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章 西征之二(四)

    郑守义回了营,但攻城还在继续。

    城头上的杜廷隐挂着一身精铁扎甲,胸前两团护心毛,哦不,护心镜,耀耀生辉。“哼,鼠辈!”

    杜大将军一边娴熟地调兵遣将,一面不耽误埋汰对面的敌军。“驱降兵、民人攻城,却不敢自来。

    嘿嘿,李公,某说什么来着,这夏州城,必能固若金汤。”

    李仁福面色略有古怪地说:“皆赖杜公之能啊。”

    这中官如此能打,李仁福也是大出意料。

    这几日他是一直在城头不敢离开,亲见这厮安排老兵带新兵,怎么轮班轮换休息,怎么查漏补缺,倏忽放箭,倏忽丢石,又倏忽大桶金汁泼下。

    战了数日,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敌军能登上城头。

    就是这金汁……真他妈臭啊,逆风飘三里。

    第一次凑到滚烫的金汁旁边,李仁福被熏得上头,隔夜粮都给吐干净,最后是直喷酸水。哎,这四可好,好像一无所觉,还能在这恶臭的城头吃喝如常,那香甜的,李仁福想想就又觉肚里直泛酸水。

    别意外。

    李仁福虽是党项,其实汉化已久。人家祖上几代仰慕王化,住宅子着华服,可不是那茹毛饮血的野人。你想咱一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谁遭过这活罪啊。

    看看张初有点累了,杜中官道:“李队头。”

    “末将在!”

    “张队头乏了,你带二百人披甲替他下来。”

    “喏!”

    待李君用领兵上去,杜廷隐左右寻找,供奉官张汉玫果然不在。老杜是很想在这厮的面前展现一下自家武勇,奈何一直没有机会。心里又将那酸丁鄙视了一回,继续指挥作战。

    ……

    攻城战又打两天,降兵死绝。

    掳来的民人百姓也一个不剩。

    周德威于是下令暂停攻城,继续围困。

    并非他畏战,而是周大帅得到消息,梁军要到了。

    上一次老郑过来,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梁军的影子过来。

    这回却有不同。

    此次梁军行动相当迅速。得知夏州再次着火,梁帝亲自督军到陕州,为大军看住后路,防备辽贼从晋、绛或者泽、潞出来捣乱。梁军以杨师厚杨大帅、康怀贞康大帅等西进三原,之后一部兵力留守,三万主力则直奔银、夏而来。

    主帅杨师厚,这是在史书上留有盛名的靓仔。

    在前面的故事里也简单提过,这里稍稍介绍几句。

    杨师厚本是李罕之的部下,对,最初就是那个吃人魔王李魔云李罕之的小弟。可能也是看出李罕之没前途,小伙子早一步投了朱三哥,然后在梁军发光发热,十分璀璨。

    天复三年,王师范作妖那次,彼时还叫王茂章的王景仁戏耍梁王刚沾点便宜,就在杨师厚手里栽了跟头吃了亏。然后,杨师厚诈得王师范出城,设伏大败之,杀万余人,擒获都将八十,俘王师克,彼得王师范走投无路,开城投降。

    两年后,天佑二年,也就是淮南大将造反投诚那次,还是梁王的梁帝有心借机征讨淮南,顺手收拾荆襄。当时杨师厚为前军,一举攻取了襄、唐、邓、复、郢、随、均,房八州。

    正是他杨师厚领兵渡汉水,击败的赵匡凝领兵二万主力,为梁王攻取江陵,全取荆襄之地。

    后来,他就被留在那边看场子。

    此次被任命为西路行营招讨使,杨将军是奔着彻底解决西路问题来的。

    本来关中只有个李茂贞,凭着凤翔坚城易守难攻,跟梁朝周旋,如今又多了个李可汗,局面就有点复杂了。

    杨师厚向康怀贞请教道:“康帅。你久在关中,对此战有何看法。”

    杨师厚能打归能打,却不是傻大胆。在关中他是新丁,可不敢自作聪明瞎胡闹。康怀贞也是宿将,在本地经历多年,对李茂贞、对刘知俊都很了解,自然是要问问他的意见。

    康怀贞也是憋了一肚子气。

    去年梁帝才把这个烂摊子丢给他,就被老战友刘知俊摆了一道。当时据说刘知俊正在打灵州,李继徽主力在夏州,康怀贞就想乘虚偷一把。没想到刘知俊预判了他的预判,半路设伏,送了他一记大耳贴子。

    一战溃乱,康怀贞花费数月才缓过这口气。在关中收拢败兵,招募新兵,总算又拉起万多人的队伍。这次跟着杨师厚来救夏州,康怀贞既希望能有所作为,找回场子,又不愿犯险,再受打击。

    想了片刻,康怀贞道:“杨帅,我闻此次贼兵主力仍是河东军。周德威、符存审所部人马,多为河东降兵出身。

    有部分岐军。

    老辽贼不多。”

