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五章 战后

    关塔那摩之战以美军的失败而告终,为了保护美国在关塔那摩的驻军和侨民的生命安全,在无法提供有效救援的情况下,里根总统选择了向古巴政府妥协。而国防部长温伯格当仁不让的成为了这件事情的替罪羊。

    在古巴和哥伦比亚武装联军的注视之下,关塔那摩的所有美国人通过一处简易修建的码头登上了一艘美国的导弹驱逐舰,彻底的告别了这个国家和这片土地。古巴的国旗重新在关塔那摩基地的上空飘扬。卡斯特罗盛赞古巴从此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而那些哥伦比亚援军则被比作了西班牙内战时期的国际主义战士。卡斯特罗盛赞他们是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锋。

    关塔那摩的失利让美国的政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国会为此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委员会来调查此事。里根内阁之中的好几位重要官员都受到了牵连。虽然国防部长温伯格主动引咎辞职,但是在这起事件之中国防部的责任还不是最大的。在国会的调查报告当中指出,中情局才是此次关塔那摩事件的直接导火索。中情局在哥伦比亚擅自行动抓获了哥伦比亚武装组织的重要人物,他们没有认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随后从哥伦比亚内部流传出来的情报显示哥伦比亚武装人员将会进攻关塔那摩美军基地。可惜这份情报被中情局的副局长当作笑话扔进了废纸篓之中。正是这位副局长的玩忽职守,才让关塔纳摩基地的驻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而整份报告之中,最让公众感兴趣的就是引发这场事关三个国家的武装冲突的关键人物——伊万科夫。过会的调查报告并没有公布伊万科夫的真实身份。因为这里面还牵涉到了梵蒂冈,伊万科夫的外交官身份让中情局的行动毫不光彩,就算现在伊万科夫已经可以确定确实是某股神秘势力的重要成员,中情局绑架外交人员的行为依然会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国会对中情局的穷追猛打并没有让中情局的特工们停止自己的工作,在整起事件过后,那份被扔进了废纸篓的报告重新获得了重视。报告中多次提到了一个关键的人物,从未露面的幕后黑手——尼古拉。中情局和fbi联手将从未露面的尼古拉列为了美国政府的头号通缉犯,悬赏金额超过了原本的第一名巴勃罗·埃斯科瓦尔的五千万美元达到了破纪录的一亿美元,可是到目前为止,中情局甚至连一张尼古拉的照片都没有、

    现在中情局唯一知道的线索就是泰姬玛哈尔赌场可能和伊万科夫以及它背后的神秘势力有关。可惜在伊万科夫出事之后不久,美国的赌场和酒店大亨尤里就跑到了瑞士去申请避难了。而泰姬玛哈尔赌场和美国的连锁酒店宜必思则联手聘请了豪华的律师团队,阻挡住了中情局对他的调查。美国宪法保护私有财产的的神圣不可侵犯,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要不然的话这些产业中情局也无法染指。

    留在古巴的这些哥伦比亚武装人员在过后面临着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回到自己的祖国哥伦比亚去。古巴方面向苏联政府提出了申请,请求派遣一艘苏联的船只保护这些游击队员安全的离开古巴返回哥伦比亚。这件事情在苏联国防部的强烈建议下戈尔巴乔夫书记最终还是同意了。于是一只苏联的舰队浩浩荡荡的前往了加勒比海地区。美国人虽然痛恨这些哥伦比亚武装分子,但是他们却对苏联人的庇护毫无办法,只能眼铮铮的看着这些人兴高采烈的返回哥伦比亚,倒是哥伦比亚政府指责苏联支持哥伦比亚国内的恐怖分子,对苏联销往哥伦比亚的商品采取了报复行动。可惜哥伦比亚政府现在还能控制的区域连半个哥伦比亚都没有了。苏联的拉达在麦德林和卡利的销量丝毫不差。

    为了妥善处理已经在美国暴露出来的泰姬玛哈尔赌场和高尔基兄弟会的武装力量,谢廖沙将原本驻扎在加勒比海的那些雇佣兵迁到了哥伦比亚盟友的控制区。而回到日本的米哈伊尔则在为泰姬玛哈尔赌场寻找着日本的买家。堤义明首富对此非常的感兴趣,但是收上却没什么现金。他提出用东京港区的王子酒店来交换这座大西洋城最奢华的赌场。米哈伊尔代表哥伦比亚接受了这笔交易,不过在此协议之中还有一个补充的条款,那就是一旦未来王子酒店被重新出售,西武集团有着优先收购权。

    关塔那摩的事件让尤里在美国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他所虽然感到可惜,但是当他再次见到伊万科夫的时候却觉得自己十分的幸运,伊万科夫告诉了尤里自己在关塔那摩所遭受的非人折磨。他劝说尤里不要计较一时的失利,虽然我们在美国失败了,可是在欧洲的生意还没有受到波及。而谢廖沙也宽慰起了尤里,并且给他安排了一个新的工作,那就是在瑞士通过哥伦比亚银行去收购英国的国家电力公司。

    “谢廖沙,我原本以为开赌场是最赚钱的,没想到炒外汇才更挣钱。赌场生意看似风光,其实去掉人员的开支和运营的费用,其实也挣不了几个钱!要不是为了洗钱,我真是不想干了!”尤里有些心灰意冷的说道。

    “尤里,我们现在的生意越来越大,赌场的生意已经无法容纳我们的资金规模了!我更看好的是英国的这些公有事业。电力,天然气,自来水以及通讯行业。这些行业不但收入稳定,而且现金流庞大。最主要的是英国政府对于资金的渴求已经达到了极点,伦敦金融城甚至可以硕完全放弃了金融监管,就连苏联国有的外贸银行都可以在这里立足。这是我们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