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章 山北,山北(一)

    辽东城。

    山北烽烟再起,燕郡城附近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与之相比,辽东城附近还是一片祥和。或者是因为这里屯驻有唐军主力一部,又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除了有几个偶尔露头的斥候,辽东城并无什么警讯。乃至于直到王铎的警报传来,张德都感觉不可置信。

    将数月的情报反复梳理,张德总算明白阿保机跟他玩了一出障眼法。

    为了熬过严冬,牲口们恨不能将牧地的草根都刨出来吃掉,加上蹄子践踏,对草场破坏极大。所以,每到草场返青,牧民们都需换个营地,哪怕走个十几里地小范围挪挪屁股,也不能不挪窝。

    其实卢龙军在契丹也有买通探子,但确实没有察觉到这次变故。

    须知这年月要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尤其在地广人稀的草原上。张德从蛛丝马迹还原,大概猜到契丹人的手法。他们的主力本身已经脱产,不用专门集结,契丹人借着搬家集合部众,同时严查出入,只要认真些,还真就不会走漏风声。

    近期卢龙并无北征契丹的打算,张德再怎样也不好将斥候天天摆在扶余,明目张胆地转悠。

    他不想过分刺激这些秃头蛮。

    如今,张德开始有些后悔了。后悔自己掉以轻心,后悔自己没有听从李三的建议,更深地,张德知道自己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尽管他是最早追随李圣的元从,但是,他并非积极进取的性子,让他跟着大李子冲锋陷阵没有问题,指哪打哪也绝不出错,可是,让他作为方面之将,如今看来,确实是差了点意思。

    张德不怀疑消息的真实性,现在摆在面前的问题是他该怎么办。

    山北的主力多都在他手,柳城的靖塞军骑兵少,刚来的卢龙军多是新兵蛋子,真正的主力就是他这一万一千骑,其中尤以豹骑军最精锐。

    眼前问题是敌情不明。

    据他了解,契丹如今能聚集四五万骑,这是明牌。当然,除了阿保机身边的大约万多挞马,其他人张军使都不放在眼里。就算是这万把号人,张德也有信心阵战破之。

    但是,阿保机会给他阵战破地的机会么?

    他与契丹接触不短,这阿保机能带着契丹从烂泥塘里咸鱼翻身,绝非蠢货,不会干鸡蛋碰石头的事情。

    那他打燕城图什么?

    谁给他勇气?敢来摸老虎屁股。

    边上的书记官手都举累了,轻轻将笔放下,等张军使开口才好记录。

    张德围着舆图转圈,抬头看见书记百无聊赖地坐着打瞌睡,道:“冯书记,困了去边上睡会儿。”心说,这小子心是真大。

    冯道闻言一激灵,向张军使拱拱手,道:“张公勿怪。”这小子说话自带微笑滤镜,张德瞧了,问道:“此刻,李司马定已知晓燕城告警,你在李司马身边日久,说说,李司马会怎样举止?”

    冯道垮了脸道:“张公,你与李帅、司马如此相熟,怎么反来问我。俺只是个书记,岂敢乱说,扰了张公决断。”

    “滑头。本将自有计较,此刻我在问你,不得推搪。”张德跟李老三认识是不短,但交情其实有限。那厮在军中主要负责辎重钱粮,搞钱派捐保障辎重着实是把好手,但打仗不多,对他的风格,张德实在心里没数。

    不,也不是心里完全没数。就从李老三反复要动手做掉阿保机的情况来看,张德很清楚,这小子比自己黑多了。

    可是正因为知道,才让张德难以决断。

    他老张只是手黑,李老三是心黑。

    冯道看看躲不过去,想了想,道:“张公,我非武人,于军旅之事不便置喙。不如我讲两件李司马有关之事,张公看是否有用。”

    “你讲。”张德心中烦乱,端坐榻上,作洗耳恭听状。

    冯道抬头略作思索,道:“光化二年大军入塞,李司马本意并不赞成。”

    “哦?”

    光化二年入塞,就是大李子趁刘仁恭南征入塞那一次。张德颇觉诧异,那一战,堪称精彩。一战全取幽州,彻底打开了局面。张德记得,当时军议决定南下时,李老三是积极配合的。怎么说不赞成?

    冯道曰:“彼时刘仁恭南征,辽王欲借机南下,然李司马说,刘帅威望正高,有十万大军在手,情况不明,贸然南下过于行险。且朱全忠大势已成,占了卢龙,便须与其正面周旋。叵耐河北无险可守,瀛、莫等钱粮重地紧邻魏博,十分被动。此时取幽州,是自讨苦吃。

    又云,营州亦有沃野千里,矿藏丰富,四方没有强敌,不如全力先灭契丹,收其部众,再征渤海,经营辽东,而后可西征统合草原。塞内各镇任他互相厮杀,只会愈发虚弱,短则十年,必有可乘之机。

    我军收拢流民,镇服四夷,厚植根本,待塞内疲惫,提雄师席卷南北可也。此所谓欲速则不达,后发却可先至。”

    张德闻言,这确实像是出自李三之口。张德亲历其事,取卢龙看似顺利,实则十分侥幸。顺利拿下渝关守捉是侥幸,取蓟城是侥幸加行险,刘仁恭在魏博大败则完全是老天爷帮忙,否则可就尴尬透了。且如今也确实陷入此种困局,看起来地广兵多,其实麻烦更多。他为啥没有派斥候跑扶余天天盯着契丹人,不就是不想太刺激对方么。

    “此话我未曾听过,你如何得知?”张德疑惑道。

    冯道说:“为南下之事,李公与李司马曾在家中多有争论。此乃我在司马府上碰巧听到。”

    张德道:“李公怎么说?”

