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寒冬渐深,皑皑白雪无情地覆盖大地,却未能冷却民众心中的热情。京城依旧灯火璀璨,人们对于新一年的期待有增无减。
经过半月的相处,朱高炽终于揭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尽管迟来的坦诚并未给张灵儿带来困扰,反而带来一丝释然。她试图挣脱父亲安排的命运,却未曾料想,兜兜转转之后,依然回到了起点。然而,这又何妨?至少心无悔恨。
更何况,朱高炽的尊贵身份、出众容貌无可挑剔,更重要的是,他为她真的请教了一位琴艺大师,在政务间隙勤奋学琴,待两人正式相见时,他已经能够流畅演奏一曲,那身着白袍的翩翩公子形象,让张灵儿无法抗拒。
眼见二人情投意合,家中的长者乐不可支。对于一位将要归于黄土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促成这段佳缘更让人喜悦的呢?
一道神圣的谕旨传遍天下,户部侍郎张英武之女,择吉日入宫,成为皇太孙的侧妃。双喜临门,京城的百姓沸腾起来,仿佛提前庆祝了新年。
趁着大喜之日未至,宫中的工匠们忙碌不停,他们要在那之前,为张灵儿的宫殿进行全面整修,虽是旧居,却要焕然一新。
琉璃瓦片替换,墙壁重新涂装,崭新的家具、精致的装饰,虽不及孙含玉为行宫特意打造的华丽,但也显得庄重大气。
婚期已定,但朱高炽却没有时间沉浸在喜悦中,依旧坐于书案后,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公文。这段时间,他抽空学琴、陪伴未婚妻,落下不少政务,如今处理起来,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高黎完全掌握了海洋权能,水军也归返南方之滨。从王瑾宏呈上的文书看来,海洋禁令的微缓已赋予海外贸易强大的推动力,每日泊入港口的大小船只,已逾八十艘。
为避免船只排队长龙,只得扩建东南沿岸各大港口,仅凭交易关税一项,便是一笔可观的金银。商贾络绎于途,交易之利远超预想。银币发挥其预设功能,逐渐取代金银宝锭,成为港口通用的交易媒介。便捷的交易与安全的环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涌向大明的港湾。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海洋政策并未全然开放,外域商人只能在港口贸易,不得踏入内陆,同时大明的船只也被禁止出航。
此举犹如扼住了对外贸易的咽喉,让它进退维谷,甚是棘手。然而解除海禁一事复杂重重,要想彻底挣脱束缚,还需时日。在老者构想中,放开海岸可能会诱使百姓追逐利益,转行从商,那时恐怕无人耕种。
不过,只要大明的劳动力不流失,外邦如何贸易,老者并不太在意,能为大明带来利益的事,他乐见其成。只是他忧虑,贸易的巨大利润可能造成人口流失,这也是实施海禁的主要原因。
土地不会自行移动,无论如何都不会逃离,若百姓视其为根基,便无需担忧劳动力的去留。然而海洋贸易则截然不同,金钱诱惑之下,人们会争相追逐,太不稳定。
当然,老者并未坐视外贸利润白白流失。百姓不能出海,官方可以,朝廷出资组建船队,沿着南洋航线,与沿途各国以物易物,既彰显国威,又可了解异国风情。
“唉!此事依旧棘手啊!”
朱高炽放下奏折,轻轻揉了揉眼睛。海禁越早开放越好,但要说服老者,恐怕比攀登天际还难。
或许未来的郑和下西洋,便是老者容忍的极限了,让百姓出海,看上去是不可能的。但大明不能始终闭塞,东南沿海港口每日流入的大量白银,赚取的财富必须用出去才有意义,否则只是一串冰冷的数字。
况且水军日渐强盛,大明在海上已有抗衡之力,倭寇和海盗不足为惧。如此下去,不出二十年,整片海洋将成为大明的疆域,先进的火器搭配大型战舰,唯有无敌四字可形容。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开放海禁。
“开放海禁,真是让人头痛不已!”
朱高炽深吸一口气,翻开王瑾宏呈上的奏折,开始批阅......
“水之军团已初具形态,亟需吸纳各族精英,迅速扩张,早日拥有跨越大洋的力量。海禁之事,还需耐心,揭开海洋彼端神秘世界的面纱,乃我军团的神圣使命!”
“至于港口贸易,可在掌控之中适度扩展码头,但务必确保沿海民众不涉足其中,以免扰乱天机!”
“再者,令战舰巡弋海洋,搜寻倭寇海盗的踪影,切勿轻举妄动,所见皆需详细记录,呈报于孤。凡官商航队出行,务必提供庇护!”
最后一个字挥毫完毕,朱高炽将信置于青铜火炉上,烘干墨迹,随后小心翼翼地放入锦囊,此乃朝廷传递秘令的象征,驿站会优先处理此类信函。
待批阅完桌上所有文书,夜色已悄然降临,不知何时倒下的茶已凉透,炉火仅剩微弱的余烬。
“殿下,休息片刻吧!”
云岚自侧殿悄然而至,为朱高炽换上热茶,添置薪柴。
“今夜,就到你那里去吧!”
朱高炽合上眼眸,疲惫的身体瘫软在檀木椅上,批阅文书不只是**的辛劳,更是灵魂的重负。
女子身上的幽香袅袅飘来,给他带来一丝宽慰。他忽然起身,紧紧拥住了云岚,那份温润的触感最能抚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