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章:收服羌人部落的准备

    在接下来的行程里,连着三四天,刘禅就一直待在马超的军营里。

    除了日常的赶路外,就是给马超讲解卫所制的关键所在。

    军屯并非是刘禅首创,屯田制最早起源于秦国商鞅提出来的耕战制度。

    到了汉朝时期,汉武帝征伐西域,为了把控西域地区,军队的后勤就成了问题,关中粮食运输到西域很是困难。

    几千里的路程,不仅是需要大量的徭役民夫,还有着大量的消耗。

    有时候运送途中所需要的粮食,甚至远远超过了抵达时候的数目。

    当时著名大将,“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的赵充国献上了“军屯”之策。

    主张汉军在西域的军队开展耕种,以求达到戍边与自足兼顾的效果。

    关中因为东汉乱世的战争,导致民不聊生,粮食减产,谋士枣祗、韩浩就向曹操提出了建议。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

    武帝通西域,复轮台、渠犁,亦置营田校尉领护,然田卒止数百人。

    这话的意思是安定国家的办法,就是要军力强盛,粮食充足。

    秦人把发展农业放在了首要地位,终于统一了全国,汉武帝实行了军屯,让粮食有了保障,所以平定了西域。

    这都是过去的好经验。

    于是曹操发展了民屯,这年就招募民众于许县外围进行屯田,收得谷物百万斛。

    于是州郡按规定皆置田官,在管辖地积累粮食。

    军队征伐四方之时,再无运粮的劳累。

    “原来曹贼已经开始在屯田了,世子,咱们必须要把这个消息报给你大王知晓,让咱们也快速开始屯田起来。”

    “如若晚了些,再应对曹贼岂不是要失利。”

    马超是读过书的,但在凉州那等地方,学的多是以兵书为主,平时还要苦练武艺,自然不会说去学这些经纶圣言。

    况且就算学了,对于这些政治制度上的东西,没达到一定高度根本用不上。

    听到世子给他讲述屯田的好处,马超就急了起来,因为现在的蜀汉还没开始实行屯田。

    “自然是要跟父王说的,但不是现在,蜀道艰难,蜀中屯田积粮之地尚且不多,从蜀中运出消耗太大。”

    “若行屯田之策,唯有汉中方可,然汉中毗邻关中,若无大军镇压,易遭他人毁坏。”

    “因此汉中屯田,只能以军屯为之,不得效仿曹操行民屯之事。”

    “这计策等抵达成都后,左将军再行上表父王吧。”

    现在是冬季,春耕也要到明年去了,倒是没这么着急。

    历史上蜀汉也是发展了屯田,不过没这么早,是在刘备死后,刘禅既位,诸葛亮独揽大权后。

    发展屯田的地方,就是在汉中。

    北伐的时候,就相当于前边打仗,后边屯田,粮食离得近,没多大损耗,前线将士们心里也能比较安定。

    “这,这是世子的主意,臣下万万不可贪功。”

    听到世子要把这个功劳让给自己,马超立即拒绝。

    刘禅笑着道:“我为王太子,功劳对我没甚作处。”

    “虽说你献上这计也用处不大,好歹往后行事能方便些。”

    其实这些功劳也不像是刘禅说的没用,作为王太子,他也需要自己的名声,这样才能更好的压制刘备麾下的这些文官武将们。

    只不过刘禅并不想自己太早暴露在这些世家眼里。

    蜀汉的问题,在于内部派系林立,各有诉求,本身刘备集团的壮大的同时,这些世家们也在壮大。

    虽说刘禅本身有很多优势,但搞政治斗争,争权夺利这些,他可不比上这些老狐狸们。

    最主要的是,蜀汉也必须依赖他们对蜀中的治理。

    这年头可没有科举制度,最基础的读书识字,都被世家所垄断,普通百姓根本就没有出头的机会。

    刘禅要发展,只能先从边缘进行发展,若陷入刘备集团这泥潭,反而是束手束脚了。

    “谢过世子。”

