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4章 你这小子,让东厂的密探去当歌姬了?

    底下的老百姓们已经沉浸在其中啦!就连朱棣和朱瞻基这爷俩,也被深深吸引住了。

    没过多久,一位眉毛浓黑、长相偏男性化的女子,踏着从容的步子,从幕后走出。

    手里,还握着一样东西——麦克风。

    当然了,这个时代哪里有什么麦克风。

    李诗诗手里的,其实只是个摆设罢了。

    但这下,朱棣懵圈了。

    第一眼看到李诗诗,朱棣就觉得好生面熟!

    因为这位姑娘,算是朱棣一手栽培起来的呢!

    从“靖难之役”开始,朱棣就收留了不少孤儿,从小就对他们进行各种训练。

    而这李诗诗,就是其中之一!

    就连“李诗诗”这个名字,都是朱棣亲自给取的!

    朱棣连连感叹:好家伙!

    自己派出去的东厂密探,怎么就跑去当歌姬了?

    还直接变成了朱寿的摇钱树?!

    紧接着,李诗诗开嗓唱出了悠扬的歌声!

    那声音,简直如同天籁之音!

    朱棣更纳闷了。

    自己养育这群孤儿大半辈子,怎么就没发现李诗诗居然藏着这样的天赋?

    “半城烟沙,兵马围城下;铁骑战马,为谁争霸权?”

    “将星闪耀,万骨成灰烬;多少白发,送别了青丝?”

    当歌曲进入高潮时,

    朱棣直接呆住了!

    这歌词,一下把他拉回了年轻时的战场!

    那时候,世界还没这么古怪。

    他还只是一个年少轻狂的小伙子。

    跟着蓝玉大将军,奉父皇之命,北伐漠北!

    那一仗!

    惨烈无比!

    遍地尸体,鲜血满地,将朱棣全身都染红了。

    那是他第一次面对如此残酷的战场!

    也是他第一次,深切体会到战争的恐怖!

    从此,朱棣立誓,要让战争永远远离明朝的老百姓!

    当上皇帝后,朱棣频繁北征,目的就是要蒙古各部落再也不敢踏足中原土地半步!

    确保大明的百姓,永远不会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

    不过,“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句词,直击朱棣的内心深处!

    确实,确实。

    每打赢一场大战,

    总归是将军接受褒奖。

    但那些为此牺牲的战士呢?

    “一将功成万骨枯”,“多少白发送走黑发”,

    这词,精妙啊,精妙!

    “铁马冰河,到底为谁争夺天下?”

    这句话,虽然是封建帝王所忌讳的,

    但不得不承认,这话没毛病。

    “靖难之役”时期,多少士兵随他浴血奋战!

    他们,全都是为他争夺江山!

    到头来,打下的江山,依然是老朱家的。

    说到底,就是朱家的叔侄相争,无数外人却为此付出了生命。

    朱棣听得震撼不已!

    这词,绝了!

    “只愿解甲归田,还能捧起你泡的茶。”

    听到最后一句,

    朱棣的眼角,竟然有些湿润了。

    解甲归田,是啊!

    谁不想解甲归田呢?

    朱棣甚至想起了自己的正妻,也是初恋——徐氏。

    徐氏早逝,之后,朱棣几乎再没亲近过其他女子。

    他只想解甲归田,再次端起她亲手泡的茶。

    但她,却再也回不来了。

    自己还没解甲归田,她已不在人间。

    想到这儿,朱棣趁朱瞻基没注意,赶紧抹去了眼角的泪痕。

    然而,这一动作还是被旁边的朱瞻基敏锐地捕捉到了。

    他转头看向朱棣,问道:“爷爷,您怎么哭了?”

    朱棣一听,瞪了朱瞻基一眼,生气地说:“瞎说!我怎么会哭呢?”

    朱瞻基一听,赶忙转身,继续观看台上的表演。

    很快,演出结束。

    台下众多观众,也都看得热泪盈眶!

    这时,一个单腿的男子大声叫好:“好!好!呜呜呜!太好了!”

    “词太棒了!”

    “妈的!老子就是军人出身!”

    “不说了不说了!呜呜呜,我得回卫所了,再不回去,百户大人又要骂我了……”

    这词,虽不及古诗深奥,

    但普通百姓也能听懂。

    而且不落俗套,不是那些烂大街的口水歌能比的。

    朱寿借用现代歌曲,正好平衡了这一点。

    既不晦涩难懂,又不落入俗套。

    这时,老板也站了出来,抹掉眼角的泪水,高声说:“咱们的知县大人,真是老百姓的父母官啊!这词曲,听得咱老百姓心都颤动了!”

    “呜呜……”

    “下一首!还是来自知县府上的歌姬,景雨墨!”

    “《庐州月》,词曲仍旧出自我们朱大人之手!”

    “好!好!”

    百姓们热烈鼓掌!

    不久,一位显得有些稚嫩的少女走上台。

    这少女显然有些怯场,

    没有前一位那样自信满满。

    她站在舞台中央,低着头,随着音乐的前奏等待。

    前奏响起,

    百姓们又一次陷入了静默。

    朱棣和朱瞻基也沉默了。

    这前奏,与上一首截然相反!

    两者,简直就是两个极端!

    一首悲壮激昂,一首轻快愉悦。

    听着这前奏,朱棣的思绪直接回到了少年时代。

    与徐氏初相识的那段时光。

    那时,虽然天下尚未统一,

    却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那时候,他没有那么多心思。

    只想一心一意辅佐大哥,安安稳稳做个藩王。

    那时候,大哥朱标身体还健壮。

    兄弟几个常在一起嬉戏打闹。

    少年时期的快乐,就是这么单纯。

    “幼时偷光夜读,哪管哪家灯火?数载寒窗,不梳不饰,只为那一日功名。”

    小姑娘青涩的歌声传来,

    让朱棣回想起当年,同样正值豆蔻年华的徐氏。

    他的嘴角,轻轻上扬。

    “桥上的恋人们成双结对,桥边的红药却叹息夜太长。”

    这词,美!

    太美了!

    现场的百姓们,眼睛里都闪烁着光芒!

    似乎这美妙的词曲,把他们的思绪都拉回了青春时期!

    “庐州的月光照在心上,月下的人已不是当年模样。”

    歌曲达到高潮时,朱棣忍不住笑了起来!

    嘴角持续上扬!

    台下的百姓们也纷纷鼓掌叫好!

    “美!真是太美了!呜呜呜……”

    “太美了呀!”

    简单易懂的歌词,却唱出了在场许多人的心声。

    既不俗套,也不口水。

    虽然朗朗上口,但比起前面两首口水歌,不知高雅了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