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对太孙朱瞻基的裁决,在次日朝会上公之于众,立刻引起满朝文武的哗然议论。
然而,整个朝廷之上,竟无一人站出来为朱瞻基求情,就连太子朱高炽,对此事也缄口不提。所有人都清楚,这次朱瞻基恐怕难以幸免于难。
被发配至苦寒的奴儿干都司,此生不得赦免,对曾有望承继皇位的他而言,无异于宣判了死刑。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皆是长吁短叹,惋惜这位太孙的陨落。
京城郊野之外,朱瞻基被囚禁在囚车之中,身穿囚衣,枷锁加身,镣铐脚下,面容如死灰一般坐在囚车内。三百士兵押送着囚车,缓缓向东北方向行进。
此时,后方一辆马车悄然追赶而至,迅速挡住了囚车的去路。护送囚车的兵士顿感紧张,警惕地盯着挡路的马车。
"吁!"
马车停下,接着,一位锦衣青年从车上下来,紧随其后,一名端庄秀美的妇人也在青年的搀扶下下车,朝囚车走去。
"何人敢拦!"
护送的兵士立刻喝问。
青年未语,只出示手中一块令牌。兵士们见到令牌,惊讶之余,纷纷单膝下跪:"参见越王殿下!"
锦衣青年与端庄妇人,正是朱瞻墉与其妻张氏。朱瞻基即将被送往奴儿干都司,其实朱瞻墉并不愿前来送行,但他拗不过张氏的请求,只得带她赶到郊外截住马车。
朱瞻墉将张氏带到囚车前,便转身离去,返回马车。他与朱瞻基已无话可说,留在这里只会让张氏左右为难。
张氏缓步来到囚车前,望见朱瞻基憔悴的模样,心中悲痛难抑。她虽嘴上说着从此不再认这个儿子,但面对此景,又怎能不伤怀?毕竟他是从她身上分离的血肉,是她一手抚养长大的孩子。
看着儿子如今的境况,作为母亲,她怎能不悲痛,不心酸:"儿啊。"
张氏的声音在朱瞻基耳畔响起,使他从呆滞中回过神来。他望向张氏,苍白的唇角挤出一丝微笑:"娘,你没事了。"
张氏看着朱瞻基形容枯槁,面色苍白,眼中满是哀伤。当她瞥见朱瞻基空空的袖口,眼眸中闪过哀痛之色。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张氏微微叹了口气,眼角微湿。
朱瞻基淡然一笑,轻声道:"我无悔,娘,这辈子唯一让我懊悔的事,就是差点害死你。还好你安然无恙,我所犯的罪孽也减轻几分。"
张氏心中悲苦,摇头不语:"罢了,你到了那边,自求多福吧!"
说完,张氏转身,不再看朱瞻基,转而走向马车。
朱瞻基望着张氏的背影,眼中闪过一抹失落,但很快消失无踪。一如他所说,他从不后悔!即使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依然会选择这么做。他唯一亏欠的,只有张氏。
张氏回到马车前,对朱瞻墉说:"好了,我们回去吧!"
"遵命!"
随后,朱瞻墉扶张氏上马车,驾车缓缓返回京城。
就在马车与囚车交错之时,囚车内的朱瞻基高声道:"你赢了,替我好好照顾爹娘!"
朱瞻墉望向朱瞻基,未发一言,只是默默地点头。接着扬起马鞭,马车疾驰而去。
朱瞻基目送马车离去,低头沉思,不知在想些什么。囚车继续前行。
两天之后,押送朱瞻基的囚车抵达大宁府附近,距离大宁尚有三十里。忽然,数百手持刀剑的山贼出现。
"全部格杀勿论!一个不留!"
山贼头领一声令下,数百山贼冲向由五百兵士押送的囚车。
押送的兵士奋力抵挡,然而山贼手段高强,五百兵士被杀得溃不成军,最终全军覆没。
待所有兵士死亡后,山贼头领缓步走到囚车前,挥刀斩断枷锁,揪住朱瞻基的头发将他拽出。
朱瞻基没有惊慌,也没有惧意,他看向山贼头领,眼神冷漠:"谁派你们来的,是皇上,还是越王?"
山贼头领冷笑:"你一个将死之人,无需知晓这些。"
朱瞻基嘴角勾起嘲讽的笑:"呵呵呵,是他吧,肯定是他,人前不杀我,却在背后动手,他的伪善面具真是伪装得深啊。"
山贼头领嘿嘿一笑:"你废话太多,上路吧!"
话罢,手中的刀在朱瞻基身上连捅三刀。朱瞻基闷哼几声,缓缓倒在地上,仰望天空,嘲笑的神情未曾消减,虚弱无力地说:"朱瞻墉,我的好弟弟,你又比我好到哪里去呢?"
随即,他陷入黑暗之中。
山贼头领瞥了朱瞻基一眼,没有收手的意思,又在他脸上划了几刀,摸了摸朱瞻基的脖子,点了点头:"大事已成,撤!"