    马超恭声道,也没再拒绝。

    其实他对这些功劳什么的,也不是很在意,因为他的官职已经足够高了,再多些功劳,也就是些金银的赏赐。

    他也不需要太多金银,如今族人都差不多死光了,仅是他跟堂弟,花不了什么钱。

    更大的愿望,还是在报仇雪恨上。

    接下来的时间里,刘备并没有派人过来要刘禅回去一起。

    好似也没管他一样,任由其在马超军营。

    这并非刘备真的不管这个儿子了,而是在这样赶路的情况下,刘禅在哪块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入蜀后,道路更加艰难,整体的形成都变得慢了下来。

    原本日行八十里地,在抵达蜀中的时候,一天能有四十里就很不错了。

    这是蜀中的劣势,也是蜀中的优势。

    凭借着蜀中天险,外面的军队想要打进来,耗费的兵力至少需要数倍以上。

    从历史上的角度上来看,哪怕是说刘禅不投降,依靠蜀中天险,也不是那么容易败的。

    然而实际上来说,战争更多在于人心而非天险。

    刘禅哪怕是不投降,在那样的局势下,说不定也要不了多久就会被人出卖,实则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终于在经过十二天的形成后,庞大的队伍开始抵达成都附近。

    夜,月光满地,中军大营中。

    刘备正拉着诸葛亮一起炙烤,算是吃个夜宵。

    “孔明啊,你瞧瞧我家那小子,明日就要抵达成都了,连个人影都没有。”

    “自从第一日起,他就跑到孟起军营中,也不说回来瞧瞧,这都快把我给忘记了吧。”

    “不知这小脑袋瓜子里装的什么,怎的就这么多的想法,前些日子还想让他跟着孔明学着处理内务,现在看来这小子的心思完全不在内务之上。”

    刘备是特意拉着诸葛亮聊聊刘禅的,对于刘禅现在的行为,刘备内心实则感觉很是满意,甚至还在其中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几分影子。

    曾经的自己,一无所有,也是靠着跟张飞,关羽亲近,这才逐渐有了今天的基业。

    这大半辈子下来,之所以能够屡败屡战,真要说起来,跟张飞关羽的支持,是完全分不开的。

    在内心里,刘备也是把关羽张飞当成手足兄弟看待。

    尤其是现在的关羽,镇守荆州三郡,掌管四万余兵马。

    刘备麾下总共兵马都不到十五万,关羽可谓是掌管刘备麾下将近三分之一的兵力。

    这要是没有绝对的信任,谁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诸葛亮听到刘备这么说起刘禅,也大致是明白了刘备的意思,这是想让自己在更多的方面,去‘拉’一把刘禅。

    要是说得深一点,那就是想让刘禅得到荆州派系的支持。

    “世子聪慧伶俐,如今只是尚幼,等过些年自然就能得到威名。”

    “届时蜀中上下,当是臣服。”

    诸葛亮这就相当于表态了,他的话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代表着荆州派系。

    当然,这也是刘备亲口说了,诸葛亮也没有拒绝的道理。

    不过他对于刘禅,还是比较看好,一般人也想不出去拉拢马超,就行事风格上来说,还真有几分雄主的气质。

    这蜀中上下,说起马超表达的看法都不会太好,那么刘禅听到这方面的声音也是最多。

    但刘禅却能避开这些声音,找寻到自己的根本利益,也许对于诸葛亮来说是很显而易见之事,可这其中,要考虑到刘禅只十二岁,连弱冠之年都未能达到。

    “有孔明照拂,我就放心了。”

    “暂且不提他了,我这身子骨还能撑几年,倒是要瞧瞧这小子能干出些什么成绩来。”

    “倒是孝直这边,有些委屈孔明了,只是如今我蜀中尚且需要发展,有些事情,也只能是暂且放放。”