    康怀贞认真回忆着点点滴滴,道:“岐军,纪律松散,兵无战心,最易对付。

    河东嘛,堕落许多年,但辽王到镇后是否有所改观,我不曾亲见,不便置喙。

    老辽贼么,光化年间,我与故张公存敬奉令讨瀛州,曾与李可汗做过一场。彼时两边兵力相当。以我观之,其骑军强我不少,人众,且战技纯熟。突骑、游骑皆精。

    步军么,稍逊我军,亦未逊色许多。

    据闻有不少昭义老卒,也有我汴军降卒、逃兵许多,能打得硬仗。”

    汴军能打这不虚,但之所以能打,与汴军军纪森严有关,其中最狠的一招叫做“跋队斩”,凡将校有战没者,所部兵悉斩之。

    当初朱三哥也是被骄兵悍将逼得没招。

    这帮职业武夫们打滑头仗简直无可救药,主将还在冲锋呢,一回头,兵都跑光了,这谁受得了。朱三哥自己就被晾过,差点就挂了。当时还是宣武军节度使的朱三哥痛定思痛,搞了这个,然后厉行贯彻,汴军风气为之一肃。

    有了这个跋队斩,各级将领知道士兵不敢丢下自己跑路,所以作战都很英勇。反正将官一冲,底下人都得上去给自己挡刀,否则将官出事全都完蛋。

    其他藩镇军还在打滑头仗,汴兵却狠打狠杀,自然是大占上风。

    但是有个问题,兵凶战危,意外很多,哪怕军士们拼命,也很难保证将官不出事。而一旦将官战殁,下头军士为了活命就多有逃亡的。

    也有的将官过于勇猛,导致手下军士死伤惨重,招致军士怨愤被杀,而后军士逃亡的事例。

    陆陆续续这几十年打下来,逃兵就成了个大事。

    这帮杀才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再去老实种地很难。而且,镇中也会处处盘查,发现逃兵立刻处死。

    于是逃兵们不是落草为寇,就是投往敌境。

    都是职业武夫出身,落草为寇就是州县之患,跑到敌境的不少就做了敌军。

    开平元年,梁朝开国,天子大赦天下,亦诏赦逃兵之罪,听其返回乡里。

    据说盗减什七八,但是在敌境的就回来不多。

    杨师厚思索片刻,道:“你是说,专击岐军?”

    这次出任西路招讨使,其实杨师厚的兵力也很局促,而且重点终究是打凤翔。对于救援夏州,杨师厚开始没想落力,都打算派个偏师做做样子得了。

    梁朝如今连畿辅、鄜、延都没占稳,哪有功夫去管定难军的死活。

    抓住李茂贞死踹,若能寻机灭了这厮,局面自然就开朗了。

    至于这夏州,山高路远坑深的,杨师厚真没想来。

    但是国礼使杜廷隐从夏州几次来书,反复陈说北面大有可为。这厮说什么敌军并非一心、战意不坚云云,说得有鼻子有眼。

    圣人也来信劝说,夏州还是要救。

    几番权衡,杨师厚就又改了主意,亲自领兵北上,打算来碰碰辽兵。

    梁朝在山东立国,对这关西之地,并不是那么上心,否则,李茂贞还能蹦达到今天?他很清楚,此次天子打关中,只是为了北征做准备。

    相比于西边的这点破事,河北的李可汗才是心腹大患。

    原定的主将刘知俊反了,北面行营主帅空悬,自视甚高的杨将军也想争取一下。此次若能大挫辽贼,或者希望不小。

    康怀贞道:“正是此意。击破岐军,驱溃军以乱敌阵可也。”

    杨师厚取来舆图,手指在上面指点了片刻,道:“贼兵既聚在夏州城下,那我军便去打银州。探明银州守将何人么?”

    “似是麟州折嗣伦。”康怀贞道,“杨帅欲断敌归路?”

    “嗯。杜廷隐那厮说,辽贼旦夕攻城不下,已是疲军。又说什么我军一到,敌必自解。这不是放屁么。”杨师厚不懈地说,“周德威何等人,会将自己搞成疲兵。算来不过月余光景,敌情不明,不可轻往。

    先取银州,看看对面动静再说。

    这个折嗣伦,你了解么?”

    本来康怀贞想说,听说去年辽军是从北面过黄河,走河南地来的夏州,就算堵了银州也未必有用。但是杨师厚如此说,康将军也就顺着老杨的问题答道:“折家亦是党项豪族,原据府州,后有麟州。

    这折嗣伦么,我闻此人接位后奖励耕牧,为政以宽。

    治军么,没打过,不知深浅。”

    杨师厚背手苦苦思索。

    已知辽军来了三部,两部在夏州,一部在银州。

    银州城他也没见过,怎样迅速夺城呢?

    若顿兵城下,调动敌军就成了自投罗网。

    杨师厚仍向康怀贞请教:“康帅,可有取城之法?”

    康怀贞此时根本没想取城之法,而是在感慨。

    在感概。

    去年他一路连克宁州、庆州,刘知俊却没来找自己对阵,而是直插背后威胁退路,然后在他回军路上插了两刀。如今杨师厚又要拿这招来对付辽军,康怀贞不免有些恍惚。

    杨师厚这厮跟刘知俊都是一个师傅带出来的么。

    至于取城之法,也就是奇袭、强攻、围困三条路走。

    围困肯定不能选,强攻亦不可取,那不就剩下奇袭一途了?

