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涂君房离开了“青丘”,又回到了“三十六重天”中。
此时,诸位“绝顶”也依然在原地等着,反正都是修行,在哪里都一样,多等几日也无妨。
而当涂君房回返,盘坐于众人之前,众人也微微一笑,睁开了眼睛。
既然其修行已成,他们自然是要论道一番,以此促进,巩固其修为。
而既然涂君房所行之道为“鬼仙阳神之道”,与“天地气局”、“自称局阵”有关,此番论道自然由诸位术士主导。
于是,诸葛孔明,司马仲达,水镜先生三人上前一步,径自坐下。
沉心静气片刻……
诸葛孔明羽扇轻摇,首先开口道:
“道友既已成就阳神,想来对天地气局已有深刻理解,不如你我论道一番,印证彼此之道?”
他说着,目光灼灼地看向涂君房,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司马仲达也点了点头,深邃的目光落在涂君房身上,沉声道:
“我亦有此意。”
他捋了捋胡须,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水镜先生也抚须微笑,表示赞同:
“贫道也愿闻其详。”
他虽然语气平和,眼神中却也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涂君房欣然点头,四人盘膝而坐,相对而立,一股无形的“气场”在四人之间弥漫开来,周围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一般。
诸葛孔明首先阐述了奇门遁甲之术,他侃侃而谈,声音沉稳而有力:
“奇门遁甲,以天地人三才为基础,结合阴阳五行八卦,推演天地气局变化……”
他一边说着,一边以真炁演示,指尖流转着淡淡的金光,衍化出种种奇门阵法。
一座座阵法虚影凭空浮现,或攻或守,变化莫测,有的阵法如同铜墙铁壁,坚不可摧,有的阵法则如同灵蛇吐信,变幻莫测,有的阵法如同天罗地网,笼罩四方。
阵法虚影之间,金光闪烁,符文流转,玄妙无比,一股股强大的力量在其中涌动,仿佛蕴藏着毁天灭地的威能。
周围的树木随着阵法的变化而摇曳,落叶纷纷飘落,如同金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地面上的沙石也随之震动,发出细微的声响。
司马仲达则讲述了兵法韬略,他声音低沉而沙哑,如同战场上的金戈铁马之声:
“兵法韬略,以兵阵之道推演天地大势,强调以势压人,以奇制胜……”
他一边说着,一边以真炁演示,指尖流转着淡淡的黑色光芒,衍化出种种兵阵,这些兵阵虚影,或攻或守,进退有据,攻守有序。
有的兵阵如同猛虎下山,势不可挡,有的兵阵则如同潜龙在渊,伺机而动,有的兵阵如同铜墙铁壁,坚不可摧。
兵阵虚影之间,黑光闪烁,煞气弥漫,一股股肃杀之气在其中涌动,仿佛能够吞噬一切。
周围的空气都仿佛变得凝重起来,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水镜先生则以自身对易经的理解,阐述了阴阳变化之道,他声音清朗而悠扬,如同山涧的清泉流淌:
“阴阳变化之道,强调阴阳平衡,生生不息……”
他一边说着,一边以真炁演示,指尖流转着淡淡的白色光芒,衍化出种种阴阳变化,玄妙至极。
阴阳二气在他指尖交融,时而化为黑白二色的太极图,缓缓旋转,时而化为两条游龙,相互追逐,时而化为日月星辰,交相辉映。
阴阳变化之间,白光闪烁,道韵流转,一股股柔和的力量在其中涌动,仿佛能够包容一切。
周围的空气都仿佛变得清新起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涂君房听后,频频点头,他结合自身对阴阳两界以及鬼仙之道的理解,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位道友之言,确是不错,令人茅塞顿开……”
“而我之鬼仙之道,虽与诸位道友不同,却也殊途同归。”
“我以为,天地气局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变化之中,阴阳两界亦是如此。”
“鬼仙之道,便在于感悟这阴阳变化,并将其融入自身之道,最终超脱生死轮回。”
