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9章 孙三石宇宙

    正说着话,那头有一个三十来岁的高个子年轻人骑着自行车过来,速度飞快。大约是看到孙朝阳和李力军堵在小门处,远远地就摁了铃铛。

    孙朝阳扭头看去,心中一凛:说曹操,曹操就到啊。

    没错,来的正是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陈凯哥。

    第五代导演以陈凯哥和张一谋为代表,两人的长相都很有辨识度。老张五官跟秦俑一样,而陈凯哥则长得很帅,一米八五的大高个儿,相貌堂堂,棱角分明的国字脸符合中国人的审美。

    在后世,成名成家后的陈导演有一段时间长期占据娱乐版头条,造了很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梗。虽然现在的他还很年轻,但孙朝阳还是一眼就认出他来,便笑着问李力军:“他是不是陈凯哥陈导?”

    李力军却怂了:“不是,不是。”竟缩回传达室去了。他刚才在孙朝阳面前说自己是陈凯哥的结义兄弟,其实就是吹牛,人陈导演可不认识他是谁。

    孙朝阳摇摇头,抛下这个不靠谱的家伙,朝陈凯哥迎去:“请问你是陈凯哥陈导演吗?”

    陈凯哥上了一天班已经累了,是打扑克打的。儿童电影终归是小众品类,观众也少,即便是在八十年代这个电影业的黄金十年,厂里每年也就一到两部片儿的计划。即便开机拍摄,厂里有的是经验丰富的功勋名导,具体工作也落实不到他这个无名小卒头上。

    因此,陈凯哥每天到单位了,通常会溜到别的办公室去,把门一关就开始打跑得快。

    这年头打扑克也没有彩头,就是在脸上贴纸条,罚钻桌子。

    陈凯哥牌技差,今天不知道钻过多少次桌子,一身都酸了,加上又饿了,只想快点回家。被孙朝阳拦住,心中顿觉不快。但良好的家教还是让他下了车,很客气地说:“对,我是陈凯哥,请问您是谁,找我有什么事吗,我们以前好像没有见过面?”

    “确实,我们应该是初次见面,我叫孙朝阳。”孙朝阳和推着自行车的陈凯哥并排走着:“听说陈导你刚被儿影厂任命为导演,三十岁就做了导演,很了不起啊。不过,一个导演,没有自己的作品,就好像汤里没放盐,很遗憾。”

    陈凯哥父亲是国内有名的大导演,到如今已经导了十几部电影,几乎部部都引起不小的轰动。比如说《海霞》《铁弓缘》《扬门女将》《三岔口》,尤其是那部《海霞》上映的时候万人空巷,拿国家级大奖拿到手软。

    因为有了这份家学,陈凯哥很自然地子承父业,他云南插队后家里走了关系,送他去当兵。退伍安排工作,就进了父亲所在的背影厂胶片车间做了个洗胶片的工人。后来,父亲又靠着以前的人脉让他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读书,毕业后摇身一变成为儿影厂的导演。

    可以说,陈凯哥前三十年的人生轨迹都被父亲安排得明明白白。但是……他真的很讨厌现在这个工作。

    不不不,并不是说他讨厌做导演,实际上,对导一部电影他有着强烈的兴趣。可是,特殊十年之后,很多老导演恢复工作后,只想抓紧时间把以往的遗憾都弥补过来,只要有戏,都在争都在抢,而在这一时期国营单位从来都是论资排辈,单独执导一部电影的好事自然落不到他这个毛头小伙子身上。

    是的,他是有父亲这份关系,可每次在老头面前提出自己想要独当一面的话题时,老爷子就说,你还年轻,需要锻炼,不要急,我他也是四十多岁才开始独立制片,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遇到事,你不能只想着靠天靠地靠父母,三十岁的人了,要学会自立。

    是的,陈凯哥是个导演,可即便是儿影厂,像他这样的青年导演多了去,每年电影学院导演系还会分不少新人过来。他们,还包括自己,其实对厂子来说就是预备役,反正就是发一份工资,慢慢学习。等到四十来岁了,老一批导演退休,才次第候补到一线,这就是所谓的熬资历。

    家里老头子分明是看不起人,他不肯动用手头的关系和资源,陈凯哥要想上位何等艰难。

    陈凯哥转头看了孙朝阳一眼,英俊的面庞上闪过青气。这已经是讽刺和挖苦了:“孙朝阳同志,如果你只想跟我说这些,很没意义。对不起,我还有事。”

    说罢,就跳上车,打算离开。

    孙朝阳:“也许,我能帮你想个办法独立执导一部片子。”

    “你?”陈凯哥对这个莫名其妙钻出来的年轻人一句话都不相信,但是,独立导演一部片儿的诱惑力实在太大,还是让他停了下来,再次问:“你是谁,我们以前没见过。”

    孙朝阳:“再次做个自我介绍,我叫孙朝阳,是个编辑,也是个作家,笔名孙三石,这是我的工作证,这是我发表在杂志上的作品。”

    说着,就把工作证和转载在《小说月报》上的那篇棋王递给陈凯哥。

    这年头,作家社会地位高,身上带着所谓的人类良知、高级知识分子,品性高洁之士的光环。陈凯哥失惊:“你就是棋王的作者,我读过你的小说,很好看,我也是当过知青的,感同身受。”