    刘备的语气中带着些许歉意。

    这是跟蜀科有所关系。

    对于诸葛亮以法治军,以法治国的理念,刘备当然是认可的。

    蜀科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以诸葛亮为主导的律法。

    法正能力很强,但性格很差。

    曾经的法正在刘璋手下得不到重用,才能得不到施展,内心很是怨恨。

    在汉中之战后,法正的才能得到体现,也被任命为尚书令。

    尚书令,便是相当于丞相的官职。

    可谓是权倾朝野,

    这个时候的法正,就开始骄傲自大起来了。

    “正既临郡,睚眦之怨,一餐之惠,无不报复。”

    “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对于曾经那些有恩怨的人,法正大权在握后,直接就开始进行打压,甚至很是嚣张跋扈,也不怎么把百姓看在眼里,导致民怨升腾。

    这显然是不符合诸葛亮的依法治国之策。

    先前论事时,法正就对诸葛亮的蜀科律法提出质疑。

    其实早就有官员跟诸葛亮汇报了关于法正的事情,但诸葛亮并没有选择上报给刘备。

    不过刘备是知晓这些的。

    “孝直之才能,于大王有定鼎江山之用,虽说是有些瑕疵,然瑕不遮瑜,这些亮心中知晓,谈不得委屈。”

    “亦如子初,只此一策,便解我蜀中财政之危难,更为往后十年乃至十数年之钱财无忧矣。”

    “便是除开孝直子初,亦是还有更多能人,辅佐大王建立基业,当不可或缺。”

    诸葛亮点出东洲派的作用,这其中的意思也很明朗,法正刘巴,包括其他东洲派的这些人,虽然在品德上很是欠缺,但他们对于蜀汉江山很是重要。

    所以有些小问题,就权是当做没看见吧。

    刘备仁德,诸葛亮公正,但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正仁德,哪怕不是蜀科律法,在汉朝律法上,东洲派系这些人,也是属于犯罪。

    但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刘备跟诸葛亮,也只能是顾全大局。

    刘备找诸葛亮聊起这个事情,也是担心诸葛亮心中不爽,特意过来安抚,听到诸葛亮这般说,也就放下心来。

    -----

    次日,天光微亮,大军便开始行动起来。

    这边刘禅跟马超,也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

    马超不会跟随前往成都,而是附近的汶山郡。

    刘禅这个时候并不适合跟着一起去,要去也是往后的事。

    “左将军,此间一别,再见怕是要不少时日,我如今年幼,无法随左将军前往汶山郡共谋大事,也只能是辛苦左将军一些了。”

    “还请左将军按照先前咱们商量的计划行事,对于羌胡部族,切莫以杀戮为先,当以招抚为主。”

    “待左将军第一个卫所建立之际,我必是亲自前往看望。”

    “想来正旦之前,我就能在成都听到左将军的好消息了。”

    这些日子,刘禅已经把卫所制度的详细流程,完整的告诉了马超。

    马超对于羌人的情况比较清楚,知道在汶山郡不远,就有一支羌人部落。

    他们的人数不怎么多,加上老幼,也不过两千人的规模。

    两人已经商量好,先把这只部落给吃下,用作于卫所制的第一批军民。

    在时间上还是有些紧迫的,现在是冬天,计划里要进行军屯,那么在开春之前,不仅是要降服这支羌人部落,还要进行开荒。

    为明年开春后的播种作准备。

    其中还需要一些匠人过去,帮忙指导兴修水利。

    “请世子放心,此番前往,不过半月左右,世子就能在成都听到好消息了。”

    “区区几百人马,自当轻松降服,只是这后续的准备,只能是烦请世子安排。”

    马超信心很足,自小在凉州长大的他,当然清楚羌人的情况。

    甚至马超都觉得不一定会打起来,只是凭借他的名声,就可以让这一支羌人部落臣服了。

    “左将军放心,我自会安排妥当。”

    这就是刘禅的任务,便是从成都这边安排一些可靠的人手过去。

    马超那边都是武夫,大字不识几个,凭借马超跟马岱两人,哪怕是懂得了这卫所制的门道,但说起兴修水利,发展屯田,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这方面的人才,就需要刘禅自己去进行招募。

    其中还会涉及到粮食的问题,刘禅至少要能给他们准备半年的粮食,直到开垦的荒地收割后,才算是能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