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百四十章 万事俱备,东风进门

    呵……

    秦枫就笑了起来。

    兰娘她,虽然是大明公主,但终究还是这个时代的人,思想也还是有局限性的。

    读书,只为了做官么?

    那当然不是的。

    其实一开始秦枫的计划,是以枫兰县学为模版,首先进行文理分科,文科主要还是对标科举相关,但理科就可以专注于科技树的攀登,争取做到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明点亮科技树,用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实现科技爆炸。

    若是科学之花在大明盛开,那么未来世界的主宰,便不再会有任何其他选项,同时老百姓的生活,也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很快秦枫发现自己这一步迈得太大,直接扯到了蛋。

    且不说文理分科,科学发展这么大的课题,就以他亲自主政的淳化县来讲,文盲率依然高得惊人,这种情况下,压根也就不具备发展科学的土壤,就算偶尔有几个杨开天那样惊才绝艳的孩子,也绝对无法构成主流。

    要攀科技树,首先要识字啊!

    其实民间有很多朴素的科学,哪怕没总结出什么定理定律,但也是华夏的老百姓在数百年数千年的劳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并且应用于生活或是耕种,发挥不小的作用。

    这样的记载,在许多典籍中,都不少见。

    但问题是,哪怕是应用了一辈子这种类似经验的老农,或许到死也不认识一个字,他只能把这些东西通过实践的方式教给自己的儿子或是朋友之类。

    缺乏文字的力量,这些朴素科学道理,传播或者说传承的效率,极其低下。

    就比如说,现在秦枫用来千金买马骨的那些问题,实际上是工物工坊里早就解决的粗浅技术问题,抛出来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让老百姓觉得自己也有希望,才能激发更大的热情,来促进这场史无前例的文化改革。

    那么难道就没有真的亟待解决,让杨开天等人都束手无策的难题呢?

    当然有!

    不但有,而且太多了,越来越多!

    科学求知的漫漫长路,就像是画圆一样,你本事越大,画的圆越大,周围能接触到的未知,反而越多。

    文盲之所以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什么都行,正是因为极度的无知。

    要是把工物工坊跟工部合作时,遇到的那些问题,贴在府衙门口,只怕淳化县的这些人,就算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也压根不知道如何入手。

    科学,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

    没有之前的一次次技术迭代,哪能一下子就飞上天空?

    可就算秦枫把所有目前积累的技术资料都拿出来分享,能看懂的又有几个人呢?

    识字,无可避免地是科学进步的第一个门槛。

    因此秦枫调整策略,决定首先在淳化县,实行一场扫盲行动。

    现在,随着枫兰县学的关闭,几乎已经万事俱备,所差的东风,此刻正等在门外呢。

    秦枫微笑,吩咐贺三斗道:“叫他们进来吧。”

    “是!”贺三斗躬身答应,然后就按照秦枫的指示,把等在门口的数百户人家,先筛选一下,从中选出能够代表群体的几十个人,进入秦府,来跟秦枫当面沟通。

    “秦大人呐,我们错了!”

    “对,我们知道错了……那枫兰县学,不能关呀!”

    “千错万错,都是我们一时糊涂,耽误了孩子!但孩子还是想读书的,大人您看……”

    “我们犯错,自己承担,大人您打我板子都行!可孩子现在还在家哭,他是真的喜欢读书,不能没了县学没了老师!”

    “您要罚就罚我吧!要杀要剐我都不皱眉头!只求您能原谅那些孩子……”

    一照面,几十个人便陆陆续续地跪倒在地,此起彼伏地磕头不止,一时间竟是涕泪俱下,场面十分混乱。

    “众位乡亲,这是做什么?快快请起!”秦枫连忙上前搀扶,毕竟这其中有好些个已经七老八十的家伙,看样子跪下去就很难靠自己的力量再站起来,之所以派他们做代表,其中的含义,也并不难猜。

    有些道理,还真是古今共通的。

    不过秦枫早有准备,将众人一一扶起来之后,微笑道:“是不是误会了?其实我见那些孩子已经不去县学,便以为读书太苦,他们不愿意受这份辛苦,所以本官自然也不能强人所难,索性……”

    “不不不!”

    “他们肯定是愿意念书的呀!”

    “不苦不苦!大人说哪里话!”

    “大人,求您还是把县学开放吧,孩子们不能没有读书的地方。”

    一听好像有门,这些人又纷纷叫嚷起来,表达了非常强烈的读书意愿,只怕就算是当年的徐鼎臣,都不敢说自己这样好学。

    “重开县学,那好办。”秦枫一句话就让众人大喜过望,可是紧接着,秦枫似是为难地说道:“本来我想这些孩子们不愿念书,那就别勉强了,但不念书就领不到廪米,家里少了一份收入,本官也是过意不去。”

    “我见最近我淳化县的百姓,读书识字的热情很高,所以就想了个办法,索性让这些已经无心继续读书科举的孩子,来做教书先生,带领大家识字,这样本官作为淳化县的父母官,自然应当大力支持,虽然不能叫廪米,但可以叫束脩嘛!我是淳化父母官,淳化县老百姓都是我的子民,那么这份束脩的费用,自然也应当由县衙来出。”

    “标准么……暂时定的是每个月五石稻谷,毕竟大家都知道,传道受业解惑,那要比自己读书更加辛苦,总不能让这些孩子们白白付出努力……”

    ???

    秦府内,忽然安静。

    刚才还哭着喊着一定要重返县学读书的这些学子家长,忽然间全都成了锯嘴葫芦。

    咕噜!

    不知是谁,喉咙间先响起了咽口水的声音。

    五石!

    五石稻谷!

    刚才秦大人说的是,五石稻谷!

    天呐!

    每个月五石稻谷?

    此话当真?

    那也就是说……若是这个差事干一年,就能拿回六十石稻谷?

    这个事儿,干得过啊!!

    家里那十来亩田地,一年辛苦到头,能不能打六十石稻谷,还是个未知数呢!

    现在只要带着乡民们念念书,写写字,就有六十石的稻谷拿,这样的大好事儿,那真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