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就这样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天启3年的8月底,虽然现在还不是红薯的最佳收获时间,但是为了缓解收获,运输,储存的压力。

    赵安决定早一点开挖,延长收获时间,减小压力,就这样天启3年的红薯收获正式的开始。

    马县令为了这一次的收获,特意从马家调集了许多的马车过来,看着一车车的红薯运进酒厂,最开心的不是马县令。

    而是忠柱县的农民,他们看着一个个红薯从地里挖出来,都被红薯的产量震惊了,亩产两千斤只能算是普通。

    好一点的都能收个三千多斤,最高的能达到四五千斤,与此同时随着红薯运输队伍的,一户户收获,一户户的当面结清银子。

    很多的农民当时就主动的上前来询问,明年还需要不需要合作对象,于是这时候他们就会统一回答赵安交代他们的话。

    “因为产量有差异,为了保证公平,明年的红薯按斤收购,三斤红薯一文钱童叟无欺。”

    许多的小地主算了一下,发现按着这个价格来说,也比种水稻划算,最主要的是红薯他们这段时间也吃过了。

    虽然吃了红薯拉屎有点多,但是用来和大米一起煮粥吃还是抗饿的,再说了有吃的总比饿着好,再加上赵安利用红薯藤养猪的事他们也知道。

    于是他们就开始琢磨起来,要是自家也种红薯的话,是不是自家也能养头猪,这样一来自家是不是就可以有猪肉吃了。

    就这样许多的农民在心里默默的下定决心,明年自家一定要种植点红薯试试。

    随着红薯的收获,酒厂和粉厂也开始运转起来。

    黄厂长不愧是老酿酒人,很快他就将地瓜烧的工艺标准化了一番,于是地瓜烧的品质终于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同时黄厂长发现,地瓜烧中加上少量的糯米谷物。

    虽然成本会提升一点点,但是酒的品质却会大幅的提高,于是赵安决定拿一部分地瓜烧添加谷物酿酒, 毕竟增加的成本也不算多。

    那部分添加了谷物的地瓜烧,就算是地瓜烧系列的高端产品,但是也没必要将所有的地瓜烧都添加谷物。

    毕竟要讲究一个差异化,不然怎么区分客户群体,你总不能让那些所谓的高端人士与普通百姓喝一样的产品吧。

    虽然地瓜烧针对的是中低档市场,但是只要是有人就会习惯性的分等级,虽然差别不大,但是那些稍微条件好一点的人,就会挑选这些谷物地瓜烧。

    这些都是后世的营销学,黄厂长虽然不是太懂,但是赵安讲出来后他倒是也能明白,所以就按照赵安安排的做。

    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一袋袋的红薯粉,以及一坛一坛的地瓜烧被生产了出来,随着赵家工坊的开始食用。

    红薯粉这种食物也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而夏山也趁机将红薯粉称为“赵安粉”或是“安粉”,甚至还花钱在赵家镇,县城,以及附近的几个州府开了所谓的“酸辣赵安粉”店铺。

    一时间赵安的名字,随着红薯粉的流传,迅速的向着整个西蜀省传播开来,赵安的神童之名,也随着传播起来。

    ~

    时间很快就到了天启三年的年底,经过这几个月的红薯粉与地瓜烧的销售,马县令和赵安终于第一次看见了银子进账。

    不算从五大家族身上坑到的钱粮,仅仅是赵家与马家就投入了数万两的银子,还不算花费的精力与其他资源。

    这三个月粉厂和酒厂一共盈利了三万多两银子,主要是前两月属于是生产练习期以及市场推广期。

    前两个月的产量与销售业绩都一般,十二月份的盈利估计至少能达到三万两银子,毕竟快过年了,腊月一向是销售旺季。

    马县令看着赵安拿给他的账册,边看,赵安边讲解,马县令不断的点头,同时马县令脸上的笑意就没有停过。

    一看就知道马县令的心情十分的愉悦,毕竟短短几个月就是数万两银子的进账,哪怕是马家这也是一笔不可小觑的数目。

    要知道马家养一名白杆兵一年的花费大约是十八两银子,按着今年的发展趋势,明年收入个二三十万两银子应该是没问题的。

    马家相当于又可以多养一万白杆兵,要是马家再多一万白杆兵,在西南的诸多土司中也算得上顶尖了。

    但是马县令想到自己的大嫂秦良玉对于大明朝廷的态度,要是马家再多养一万白杆兵,秦良玉多半也会是用在替明朝卖命上。

    这让马县令一时间有点犹豫是否将这么大一笔钱上交家族。

    马县令作为传统的土司家族的人出身,他对于大明朝廷并没有太大的归属感,马县令这样的土司家族更加看重的是自身的实力。

    马家已经经历数次的王朝更替,所以对于中央政府也不是那么的尊敬,仅仅是保持表面的臣服,从心里来说还是将马家当做石柱的土皇帝。

    但是秦良玉从小受到父亲的忠君爱国思想影响,讲究的是报效朝廷,所以从思想上来说马县令与秦良玉是存在差异的。

    只不过同属于马家,而且秦良玉是现在的马家家主,也是朝廷任命的石柱宣尉使,又是马县令的大嫂,所以无论是从情感上来说,还是从身份上来说,马县令都没理由拒绝秦良玉的命令。

    于是马县令对着赵安说道“赵安,今年年底你是怎么计划的?”

    赵安回答道“马大人,我预计今年年底我们的盈利预计是六万两左右,我的想法是拿出来三万两分红,剩下的钱继续投入发展,毕竟我们还有许多的工程尚未完全修建完毕。”

    马县令想了想道“那就听你的吧。”

    随即马县令又对赵安说道“赵安你对未来是怎么想的,你是打算醉心于商业,还是继续科举走进仕途。”

    赵安回答道“这二者并不矛盾啊,我会继续科举,同时也不会放弃商业,科举做官是为了为国为民,我现在做的事也是利国利民啊。”

    马县令于是说道“渝州府已经收复,预计明年就会举行府试,到时候我将你作为本县的县案首,不出意外的话你肯定能通过府试,成为秀才。

    十岁的秀才,可是比太岳公张居正还厉害,到时候你也算彻底在大明的士族出名了,你愿不愿意啊?”

    赵安闻言赶紧向马县令鞠了一躬说道“多谢大人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