    这是向我问计?分明是要推爷爷下火坑啊。

    康怀贞心说,这种九死一生的事决不能去。但是自己不去,总要有个应对,脑筋一转,计上心来道:“王景仁。”

    “王景仁?”杨师厚一时都没反应过来。

    康怀贞好心提醒:“便是那个王茂章,在淄青还是杨帅手下败将那个。”

    “哦。”杨师厚当然知道王景仁就是王茂章,去年来讨关中,王景仁就在军中,所部比较骁勇,立了些功勋。后来自己去晋州救火,王景仁就跟着康怀贞留在关中看场子。

    王景仁此时确实也在军中,但是我现在是问你康怀贞啊,提他作甚?

    康怀贞道:“此番,圣人将他派来我军中。这厮虽然在杨帅手下吃过败仗,然我观其有些能为,可遣其夺城。”

    “他呀。”

    “正是。”

    杨师厚心说,康怀贞这老滑头想把王景仁推上去挡刀啊。

    对于王景仁,杨师厚没有太多交往,也没什么仇怨。在淄青,那是各为其主。再说,真论起来,杨师厚对王景仁还是有几分钦佩的。

    当初在淄青,他取胜主要靠兵多将勇,战法上王景仁其实并无过错。并且,人家也只是小挫,赔了几百人就果断撤了。在自己的追击下能够全军而退,王景仁那也是有点真本领地。

    反正杨大帅只要迅速夺城,至于康怀贞自是己上还是让王景仁去,他并不在乎。便道:“可。此事有康帅劳心。”

    ……

    银州。

    周德威西进后,就将银州留给折嗣伦看守。一来这厮有伤,郑屠子下手忒狠,打得眼都睁不开了,确实需要静养。再则,周德威也不敢让折嗣伦和郑守义同在一个屋檐下,哪天打出人命那可彻底没法交代了。

    对此,折嗣伦是没意见。

    他深知夏州难打,根本不想去触霉头,若非躲不过,银州他都不想来。

    不来不行啊。

    这些日子折嗣伦也没闲着,将银州能拆的,能搬的,都弄走。

    今次出兵,辽王只让他到银州与周德威会师,听他调遣,根本就没说还有郑守义北面一路。辽王藏得深啊,这黑厮从中城直插银州而来,一路抢掠,又要损失多少部众,后知后觉的折嗣伦毫无办法,只能从夏州搬些本钱回去。

    郑守义在河南地大开杀戒,说这里没有辽王的授意,反正他折将军是死也不肯信地。可惜自家养了多少年的部落,说没就没了,肉痛,痛啊。

    辽王,可比晋王狠多了。自己乐呵呵做好人,坏事都让那老黑做绝啦!

    折嗣伦一心搬空银州,这防守之事就比较疏忽。

    不能不疏忽呦。军士们都忙着给自家划拉东西,谁有心给他老折站岗放哨。王景仁率领二千死士都摸到城下了,还大包小包往外搬呢。

    看着那不知死的敌军,王景仁将军成竹在胸,猫到半夜,攀城夺了门,然后一拥而入。

    在逃跑这上面,折将军很有祖宗的风采。一听城门有变,都不带犹豫,老折是跳上马背就跑。

    他此来是二千骑兵,都是军中健儿,部分已经押运财货走了,剩下这帮货冲阵的本领高低不知,但是逃跑都是好手。那边王景仁进城,这里折嗣伦出城,跟换防一样,井然有序。

    王景仁也不想节外生枝,将守军撵走了事。

    城里还有些来不及搬运的粮食、财货,也就到了王将军手里。

    咳,就剩下点木桌家具,也就那点粮食还有些用处。

    折嗣伦跑得干脆,信使都没给夏州派。

    其实,派也没人去。

    老折是准备跑回麟州再向辽王报个信儿。

    至于周德威、郑守义,自求多福吧。

    好在周德威办事谨慎,每日都要派人到银州走一圈联络,那边银州易手,这边次日就已知晓。

    郑守义闻说,一掌拍碎了案几,恨恨道:“老匹夫,失城之罪,我岂能饶你!”说着就向周德威请令,“周帅,请允我去将这厮拿来问罪。”

    看这老黑义愤填膺,周德威心里大骂,你这是想跑吧。

    边上符存审忙劝道:“郑帅息怒。折嗣伦自有辽王管束,你我且思夏州之事。今番杨师厚亲自提兵前来,还要小心应对呐。”

    对于符存审这般知冷知热,周德威非常感激,也道:“郑帅且坐。我已请了两位李帅过来。我等先料理了当面之敌,再说其他。

    夏州之敌,之所以顽抗至今,皆因外有援兵。待我军破贼,绝了其心,再宽赦其罪,也就降了。

    此战至关重要,还望郑帅助我。”

    郑守义看看走不脱,也只好躬身领命道:“周帅但请行令,谁敢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