    冯道摇摇头道:“我只听了一半便被赶走,李公所言非我所知。”

    “嗯。这是一件,还有一件呢?”

    “哦。俺记错了,只这一件。没了。”

    “没了?”郑守义那老屠子就一直不喜酸丁,张德发现自己对眼前这个小滑头也有些上火。才说有两件事,定有两件事要说,而且,李大说了什么这小子肯定也都知道。奈何这小子咬死不说,张将军也没办法,谁让人家是李老三的内弟呢。张德将这酸丁的话反复咀嚼数次,不确定道:“你是说,李司马主张全力先灭契丹?我怎不知他说过。”

    冯道没有正面回答,却似乎又想到什么,道:“我在李司马身边,常见他看着塞北舆图发呆。有次我问看什么,李司马曰,守在四疆不如守在四夷,西北、东北是中原两大祸患,不可不掌握手中。方今西北草原一盘散沙,暂不足为虑,但契丹有雄主,不可使其成事。我说,契丹躲在扶余苟延残喘,不必忧虑吧?李司马说,防微杜渐,何必亡羊补牢。”

    张德试探着问道:“你是说,李司马此刻会想借机剿灭契丹?”

    如此突兀的一句话,冯道似乎全无准备,一摊手道:“张公,此非我所知。”

    张哥挠挠头,感觉满头长包。

    辽王信他重他,给他这个机会,结果玩砸了。

    张德强压着心中的郁闷,尽量平复心情,以便能够准确分析局面。

    首先还是敌情不明。

    燕城、柳城,粮食丰足、器具充盈,王铎虽声名不显,却是个老军,死人堆里爬出的,并非饭桶,秃头蛮拿头打么?再说,就算不计代价拼下一城两城又如何?卢龙雄兵主力不损,难道不会报复?

    掳掠?契丹能来这边抢,唐军就不能去扶余抢么?

    互相伤害?

    营州有塞内为后盾,就算全打烂又怎样,但是扶余砸烂,秃头蛮喝风去么?

    打不下城,掳掠意义又不大,那就是要杀人?比如算计他老张或者李三?

    这就更可笑。不是不能想,但过于异想天开吧。

    巫闾山以东这边地势平坦,无处设伏。即将入夏,大辽泽泥泞不堪,难道契丹想藏在大辽泽里,等机会暗算他?还是有信心在平原上吃掉自己这万余骑?阿保机打算出多少兵,准备死多少人?

    无数个问题在眼前徘徊。

    张将军难呐!

    ……

    五月二十六日。

    契丹军居然真的开始攻城。

    头数日打得比较儿戏,胡儿们乌泱泱冲上来,护城壕都过不了就被箭雨射回去。城头的武夫们都开始将守城当成炫技现场,尤其是卢龙军一批新兵蛋子,刚上城头时着实紧张,待发现胡儿们如此拉跨,一个个都抖起来了。

    但是到了第三日,画风突变。冲上来的不再是胡儿,或者说,不再是阿保机的军队,而是被他们掳来的部民、汉儿。尽管已经进行了疏散、告警,毕竟地域广阔、时日短暂,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被契丹俘获。比如燕城以北的各部至少过万被俘,周边屯点居民亦有过千失陷,具体完全没数,只看见他们被秃头蛮用刀逼着上来填沟壑。

    哀嚎一片。

    眼见着人群靠近,城头不论卢龙军还是燕城军都很傻眼。说到底,他们大多没怎么经过实战,尤其燕城军,不但是半只菜鸡,城外更有许多就是其亲眷。燕城军,最初是征募燕郡城精壮充数,后来就由退役老兵及迁来的汉儿精壮逐步替换,原先那些大部都重新安排去耕牧、做工、修桥铺路。

    这二三年,从塞内陆续牵来大批汉儿,极大改变了营州的人口结构。也正因如此,在燕城附近屯田的大多都是军士家属。

    如此局面,燕城军难免迟疑,不敢发矢,初来乍到的卢龙军更不敢作孽。胡儿们便借着这个当儿,玩命填土,眼见壕沟都被土袋堆出几条通道,感觉火烧眉毛的王指挥忍不了了,带着一批老军壮胆,冲上去,硬着头皮斩了几颗脑袋,这才逼得军士放箭。

    亲见城下惨嚎一片,韩刺史气得血灌瞳仁,抽出腰间钢刀一顿乱舞,恨不能飞身下城,到那胡儿旗下将贼酋手刃。爷爷费劲费力花了多少心血,才安顿了这点百姓,就被胡儿们如此糟蹋,老韩心中真是鲜血长流。

    辽王根本无意对契丹赶尽杀绝,事实上,许多契丹都已入夏,而且安居乐业。大唐,在这方面一向包容,凡是归顺的,至少都比他们造反日子好过。辽王也绝非器量狭隘之人,饱读诗书的韩刺史无法理解,为什么阿保机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搞这一出。

    千言万语,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四个字。

    什么?志存高远?那不可能,就是“种类下贱!”

