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7章 衣冠南渡

    第章  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纪录片中国#

    汉帝国崩溃后,曾出现三国鼎立之势。

    曹魏政权统一了北方,之后又被司马氏建立了晋朝取代。

    在灭掉东吴结束分裂后,晋朝分封了司马氏的人为王,结果很快引发八王之乱。

    盘踞北境的匈奴鲜卑等部族,也借机不断侵入。

    公元0年,西晋末年,历时年,个诸侯王争夺王朝控制权的内乱,正在进入尾声,晋朝,在风雨中飘摇……

    琅琊王氏的杰出子弟王导审时度势,劝说皇室成员司马睿前往江南。

    那里远离政治核心,不受权力关注,没有太多战事。和中原一样,沃野千里,经济富庶。

    ……

    公元0年的这次南渡,让之后的中国历史,调整了书写的重心。

    ……

    公元年,南渡的第年,匈奴攻陷洛阳,两年后,晋朝迁都长安。

    公元年,匈奴人攻破长安,在晋朝宗室与南北大族的拥戴下,司马睿自立为晋王,大批北方士族百姓,陆续南迁。

    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带来了中原厚重的文化。

    南方的经济和文化,迎来了又一次大开发。

    ……

    公元年,司马睿正式登基称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华夏,由此进入南北对峙的格局。

    世家大族,曾是司马睿建立政权不可或缺的支持者。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政治模式——“门阀政治”。

    门阀,即是世代为官的家族。

    门阀政治之后在东晋维持了00多年,原本的君臣关系,蜕变为皇族与士族共治的关系。

    ……

    王家的势力让司马家隐隐不安,外面都在传“王与马共天下”。

    公元年正月,王敦以清君侧为名,从武昌起兵,直指建康。

    王敦的进攻速度如此之迅猛,建康城的陷落如此之快,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最终,王敦被王导劝回了武昌,法统名分君臣之义,是铭刻在王导骨子里的士人操守。

    王敦虽退回了武昌,但仍以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遥控朝政。

    ……

    隔江而治,掌控南中国的东晋王朝,看似光彩绚丽,但在门阀政治下的皇权并不稳固,没有足够的力量一统天下,甚至无法让一个王朝延续更久。

    衣冠南渡,让中原的政治和文化根脉得以延续,也让南方获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开发。

    旧时王谢堂前燕,最终,都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这段历史苏粒倒是不太熟悉,能停下来听一听,主要是这个纪录片娓娓道来的声音太好听,让她忍不住驻足。

    特别是晋这个朝代,在历史中跟个小透明似的,大家都不爱多说。想起五胡乱华,怪不得大家对晋朝这么沉默呢。

    她点开评论区——

    网友A:八王之乱爷爷辈儿子辈孙子辈三辈互相打是真的绝无仅有。

    回复

    (八王之乱的烂摊子一直到隋文帝杨坚才算是收拾干净了)

    (听说过大汉,大宋,大明,大唐,就是没听说过大晋[尬笑])

    (天下三分每个都能压着外族打,当副本刷。晋一统后结果被赶的偏安一隅[尬笑])

    (司马家可以说是一己之力改变了东亚文明。

    从那之后变成了南北朝,胡汉混杂,然后又衍生出了诸多次生文化,进而又影响了整个儒家文化圈国家。

    同时从看到他们夺位后都选择享乐,这种人生观来看,当时的华夏文明,从黄巾之乱后经历了百多年的混乱,所有政治人物都进入了迷茫状态。

    没有了对天命的敬畏,整个儒家华夏文明都失去了核心思想,直到唐朝乃至宋朝,当然是在各种试错。)

    (主要是儒家天人感应那一套没人信了,所以魏晋时期清谈玄学和佛教开始大规模传播。)

    (其实当时胡人也在汉化,中国的儒家核心思想,人文道德并没崩溃,这是在为自汉以来胡人内附,胡汉杂融的一个结果。

    真正道德崩溃,是在五代十国,光是以杀净天下士人,吃尽天下百姓就看得出来。)

    (羯打仗不带军粮,一冬天吃汉人三千[泣不成声]太惨烈了)

