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的夜里,冰凉的空气封住了所有的虫鸣,外头静得都能听到叶片上缓缓结霜的细微响声。 </p>
在这铅灰色的世界里,唯有一处依然抹着暖色。</p>
洛樱阁。朱红纸窗里头温暖如春。</p>
香台上的金色香炉中,燃着瑞脑香,薄薄轻雾之中飘散着一股凤羽花瓣的氤氲之气,沁人心脾,弁阳老人曾有诗赞道:“黄道宫罗瑞脑香,衮龙陞降佩鏘鏘”。</p>
我坐在一张会客的案子前,案子上放着一碟糖三角,还有其他叫不出名字的点心。端起一杯刚煮好的茶,虽然茶杯上有一个小破口,可鼻尖留香,茶汤暗红,入口浑厚顺滑,从喉口暖到了心,又暖到了胃。</p>
“好茶,这正岩大红袍,果真名不虚传。”我微微一笑,放下茶杯,很久没有品到这般上等的青茶了。</p>
“噢?这大红袍出产进贡不过三十年,作为只有皇室享用的贡茶,普通百姓不要说品尝,甚至连闻上一闻也是千难万难,陆先生果然是见多识广之人。”温文尔雅的燕王妃嫣然一笑,赞许中透着几分诧异。她的双眸清澈如镜,却又深邃莫名,这本是她这个年纪的女人本不该拥有的眼神。难道是因为她曾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不可能啊,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长女虽不可呼风唤雨,但也可手摘星辰,又会有什么事能让她为难如斯呢。</p>
望着她的双眸,我摇了摇头,或许是自己多虑了吧。我才吃了多少盐、走过了多少桥,哪有本事看透人世的沧桑啊。我定了定神,回答道:</p>
“王妃过誉了,草民未及弱冠,才疏学浅,实在不敢妄担‘先生’之衔啊……”</p>
“自古英雄出少年,但凭阁下勇救王爷一事,‘先生’二字实乃受之无愧……”</p>
“王妃既然这般客气,草民恭敬不如从命!”</p>
“理当如此!方才听先生所言,似乎对茶品颇有研究。”</p>
“王妃见笑了。不过是当年茶圣陆羽在鄙人的家乡写下《茶经》,因环境所趋,鄙人自小也对茶略有兴趣。”</p>
“愿闻先生之高见。”</p>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中言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实不只是橘有南北之分,水质亦是如此。北方水质偏硬,南方偏柔。故北方人多喝花茶,通过花香沁水,从而减轻水中原有的涩味,想必娘娘这洛樱阁外的樱花树,以及树旁花圃中种植的茉莉,您都已经在盛开季节收好花朵,制成花茶了吧。”</p>
我心想,我爹陆先勇乃是林楠八犀之一,家中好茶自然一应俱全,从南方青茶乌龙,到西南黑茶普洱,再到北方花茶,我都喝过,况且每每与爹品茶之时,都会听他说起许多关于茶、关于人、关于风水的事情,耳濡目染之下,就茶品一脉信口胡诌一番,这对我来说当然不是什么难事,幸好看来这燕王妃对此道也不甚了了。</p>
不过我转念一想,既然这大红袍是贡茶,这个时代的普通人自然是不可能喝过,而像我这样一口便品出大红袍的人,岂非不打自招,承认自己是偷尝过贡品的人。弄得不好这可是要掉脑袋的事情,我不知道眼前这个燕王妃究竟找我何事,莫不会是借喝茶之名给我下什么套吧。</p>
我见燕王妃没有接话,为了不被扣上什么私藏贡品之类的罪名,于是便继续道:“鄙人本是南方人,机缘巧合之下倒也接触过一些福建武夷的青茶,曾有幸路过那地的茶坊子,茶坊子里顶尖的好茶自然是贡奉给圣上皇室,这类茶叶的制作还需过一道焙火的工序,我也有幸闻到过当时烘焙茶叶时的茶香。这大红袍与一般茶叶不同,其香气醇厚甘甜,真的是让人鼻尖留香,着实难忘。故此,方才一喝王妃的茶,鄙人便觉其中滋味有几分相似,大胆断言此乃武夷大红袍,一击即中,实乃侥幸。”</p>
燕王妃的脸上依旧挂着温娴的微笑,轻轻挽着袖子,端起茶杯小小品了一口茶,又将茶杯缓缓放于桌上,没有发出半点声响。</p>
我见燕王妃不答话,继续卖弄道:“鄙人听闻,有关这‘大红袍’的名头,还有一段佳话,不知王妃可知晓。”</p>
“先生但说无妨。”</p>
