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墉心绪如沸,暗自嗟叹。
老爷子此行,岂非南巡微服,实乃兴师问罪?他费尽心血,早朝暮夕,历时数载,调动无数人力物力,这铁甲巨舰即将现世,如今竟被老爷子一句话,欲纳入皇家版图。
换作何人,谁能忍受?更何况,老爷子不仅要这铁甲战舰,更要他的造船工坊,此情何以堪!
朱瞻墉立时面露不悦。
“父皇,如此行事,恐失公允。船尚未完工,便急着索要,就连工坊也要夺去,何其不妥。儿臣倾力打造这无敌战舰,难道只是为了供给朝廷?此事不可,坚决不可!”
朱棣冷笑回应:“朕向你要物,你却视之为夺,你确信?”
朱瞻墉一时语塞。
“小子,翅膀硬了?朕向你要,便是索取?须知,你我皆大明之子,你所有,即大明所有。朕乃大明皇帝,何时所需,随时可取,你若不从,可敢?”
老爷子语气威严,不容辩驳。
朱瞻墉面色阴沉。
他是大明之人无误,但怎可言他所有即大明所有?
他并非大明皇帝,只是一介藩王而已。此事岂非太过强词夺理?然而,面对老爷子,他毫无对策,毕竟,老爷子既是皇帝,也是疼爱他的祖父。
他怎能因私利而与祖父反目?
朱瞻墉心中暗自叹了口气。
每次与老爷子对峙,总是他吃瘪。
“父皇,不如我们商量一番,战舰竣工,儿臣自当献于朝廷,但这工坊,就放过吧,儿臣还需靠它盈利。”
朱棣毫不客气,冷哼道:“你的一己之利,难道比大明强盛更重要?告诉你,这工坊朕不但要,而且要迁移至京城,甚至南京所有与你相关的工坊,都要迁往京城!”
朱瞻墉闻言,脸色如墨,彻底沉了下来。
老爷子这是要置他于死地而后快!他明白,即便把南京的工坊全部移到京城,老爷子最终还是会让他管理,但如此反复算计,让他心中颇为不快。
况且,他南京的工坊连他自己也难以理清,全部迁往京城,京城又能否容得下?等等……京城京城,何处可建工坊之地?
京杭大运河,仅能通小舟,这铁甲巨舰又怎能通过京城的大运河?朱瞻墉眼神一亮,笑道:“父皇,儿臣也想将工坊迁至京城,只是京城似无合适之地建工坊,如此庞然大物,恐怕连下水之处都难寻。”
老爷子一愣,方才只顾说话,未曾考虑京城是否具备建工坊的条件。
经朱瞻墉提醒,他突然意识到,京城似乎的确无法容纳南京那样规模的工坊。
这时,朱棣身旁的樊忠忽然笑道:“京城虽无,但不代表京城周边没有。陛下,您忘了天津卫吗?”
朱棣恍然大悟,点头道:“对,京城无处,天津卫却有。天津卫直面大海,你南京的工坊悉数移至天津卫,我就不信,天津卫偌大海岸,还容不下你南京的工坊!”
朱瞻墉瞬间愣住,将南京的工坊迁至天津卫——这天津卫,日后不就是天津吗?似乎那里确实比南京更为适宜。
在南京,就算造好战舰,仍需沿海找一处港口停放。而到了天津卫,便无需这般繁琐,战舰一成,即可下海。
确是良策。
只是,被迫迁移与自愿迁徙,二者间差距巨大。
朱瞻墉狠狠地瞪了樊忠一眼,暗自记在心头。
喜欢多嘴是吧,看我以后如何对付你。
樊忠被朱瞻墉的目光盯着,背后一阵寒意。
刚才他只是习惯性地提醒朱棣,未曾多想。说完后,他才意识到,这一提醒似乎惹恼了越王殿下。
他并不担忧朱瞻墉会对他怎样,但心中难免忐忑。
他深知,朱瞻墉以折磨人为名,若不慎被他抓到把柄,恐怕日子不好过。
樊忠决定,回京后便闭门谢客,除日常公务,绝不再外出一步。
庆幸自己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平时深居简出,若是有几子,这位越王殿下恐怕会设法对付他的儿子。
这种手段,朱瞻墉曾在南京使用过,针对几位得罪他的亲王世子,最终以此驯服了那些王爷。
樊忠的想法,朱棣自然不知,就算他知道,也不会在意。
因为朱棣明白,就算朱瞻墉报复樊忠,也不会太过火。
此时,朱棣转向朱瞻墉道:“小子,还有何话要说,有何难题不能解决,一并道来,朕不信,有何事是朕这大明皇帝解决不了的!”
朱瞻墉满心郁闷,苦笑回答:“没啦,搬就是了。”
心中已决定,绝不能再带老爷子去看其他工程。
否则,若老爷子兴起,要将他在南京的所有产业都搬至京城,他又能向谁诉苦呢?
喜欢大明:被迫登基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