    (羌族实力最弱只是想捞点好处,氐族和鲜卑人是崇尚汉文化,希望与汉人融合甚至统治汉人……匈奴和羯族才是最残暴的)

    (羯是食人族,后来好像被灭族了)

    (胡汉杂融是迟早的事,他本可以不用惨酷,却因为晋朝内爆了。)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是自东汉后期以来包括士族门阀问题、民族内迁问题、土地兼并问题、甚至是气候问题一系列矛盾的总爆发,只不过司马家的操作让火药桶被点燃、魔盒打开。)

    (司马罪该万死,北方汉人消亡百分之0以上)

    网友B:衣冠南渡……汉人的血泪史。

    回复

    (就是逃难,文人来了个衣冠南渡[九转大肠])

    (普通人叫逃难,士族得换个说法不然没面子[看])

    (地主世家,贵族皇帝把国家搞坏了,抵挡不住五胡入侵,然后圈了钱财逃到南方去,留下无助的百姓在恐惧和饥饿中挣扎)

    (当时汉人的至暗时刻)

    (曾经的一汉当五胡啊,怎么就变成了五胡乱华……)

    (那时候的人一定很想念曾经的汉朝吧)

    (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都是相当的混乱和凄惨,虽然有民族之间的融合,但这历史的阵痛,未免太痛了)

    (司马家这群人真是没有能力还有那么大野心,活生生把华夏拖到陆沉)

    网友C:看完了是吧,提问:经济中心南移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九转大肠]

    ——————

    “什么?!”

    “岂有此理!!!”

    听到汉帝国崩溃,五胡乱华,北地汉人消亡了九成,汉朝上下一片哗然,各种怒骂斥责声不绝于耳。

    他们不可置信,怎么会呢,汉家江山稳固,得天独厚,怎么会走到几近灭亡,这可是大汉啊!

    是有实力说出“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是“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是“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汉啊!

    一些人信仰坍塌地跌坐在地。

    强盛如大汉,也有崩溃倒塌的一天,甚至曾经的一汉当五胡,变成了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

    刘彻双目猩红,一剑劈断桌上的案牍。

    冬天吃汉人三千,这样刺目的字眼,没有一个汉人能忍的下去!

    经过这么多次天幕,王朝的覆灭,往往都是由内部而生。

    他也看到,有后人认为,五胡乱华是东汉后期包括士族门阀问题、民族内迁问题、土地兼并问题、甚至是气候问题一系列矛盾的总爆发。

    他用推恩今分散诸侯权力,巩固皇权,后来竟又冒出什么世家门阀。民族与土地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需得谨慎谋划,可怎么王朝覆灭与气候也有关联了?!

    当时是什么气候,难道那些胡人在草原活不下去了?

    越是愤怒,他越是逼自己冷静下来。

    大汉,哪怕是亡,也不能以这般凄惨的模样退场!

    ……

    刘彻愤怒,景帝时的刘启更怒。

    要知道,“七国之乱”可是刚平定不久的。而未来的那个晋朝,竟然也有个“八王之乱”,甚至这个混乱造成了十分糟糕的结局,汉人险些就没了!

    这让他如何不怒,甚至隐隐后怕。

    汉朝刚建立时,刘邦迫于形势,分封了异姓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远远高于郡。

    诸侯王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在封国内独揽大权。这些异姓诸王拥兵自重,**一方,是中央集权的最大障碍。

    消灭异姓诸侯王后,刘邦与群臣共立”非刘姓不王“的誓约。

    起码,同姓诸王与高祖血统亲近,效忠汉室,会拱卫中央。

    文帝五年四月,刘恒废除盗铸钱令,允许私铸钱币,实行铸币放任政策,这个政策受到了贾谊等人的反对。

    贾谊主张垄断铸币权,但没有被刘恒采纳。

    这时的西汉。出现了货币不统一和铸币权分散的局面,导致地方诸侯开采铜山铸钱,进而在经济实力上有了和中央抗衡的资格,极大地威胁了大一统的局面。

    ……直到武帝时,铸币权才彻底收归国有。

    刘彻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货币的铸造,并且统一了货币的重量和成色。此外,他还发行了新的货币,即五铢钱,这是一种重量和成色都十分稳定的货币,它成为了我国历史上使用最广泛的货币之一。