“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丁显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以示感恩。离寺之后,丁状元用锡罐装取茶叶若干带回京城。不久,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丁状元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隆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p>
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p>
“陆先生果然如预言中所说,博闻广识。不过这种民间轶事,道听途说不足为信。”说完,燕王妃端起茶壶,用干净的布拭去壶底的水渍,然后从主位上走下来,竟然要为我倒茶。</p>
“岂敢劳烦王妃亲自为我倒茶,我来我来,您放下。”说着我赶忙起身伸手去接王妃手中的青瓷茶壶,然而一阵推脱中,茶壶从王妃手中滑落,清脆落地,摔得四分五裂。</p>
“草民罪该万死,打破了娘娘心爱的茶壶,请娘娘责罚。”我立马“扑通一声”跪地请罪。</p>
燕王妃只不过在茶壶脱手的时候有些惊诧,随即把我扶了起来,面上不露一点愠色:“无碍无碍,先生快快请起”,言毕她转头向门外唤道:“小蕙。”</p>
陆施蕙低着头,迅速将洒落一地的碎片茶水收拾干净,便匆匆离开了洛樱阁。燕王妃直接指名道姓地叫她进来收拾,这个陆施蕙也并非是燕王府的园匠这么简单。</p>
我惊魂甫定,倒是燕王妃又开了口,“陆先生不必介怀,小小茶壶而已,碎了换个新的便是。若是人不在了,那就可惜了。”</p>
我挪了挪屁股,重新坐正,唯唯又诺诺。</p>
王妃与我攀谈,听上去仿佛不过家常闲聊,可其中又故意说出“预言、人不在”之类有言外之意的词引起我的注意,她究竟想要说什么,我又不能直接挑明地问她,毕竟刚打烂了人家的东西,还不是普通人家的普通物什。</p>
无奈,我只得躲开燕王妃娴静的目光,四处张望,看着眼前这座不大不小,却精致华贵的屋子。</p>
当我的目光停留在不远处的香台时,王妃冷不丁的一话,将我的目光重新收回到了她的脸上,“陆先生,我和你是一条船上的人。”</p>
什么?这话又是什么意思?乍一听这像是表明身份的话,可我却是一头雾水,一条船上的人?我连自己现在坐在哪条船上都不知道,怎么就一条船了?</p>
“王妃,此话何解?草民愚钝,不太明白,请王妃示下。”</p>
“呵呵,倒也不急着明白,今儿个时辰也不早了,陆先生早些回去歇息,若是明日得空,再过来坐坐。”燕王妃顿了顿,脑袋微微一偏,眉间微蹙,起身向我走了过来,“陆先生,把您的右手伸给我。”</p>
我抬起右手,燕王妃将之轻轻握住。她的手虽然纤瘦,股掌却温暖厚实。与燕王妃如此这般靠近,我都能闻到从她胸前散出的暖暖香气。可当我意识到,这样暧昧的举动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之时,我的手却被她紧紧握住,一时挣脱不开,难以想到眼前这貌似柔弱的金枝玉叶却会有这般力气!</p>
“陆先生您看,刚才茶壶落地,慌乱之中,您划开了手掌。”</p>
我看了看内侧的手掌,确实划了一道口子,流着血,我自己竟然毫无察觉,经她一说这才觉得手掌隐隐作痛。王妃拿出止血的药粉,还有绷带,为我一层层包扎伤口,我寻思,今天是着了什么道了?</p>
伤口刚包扎完毕,我便迅速抽出手,刚想要起身,却又被燕王妃拉住了身子。她依旧稳稳地说道:“记得,有空就来坐坐。”</p>
还没等她说完,我就匆匆作了个揖起身告辞,离开洛樱阁。</p>
那天夜里,我一夜未眠。因为我实在想不出燕王妃单独召见我的用意,难道是燕王朱棣让她这么做的?可想来也确实不太可能,朱棣为什么自己不来找我,反倒是让他的内人来做这样的事情,虽然我不了解朱棣,但是这样的情况也不太符合常理……</p>
/html/book/34/34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