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8章 南北矛盾

    “出啥事儿了?”站在朱寿身边的解缙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也没瞧出个所以然来。

    “没事儿,就随便感慨两句。”

    朱寿的眼神掠过紫禁城宫门的几个险要位置,每个都让他觉得挺棘手。

    这紫禁城啊,不仅是大明朝的脸面,还是个坚不可摧的堡垒呢。

    是因为明教教徒那档子事儿?

    朱寿心里犯嘀咕,这防御措施严得有点过分了,蒋瓛和宋忠都在周围,他亲手训练的那一队锦衣卫一个不落,全在跟前守着。

    偏殿里,朱元璋正为大伙儿安排晚宴,朱寿半道上就被蒋瓛请去了另一座宫殿。

    这儿倒是很清静,朱寿一眼望去,只见朱标正对着特地搭起来的炉灶忙活着什么。

    一股焦糊味飘来,朱寿微微皱眉,却还是快步上前,正瞅见朱标手忙脚乱的样子。

    毕竟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朱标其实没吃过多少苦头。

    “爹,还是我来吧。”

    朱寿把朱标拉到一边,望着锅里那团不知所谓的饼,他的强迫症又犯了。

    “想吃啥,吩咐御厨去做不就成了,干啥非得自己动手。”

    朱寿把这些失败作品挪到一边,瞥见旁边有几个土豆,便挑了两个,削了皮,打算做些简单的土豆饼。

    “父皇他想吃母后做的饼。”

    朱标也顺势站到一边,他从小就没沾过阳春水,不过来之前专门请教过厨师,只是理论和实践总归是两码事。

    “爷爷和奶奶的感情真是深啊。”

    朱寿也跟着感慨了一句。

    他还记得些趣闻,老朱被郭子兴关起来的时候,马皇后担心老朱挨饿,揣着刚出炉的烧饼悄悄送去,结果被发现时,滚烫的烧饼已经把马皇后的胸口烫伤了。

    “父皇之后再没立后,今天其实是母后的忌日,等父皇回来,咱们就去太庙走一趟。”

    朱标也叹了口气。

    “我听刘先生说,土豆收成有一阵子了。”朱寿生硬地换了话题。

    “嗯,土豆的收成比你说的还要多些,一亩地能产三千斤呢。”

    “开始产量高是正常的,土壤肥力高,明年一亩的产量估计就得降下来,土豆跟地瓜差不多,对土地伤害大,不能连着种。”

    “这已经够好了,只是培育种子也需要好几年才能推广到全国。”

    朱标说着,一般一亩地下三百斤种子,能收获三千斤,翻了十倍。

    大明有四百多万顷耕地,拿出十分之一来种土豆,那就是四十万顷,四亿亩地。

    光是给这四亿亩地准备种子就需要八年,算上损耗,时间恐怕更长。

    “农活本来就不能急。”朱寿翻着锅里的土豆饼,不一会儿就熟了。

    “尝尝?”朱寿递给了朱标。

    “还是等父皇回来再说吧。”

    “谁知道爷爷还能拖多久,咱不用等他,下一个马上就好。”

    朱寿劝道。

    朱标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拗不过,拿过牛皮纸包住土豆饼,咬了一口,滚烫的土豆丝和面饼的香味瞬间充满了口腔。

    “谁说我还要很久才回来的?”

    老朱风风火火地回来,虽然已入秋,可老朱脸上汗珠子直冒,显然是跑回来的。

    如今的老朱身体可不似一年前,经过朱寿的滋补调养,老朱感觉自己又能上战场了。

    “父皇!”朱标连忙放下土豆饼,起身行礼。

    “寿儿让你吃,你就吃吧!咱又不差那一口。”老朱走到朱寿旁边,看着那滋滋作响的饼,顿时食指大动。

    “爷爷。”朱寿喊了一声。

    “第一次来皇宫,感觉如何?”朱元璋问。

    “精妙绝伦,造这宫殿的工匠绝对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

    朱寿赞叹道,他一直很好奇华夏是否真有传承家族,如此庞大的宫殿群,仅凭图纸是建不出来的。

    “哪有你说的那么玄乎,还不是工部那帮人,修个宫殿张嘴就要上百万两银子,真是不知道节俭。”

    老朱眼巴巴地看着土豆饼出锅,急不可耐地一把抓过来,烫得他两只手来回倒腾。

    一口咬下去,觉得值了。

    “香,但这土豆不能多吃,还得留着做种子,能早一天让全天下的百姓都吃饱饭,咱就心满意足了。”

    老朱心里很有数,土豆才是大明未来长治久安的关键。

    哪怕从此刻起,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彻底停止战争。

    单凭土豆,十年后大明就会迎来盛世,那时百姓无需再为食物忧虑,国家自然更为安定。

    “父皇说得对,寿儿你别忙活了。”

    朱标顺势让朱寿停下,朱元璋回来了,也该是去祭奠马皇后的时候了。

    “好。”朱寿答应着。

    “不着急,太庙啥时候都能去,一会儿再说。”

    朱元璋不紧不慢地从袖子里抽出一份奏折递给朱标:“这是解缙整理的想法。”

    朱标小心接过,一脸疑惑,他不是看过吗?

    “这是解缙刚给我的,真让我大开眼界。”

    朱元璋笑着,看着朱寿的眼神满是赞许。

    解缙,朱标知道这是父皇特别器重的人,不然也不会同意他跟着朱寿。

    “寿儿这小子比你当年明白多了,一眼就看出大明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朱元璋说。

    “南北矛盾。”朱标现在当然清楚。

    元末乱世,战争几乎摧毁了中原,十室九空。

    建国二十三年来,朱元璋一直致力于驱逐外族,恢复华夏,缓解南北差异。

    但到如今,天下六千多万人中,整个北方——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五个省份人口加起来不足两千万。

    这不像岭南那样地广人稀是因为地形崎岖。

    中原明明是一片平原,人口却同样稀少,几百年前,北方才是经济中心,人口占比也不小。

    老朱先前动念迁都,也是为了缓和这种矛盾,缓和胡汉差异,洪武年间移民就没停过。

    而朱寿提出了另一种潜在的危机,那就是科举上的南北差异。为此,老朱还特意查了前两年会试和殿试的名单。

    结果让他惊讶,却又在意料之中,南方学子居然占了九成以上,这还是在名字密封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