    在刘彻之前,他的父亲景帝刘启登基后,中央皇权和地方诸侯国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御史大夫晁错开始与汉景帝刘启谋划削藩。

    刘启的削藩之举在朝野引起了很大震动。吴王刘濞聚众0余万人,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以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的名义,举兵西向,开始了吴楚七国之乱。

    想起当时的动乱,刘启仍心绪复杂。

    所幸,七国之乱已经平定,极大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而彻儿在未来,也做的很好。

    ……

    三国时,所有人面色皆是一变。

    什么?!曹魏政权统一了北方?!司马氏取而代之,建立了晋朝?!

    刘备怅然自失。难道汉真的就大势已去,无法挽回吗,汉家的江山啊……

    他想起天幕提起汉王朝曾经的辉煌,可如今,汉室衰弱,一切都面目全非了。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北方汉人竟然消亡了九成,这岂不是几近灭亡……

    那可是“汉”人,曾经一汉当五胡的“汉”啊,怎么就沦落到那样的下场……

    刘备几欲落泪。

    曹魏一统北方,可却被司马氏建立了晋朝取代,刘备转头望向诸葛亮,诸葛亮的眼神中饱含深意。

    看来,他们得找曹操谈一谈。

    ……

    孙策也很气,灭掉东吴结束分裂?合着他们吴的存在还碍着了统一是吧。

    身处中原,谁没有一统天下的野望,只是他没想到,最终灭了吴的竟是司马氏!

    孙策现在的愤怒大半都冲着司马氏去了。晋朝统一了,也没见干的多好,五胡乱华,汉家十室九空,这让孙策如何能服气!

    后人还说什么听过大汉大宋大明大唐,就是没听说过大晋。那个发生了靖康之变的宋都能被喊一声“大宋”呢,这晋朝好歹也是个统一政权,混的这样一个地步,也不知被取代的魏国有何感想。

    孙策觉得,他有必要找曹操聊一聊。

    ……

    被许多人惦记的曹操盯着天幕,脸色愈发乌黑了。

    天幕每每提及自己都不是正经事,想不到这次竟然带来了个“大惊喜”。

    司马氏?呵,他旰食宵衣**碌碌可不是要给他人做嫁衣的!

    ……

    唐,李世民默默呢喃:“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切的繁华,终究是会散去吗?

    原来,后人是这样看待那段历史的。

    政治人物进入了迷茫状态,没有了对天命的敬畏,整个儒家华夏文明都失去了核心思想,唐乃至宋,是在各种试错……

    是啊,现在的大唐,又何尝不是在吸取前朝教训,又步步试错呢。

    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并用。国君的权利由神授予,天子是受天命指示,到人间管理世人,是神的代表,所以人们都得听从君主的话,不能违抗。

    这强调了君权的天然合理性和神圣不可侵犯性。

    可是,汉朝灭亡了,这套理论开始有些站不住脚了。

    被神赋予权力的天子,也不是万能的,“受命于天”的神圣性被司马氏狠狠撕裂。

    权力真的是上天赐予的?天子真的是上天的儿子?

    不是的,一切都是谎言!

    众人意识到,大家都是一介凡人罢了。

    皇帝?随便就能颠覆,甚至还得看世家脸色,这样的天子,算什么天子。

    但他们又不可避免地陷入迷茫之中。

    那这世界该是怎样的呢?没有君权神授,没有天人感应,那什么才是正统,接下来的王朝,又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来治世呢?

    这个问题,哪怕到了唐宋,也一直在探讨,究竟怎么样的思想治世,才能称得上完美无缺,毫无破绽呢?

    所以宋之前的朝代,才会对那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此震撼。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

    强盛的汉朝也会衰灭,五胡乱华,大唐有一天,也会消散,然后是五代十国……

    “杀净天下士人,吃尽天下百姓”,这就是五代十国吗。

    道德崩溃,人性泯灭,这样的悲剧,可以预防吗。

    这些问题,天幕好似告诉了他们答案,又好似没有。

    如果“神”不能用来体现皇权的正统性,那“民”能体现吗。

    “民为邦之本”,“民固而邦宁”,“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以民为本”,是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