

    看到老蒋,老许很兴奋,拿出新一期的刊物给他看,说上个月总算刊载了一篇有质量的东西,也不枉忙上这几年。

    孙朝阳一看,是篇散文,写的是武钢的女工怀孕后每天拖着沉重的身子乘船过江去汉阳上班,在船上和其他女人交流怀孕心得,写得生活味十足。

    作家名迟莉。

    原来,池莉从79年已经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现在武钢上班。

    她这篇散文已经有点后来所写的代表作短篇小说《太阳出世》的意思了。

    到九十年代的时候,她的短篇小说《来来往往》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由濮存昕许晴主演,立即大红,也使得她一跃成为当时的一线名家。

    池莉老蒋也是认识的,可惜这次来武汉时间太紧,也没办法和她见面。

    蒋见生和老许聊了几句,说到磁带的事情,老许道,这事容易,我去帮你找领导。

    喜欢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