一众山贼迅速撤离。
山坡之上,一袭白衣的公子摇着羽扇,抬头望着天空,微微一笑:"乾坤倒置,日月更迭,呵呵,真是一出好戏!"
白衣公子身旁,立着一名黑衣男子,全身笼罩在黑色斗篷之下。他看了看白衣公子,欲言又止,最后摇头叹息。
此时,一个青衣男子走来,对二人抱拳行礼:"大人!"白衣公子瞥了青衣男子一眼,淡淡问道:"事情办妥了吗?"
"是的,大人!"
"嗯,很好!"
京城。
越王府内。
朱瞻墉独坐书斋,眉峰紧锁,深陷忧虑之中。此刻他全然不知朱瞻基已遭不测。对于朱瞻基所经历的种种,他一无所知,即便知晓,他亦无暇顾及。自天津卫一役后,他的心境已发生剧变。
既已决定争夺,他便准备好承受一切。何况朱瞻基谋反失败后,已无与他抗衡的资格。大明虽遵循长子嫡长子继位,但废长子,便如草芥,生或死,于他皆无关痛痒。朱瞻基的生死,他不再挂念,更无须留意,因朱瞻基已无足以令他关注的资本。
天津卫之外,他未取朱瞻基性命,已是顾念兄弟情谊。朱瞻基的根基在于京城与身份,如今京城地位尽失,太孙之名被废,他便不再是往日模样,即便尚能挣扎,也无法掀起波澜。如此之人,朱瞻墉何必耗费心力关注?他并非无所事事之人。
此刻,他更关心的是父亲的身体状况,以及帖木儿帝国的局势。父亲的生命仅剩不足十个月,延寿之事已成为朱瞻墉近期的心头病。而云兴、云成兄弟统率的五万龙骑军,在帖木儿帝国的境况,亦令他忧虑。
帖木儿帝国百万大军在大明覆灭,如今局势动荡不安。朱瞻墉与云兴、云成兄弟最后一次联络后,近两月未曾收到他们的消息,这让他十分担忧。平日里,云兴、云成兄弟总会每月传递一次消息,这两月却如石沉大海,音信全无。
朱瞻墉甚至动用了皇家商会的情报网络,然而帖木儿帝国陷入战乱,商会的情报线路受阻,许多情报站点失去联系。尽管他相信拥有五万龙骑军的云氏兄弟定能逢凶化吉,但未知的失控仍让他心焦。
若此时朱瞻墉开启系统,便会发现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他的名声值正飞速增长。他尚未得知,在他忧虑云氏兄弟之际,远在帖木儿帝国的兄弟俩,正为他扬威立万。
帖木儿兵败大明,精锐尽丧,帝国四分五裂,周围诸国的侵犯让帖木儿地区烽火连天。云氏兄弟占据撒马尔罕,帝国旧都,自然引人瞩目,各**队对此觊觎已久。
先是天竺诸国四十万联军兵临城下,云成、云兴率龙骑军出击,天竺联军一触即溃,败退三十里,伤亡无数。龙骑军之名响彻天竺,朱瞻墉之名随之流传开来。
金帐汗国三十万大军随后而来,龙骑军再展神威,三战三捷,使金帐汗国大败,退避百里,不敢再近撒马尔罕一步。奥斯曼帝国三十万大军接踵而至,又是一场大战,奥斯曼大败而归。自此,阿拉伯诸部、埃及王国均不敢靠近撒马尔罕。
龙骑军之名震慑中亚,连欧洲小国亦为之震摄。大明这个远东王朝的赫赫声威,已在欧亚各国广为传播。朱瞻墉之名,在有意人士的宣扬下,响彻诸国。许多国家或许不知大明皇帝是谁,甚至不清楚大明所在,但龙骑军的主人朱瞻墉,无人不晓。
朱瞻墉的名字,成为欧亚大陆最为传奇的称谓。帖木儿帝国战乱不息,各国为抢占土地相互征伐,百姓为避战乱,纷纷迁往撒马尔罕。唯有龙骑军守护下的撒马尔罕,未受战火侵扰。
两个月间,原有人口三十万的撒马尔罕,人口激增至三百五十万。民众见到龙骑军,皆自发下跪行礼,如见至亲。然龙骑军仅五万人,守卫如帖木儿帝国般庞大的领土,实属不易。天津卫之战后,朱瞻墉已打消派兵帖木儿的念头。无援军的龙骑军,只能守住撒马尔罕及其东部与西域的接壤之地,其他地方,无力回天。
帖木儿帝国终成过往,领土要么独立,要么被其他国家占领,一夕之间,国土被瓜分殆尽。沙哈鲁目睹现状,做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他选择归附大明,并将撒马尔罕以东的土地交由大明管辖。随后,他携使者,浩浩荡荡进京,拜见大明皇帝。
喜欢大明:被迫登基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