话音落,涂君房随之以自身“身天地”为基,将自身对阴阳两界以及鬼仙之道的理解融入其中,并衍化出种种变化,以此阐述己道。
顷刻间,其指尖便流转起黑白二色的光芒,身后浮现出一座巨大的黑白二色磨盘虚影,磨盘缓缓旋转,阴阳二气在其上流转,玄妙无比。
紧接着,磨盘之上浮现出无数扭曲抽象的符文,这些符文如同蝌蚪一般,不断地游动、变化,最终形成一副完整的图谱。
这图谱正是阴阳两界相互交融,循环往复的景象,深邃而玄奥,难以看透。
涂君房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控制着磨盘的旋转和符文的变幻,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显得格外吃力……
这并非简单的演示,而是将自身对阴阳之道的理解,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其中蕴含着他多年的心血和感悟。
随后,阴阳磨盘虚影骤然破碎,化为无数光点,融入涂君房体内,他的气息也随之变得更加深邃莫测,如同深渊一般,让人捉摸不透。
众人见状,纷纷点头,表示赞赏。
诸葛孔明羽扇轻摇,面带微笑地称赞道:
“道友对阴阳之道的理解,果然精妙。”
他眼神中闪过一丝赞赏,涂君房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
司马仲达也捋了捋胡须,赞叹道:
“鬼仙之道,果然玄妙。”
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心觉这鬼仙之道与兵法韬略相结合,或许能够创造出更加强大的力量。
水镜先生则抚须微笑,说道:
“阴阳相济,生生不息,道友对阴阳之道的理解,已达至臻之境。”
他眼中充满了赞许,其对阴阳之道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寻常的范畴,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涂君房谦虚地笑了笑,说道:
“诸位道友谬赞了,我之道尚有不足之处,还需多多向诸位道友学习。”
而这不过是开始,众人旋即又接着探讨,且更加深入地阐述起自身之道。
接下来……
诸葛孔明以自身对奇门遁甲的理解,详细讲解了他心中的天地气局,手中羽扇轻摇,口中念念有词,指尖真炁流转,幻化出一座座阵法虚影。
有形如八卦,变幻莫测的困阵……
有锋芒毕露,杀气腾腾的杀阵……
有固若金汤,防御力极强的守阵……
每一个阵法都精妙绝伦,威力无穷,看得涂君房眼花缭乱,心中赞叹不已。
诸葛孔明讲解完毕,司马仲达便接着开始讲述如何利用地势和兵力布置阵型。
他声音低沉而浑厚,如同战场上的厮杀声,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司马仲达同样以真炁演示,指尖真炁幻化出千军万马,列阵厮杀,进退有序,攻守兼备,种种变化,令人叹为观止。
他讲解的阵型,并非简单的排兵布阵,而是结合了地势、天气、人心等诸多因素,变化多端,令人防不胜防。
水镜先生则从阴阳变化的角度,讲解了如何利用阴阳二气调和阵法。
他声音清朗,如同山间清泉,让人心旷神怡,他指尖真炁流转,阴阳二气交融,幻化出种种玄妙的阵法变化。
阵法时而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时而如同平静无波的湖面,时而如同狂风骤雨,时而如同和风细雨,变化莫测,令人难以捉摸。
涂君房听后,结合自身对阴阳两界和鬼仙之道的理解,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缓缓开口,声音略带沙哑,却清晰有力:
“三位道友所言,皆是至理,而此为我之理解。”
涂君房以指尖真炁为引,勾勒出一幅阴阳两界交融的景象。
黑白二气在他指尖流转,时而化为凶猛的恶鬼,张牙舞爪,面目狰狞……
时而化为慈祥的佛陀,宝相庄严,拈花微笑……