    孙朝阳:“前面有家小饭馆,如果陈导演赏光,我想请你吃顿便饭,咱们边吃边聊。”

    陈凯哥点点头:“好,我请。”

    饭馆的菜做得很正宗,有炒肝,有大肉包子,却不合孙朝阳的口味。两人喝了几杯酒,说了一会儿话,混得熟了。

    陈凯哥道:“孙朝阳同志今天来找我是不是想把你的《棋王》改成电影,这本小说拍成电影其实不是太适合,尤其是九人对弈车轮战那个**,没办法用电影语言表达。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表现出人物关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着眼点是人物关系碰撞,你这个**部分少了些意思。”

    孙朝阳一直以来挺不喜欢陈凯哥的电影,关键是不好看。之所以今天来找他,主要是因为陈大导演会在不久的将来很快就会暴得大名,成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自己算是搭他一段顺风车。此刻听到这段话,顿时对他印象改观:这人还是很有水平的。

    便道:“陈导演这话说得对,我这部小说确实不适合改编。因此,我弄了个新剧。”

    说着,就从包里掏出一叠稿子推了过去:“这是其中的一集,四十分钟剧情,加上台词,总字数一万。”

    陈凯哥一楞:“其中一集,等等,你这不是电影剧本?”

    孙朝阳:“电视连续剧。”

    陈凯哥:“我是电影导演,可没想过拍电视连续剧。”

    在后世,影视圈有个鄙视链,拍电影的鄙视拍电视剧的,电视剧鄙视网大,网大鄙视微短剧。话剧,尤其是能够上大舞台从头到尾演一出《雷雨》的专业演员说:“我不是针对任何人,我想说,你们都是垃圾!”

    中国的电视台虽然成立很早,比如中央电视台,1958年就正式开播,1973年就正式播出彩色电视信号。地方上,如上海台、天津台、黑龙江电视台也是58年试播。到现在,电视节目也少,也就晚上播放几个小时,大多以新闻联播和宣讲国家政策为主。

    至于电视剧,制作粗糙,艺术性不强,在电影人眼中,还不大上得台面,也就是逼格不够。

    孙朝阳自然明白他的心思,陈导从来都是个有心气的,人也骄傲,不然将来也不会在网上制造那么趣事。

    他认真地说:“陈凯哥同志,据我所知道,今年我国总共售出电视机三百万台,预计来年这个数字会翻上一番。今后几年,民间存有电视机的数量破千万不在话下。是的,现在拍一部电影,轻易就能卖出去上千万张票。比如去年的《少林寺》总票房破亿,以一张票二毛计算,观众数量接近五亿,可以说全国人民有一半都看过那部电影,很惊人。不过,这也就是个现象级作品,可遇而不可求。普通电影,也就几百万票房,甚至更低。没办法,看电影毕竟是要从腰包里掏真金白银出来的,大家都还不富裕,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是的,电视机虽然贵,可买回家,看电视剧却是不花钱的。”

    “而且,未来二十年,看电视将成为群众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娱乐方式。一部好电视剧,一旦播出,全国人民都能看到,观众数量甚至可以超过少林寺。如果我们弄出一部好剧,陈导演你的名字第一时间就会被全国人民知道。”

    “不客气地说。”孙朝阳看了陈凯歌一眼,淡淡地笑起来:“陈导演你之所以做导演,不过是因为你学的是导演专业,国家分配进电影厂工作而已,等着独立执导一部电影,不知道排队要排到猴年马月,等着等着,连胸中的志气都消磨了。电视剧不同,电视剧是新鲜事物,成名导演自重身份,多半不肯投身这个行业。这就给了新人机会,就看能不能抓住了。我认为,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原理都是一样,就是把故事搬上屏幕,带给观众视觉的享受。只不过播出的场合不同而已。难道你不想试试吧,想想,你独自一人选角,给演员说戏,几十个演职工作人员都在你调度下工作。所有的灯光都在你的命令下投射到需要投射的地方,那是何等的过瘾,你不想要吗?”

    孙朝阳的笑容像是魔鬼,诱惑得人欲罢不能。 陈凯歌喃喃道:“我也想啊,可谁能肯定自己拍的电视剧就一定能火。”

    “这就是剧本的重要性了,我是个作家,写小说的。文学作品,在未来,说穿了就是为影视提供上游产品的工作。陈导,你有酒,我有故事。”孙朝阳喝干杯中酒,把剧本又朝前推了推。

    不由自主地,陈凯歌拿起剧本,是部古装片,剧名《济公》,只写了一集。抬头做了简要介绍,介绍了故事背景和故事类型,还有一句话故事。

    就连里面的每个角色都做了人设。

    所谓人设,就是指剧里的每个角色适合哪个演员出演,属于剧本创作的专业名词。

    济公:游本倡,国家实验话剧团专业演员。

    土豪劣绅:秦本理,上影厂演员。

    灵隐寺佃户小女孩:孙小小,童星。

    ……

    很详细,很认真。

    陈凯歌只看了两页,就彻底沉迷进《济公》宇宙,沉迷进孙三石宇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