    见过大场面的王指挥站在墙头,看着城上城下菜鸡互啄,眼角有点发干。心道好悬,同时又有些疑惑,尽管手下远不能同老三都等精锐相比,但是看看秃头蛮器械粗陋,想攻破燕城怕不能够。是凭那几根大木杆子撞城门,还是那几架飞梯爬墙头么?

    ……

    尽管数日攻城进展不大,阿保机的心情却并不着慌。

    在他身边,主要是耶律家的兄弟、亲族。

    “敌辇,你看出什么了?”

    阿保机的舅哥萧敌鲁见问道自己,沉声道:“城中守军羸弱。”

    “不错。”阿保机信心满满道,“我早说,唐儿心在山南,山北只是个空架子。若在从前,唐军早杀出来了,我军渡河就没敢骚扰,这都围了数日,可见一兵一卒出城?只要咱打掉一东一西两支唐军主力,再将这些屯点毁去,嘿嘿。明日起,旦夕攻城不停,我倒要看看,燕郡城能撑几日,柳城和辽城这两支乌龟又能熬到几时!”

    ……

    次日,血战开始。

    多年经营,燕郡城外城周长十二里,城高二丈,面阔丈五,每四十步有马面,东南修有内城,长宽各五十步,其中望台即点将台是城中最高处,较外墙还高一丈五尺,站在其上,全城内外景致尽收眼底。

    挨着外城的东北角,又围了一座附郭,城墙稍较外城挨了一二尺,如今安置了许多逃在城中的人口。为了避免间隙作乱,李老三对塞外这几座城,都做了苦心经营,如今真的派上了用场。

    天微微明,契丹人便出营攻城,仍是撵着所获部民、屯众,搬土堆石,用生命和鲜血填平了一段段城壕。其后,便将些简陋的刀枪丢在地上,让幸存者拿了,继续扛着飞梯登城。

    城下,一片哭嚎。

    有了昨日的教训,王指挥在军中苦口婆心做了半宿的思想工作,连哄带吓,总算守军还算听令,城头箭矢齐发,打得有板有眼。

    在消耗了数批生命后,契丹忽然换上一波悍匪。因胡儿皆着皮袍,城头守军亦未能辨明,待接战才知不同,原来是渤海人与部分野人。这帮杀才口衔刀、手持盾,搏命猛冲,城头守军已经习惯了前面那些软趴趴的节奏,竟被打个措手不及,许多敌军攀着飞梯就上了城头。

    眼见城头的菜鸡囊糠,王指挥旋风般带着数十亲兵冲上。这些是城中为数不多的老卒,有的缺手,有的瘸腿,但是作风狠厉、配合默契,着铁甲,持利刃,一个冲锋就将城头的胡儿杀败,解了危机。

    城下敌军亦如潮水般退去,王指挥俯在墙头,喘着粗气,心情大坏。

    ……

    城中粮库有多处,内城外城皆有,张桂娘所在是燕城西南角的一处,与内城西墙不远。母大虫丰富经验,请得差事,从城内征召大批壮妇,搜罗大锅囤积柴薪,准备布匹,将全城有数的几个郎中以及全城的屠子都给弄来,做好准备。

    累呀!

    头两日伤病不多,但是屠宰任务重啊。进城许多人口,还有数不清的牲口,大军围城,哪有粮食养它们,趁着没有掉膘,韩刺史一声令下,全都杀掉,反正城里盐多,统统腌起备用。母大虫自告奋勇,主持了大部分宰杀工作。

    好乖乖,短短数日,用废了多少好刀。

    前面打了几天,伤兵也没几个,今日倒好,刚过正午,就从城上运下一批又一批伤患,人人鲜血淋漓,哭嚎不止。屠子店的老板娘指挥几个熟手屠子,帮忙包扎止血、接骨截肢、缝合伤口,看看手法都已圆熟,遂让郑老四盯着,自又披了甲,来寻王指挥、韩刺史。

    韩梦殷一直在点将台,见这悍妇到了,忙迎上来道:“夫人怎么来了?”

    母大虫抱抱拳,道:“怎么伤兵来这许多?”

    此时,胡儿正在玩命攻打,王铎忙着指挥顾不上招呼她,韩梦殷就领着母大虫来在窗前,指着城下道:“胡儿发了疯,守军经验不足,方才吃点小亏。还好,王公指挥若定,李军使勇武,当无大碍。”

    顺着韩刺史的手指,郑张氏向下望去,正见守兵们将一锅金汁倾泻,烧得城下惨嚎。有几个胡儿刚刚露头,便被军士用大枪戳翻坠落。一个身披明光铠的将领,在若干卫士簇拥下,于城头来回比划,想必就是妹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