时而化为鸟兽鱼虫,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时而化为山川河流,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这变幻莫测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阴阳两界之中。
他讲解了如何利用阴阳二气转化,将阴界的力量融入阳界,又讲解了如何利用阴阳平衡之力,以之成道。
诸葛孔明羽扇轻摇,沉吟片刻,开口道:
“道友所言极是,阴阳平衡,乃气局之根本,我之奇门遁甲,亦是基于此理。”
他说着,羽扇指向空中,真炁涌动,在空中形成一副星盘图,星盘上,星辰闪烁,运转不息。
“星盘运转,天地气机随之变化,而气局之道,便是在这变化之中,寻找平衡之道。”
司马仲达深邃的目光落在涂君房指尖的混沌之气上,微微颔首:
“阴阳平衡,亦是兵法之精髓。”
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
“兵法之道,在于攻守平衡,进退有据,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水镜先生也捋了捋胡须,微微一笑。
一时间,论道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各种思想碰撞,火花四溅。
诸葛孔明以奇门遁甲之术,推演天地气局变化,并将其融入阵局之中。
他羽扇轻摇,口中念念有词,指尖真炁流转,一座座阵法虚影凭空浮现,变幻莫测。
司马仲达以兵法韬略,强调以势压人,以奇制胜,他手指轻点桌面,仿佛在指挥千军万马,排兵布阵,进退有序。
水镜先生则以阴阳变化之道,阐述了阴阳平衡的奥妙,他双手结印,阴阳二气在他指尖交融,时而化为太极图,缓缓旋转,时而化为两条游龙,相互追逐。
涂君房则以自身鬼仙之道进行阐述,并提出了“阴阳转化,生死轮回”的理念。
他双手虚托,掌心之中,阴阳二气交汇,形成一个微型的世界,世界之中,山川河流,草木鸟兽,应有尽有,生机勃勃。
众人各抒己见,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共同探讨着天地至理,阴阳大道。
而在此等高深交流间,四人也各自生出了新的领悟,加之彼此之道本为同源,也渐渐产生了融合。
如此,四人对视一眼,意念一动,心中同时起意。
诸葛孔明羽扇轻摇,先构建出一方基本气局,并将自身对奇门遁甲的理解融入其中,奇门局变化莫测,阵型变幻,引动天地之力,令“三十六重天”内的灵韵都为之震动。
司马仲达则将兵法韬略融入其中,强调以势压人,以奇制胜,排兵布阵,进退有据,使天地气局更加稳固。
水镜先生以阴阳变化之道,调和阵法,阴阳二气在他手中流转,化为太极图,缓缓旋转,维持着天地气局的平衡。
涂君房则将鬼仙之道融入其中,阴阳两界之力在他手中交融,化为黑白二色的磨盘虚影,缓缓旋转,沟通阴阳两界,使得气局更加玄妙。
涂君房的磨盘虚影缓缓旋转,黑白二气交融,变化万千,令人叹为观止。
诸葛孔明的羽扇则不断挥动,扇面上隐隐浮现出八卦图案,奇门局的运转也越来越快,周围的灵气如同潮水般涌动。
司马仲达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紧盯着涂君房的磨盘虚影,手中掐算不断,似乎在推演着什么。
水镜先生则始终保持着平和的笑容,他双手虚托太极图,稳如泰山。
一时间,周遭的灵韵越发浓郁,几乎化为实质,如同云雾般缭绕在四人周围。
四人的力量相互交融,彼此影响,形成一个全新的天地气局,这气局阴阳平衡,生生不息,玄妙无比,令天地沸腾。
随后,四人再度念动。
涂君房的黑白磨盘虚影与诸葛孔明的奇门遁甲相互呼应,阵型变幻间,隐隐透出一股肃杀之气。
司马仲达的兵法韬略融入其中,使这肃杀之气更加凝实,仿佛千军万马在其中奔腾。
水镜先生的太极图缓缓旋转,将这肃杀之气化解于无形,维持着天地气局的平衡。
随着时间的推移,四人都感到自身的理解又有所精进,对天地大道的感悟也更上一层楼,涂君房的“阳神”也更加凝实。
诸葛孔明感到自身的奇门遁甲之术更加精妙,司马仲达感到自身的兵法韬略更加精深,水镜先生感到自身的阴阳变化之道更加玄奥。
竟是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