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兵仗局送到,棉甲500套,燧发枪300把,火药一千斤,火炮三门!”

    吴惟忠往手掌吹了口热气,再捂了捂左耳。

    只是那个位置只有一个骇人的肉疙瘩,却并没有完整的耳朵。

    天寒地冻的辽东,让失了一个耳朵的吴惟忠难以忍受。

    “哎,行了行了!”他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海波侯的军需都是陛下点名让兵仗局负责的,错不了!”

    正在核算军需的小兵看了看单子,再看看吴惟忠,点了点头。

    辽东镇,终年似冬。

    戚继光带着大军驻守在此,有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核算的军官示意手下,把军需都拉入库,自己则跟在吴惟忠身后,闲聊了起来。

    “属下觉得…海波侯在此有些大器小用了!”

    “嗯?”吴惟忠听力不太好。

    “底下的兄弟们也多有抱怨!此前我们在京城,在陕西,都是随时有大战,有大功的机会!”

    “可是这辽东镇…女真蛮子只会小打小闹,忒没劲!”

    “好你个臭小子!”吴惟忠揪住他的耳朵。

    “军营待腻了是吧?”

    “太闲了老子给你安排斥候绘图的活,去外面闯荡几个月去!”

    小兵摸了摸冻裂的脸。

    “吴老大我错了!我还是呆在这里吧!”

    “滚!你们营明日开始操练加倍!”吴惟忠笑了笑,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看给你们惯的!”

    “当年老子带你们,57人打380个倭寇,泥潭水泡了几天都没见你们抱怨,现在阔切了,挑三拣四了?”

    “滚!”

    “好好好!”小兵笑笑&nbp;,“吴老大,咱隔壁王老三他们营的操练也加倍呗?我看他们最近都长膘了!”

    “去去去!那是王如龙的人,老子管不着!”

    赶走手下,吴惟忠走进帅帐,看抬头就看见戚继光忧思满脸。

    “将军?”

    “啊?”戚继光回过神来,“汝诚来了?”

    “怎么了将军?何事困扰?”

    边说着,吴惟忠拿起一杯热酒,直接倒在手掌中,再用手掌摩擦着残耳。

    残耳又冷又痒,用热酒擦一擦好多了。

    “没什么事。”

    “只是这辽东局势复杂,难免多想一些有的没的。”

    “都是蛮子,能有多复杂?比倭寇还复杂吗?”吴惟忠不以为然。

    戚继光笑而不语。

    打倭寇比这轻松多了。

    辽东女真各部的情况,内内外外,真真假假,让人头疼。

    并不是说戚继光智商不够,玩不转这些蛮子。

    指挥千军万马的人,脑力都是万里挑一的。

    只是他第一次遇到这么复杂的情况,有些畏手畏脚。

    “当年陕西都没这么复杂!”戚继光揉了揉眼睛。

    哈达部,是诸部落中对大明最忠诚的。

    毕竟他紧挨着叶赫,还有潜在的竞争对手建州女真,对大明效忠是它最好的选择。

    还有辉发部,哲陈部,浑河部等部众,也是站在大明这边的。

    而这些部落上的大明驻军点,也已经铺展开,代表着大明的掌控力开始深入女真腹部。

    二铁了心和要大明对峙的,叶赫部是一个,还有就是野人女真了。

    前者跟大明有血海深仇,后者则是因为居地遥远,大明力量尚不可触及,自然不会归顺。

    左右摇摆的就是一个建州卫。

    毕竟他们之前还进攻抚顺,又和李成梁的叛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皇帝虽然不计较,但也让建州卫出了大雪。

    朱皇帝霸道的在赫图阿拉修城,驻军也就不远了。

    以上部落,每个部落首领都要派质子入京。

    朱载坖可没有学古人,只要首领的一个儿子。

    而是整个部落领导层,每个人都要出一个儿子。

    如此一来,即便首领狠下心舍弃一个儿子也要反,他的心腹们,左右手不一定答应。

    什么?你不给?

    那就别想从互市拿到任何东西,抢别人的去吧。

    辽东有内阁的直接支持,各种优惠政策和赋税的减免。

    不出意外的话,随着海贸的越来越增加,辽东沿海经济也会复苏,到时候辽东更上一层楼。

    到时候你们关外的别眼馋哦!

    科尔沁和大明是联姻关系,再加上朝廷对草原越来越深入的控制,关外女真注定了无法逃脱这个包围圈。

    要么听话,要么死。

    戚继光也是接手辽东之后才明白,为什么皇帝对这里如此重视。

    虽然他们也经常犯边,虽然几十年前就被针对性的成化犁庭了,但很多人,包括之前的戚继光,也从未拿他们当头号力敌来看待。

    “大明之患,女真为大!”

    这是皇帝曾经对自己说过的。

    更匪夷所思的是,皇帝让他和朱时泰秘密寻找一个小男孩。

    叫努尔哈赤的小男孩。

    戚继光越想越迷惑,站起来走回卧房。

    从床头上着锁的小木盒内,他拿出了几份地图。

    有的地图画的很精致,有的则很潦草,似乎一个人仓促间完成的一样。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都在建州卫上打了个红圈。

    “既然陛下已经给出了那个小男孩的住址&nbp;,父亲姓名,为什么还要派锦衣卫一再搜查?”

    “直接派兵要人,女真人也不敢不给啊?”戚继光疑惑的叹口气。

    他想不明白,在扬州杀一百个官员时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的皇帝,为什么如此忌惮这个小男孩?

    (别问了,皇帝眼睛不干。)

    突然,戚继光想到了什么。

    “王莽曾听信传言,大肆捕杀凡名刘秀之人…”

    “难道…”

    “怎么可能?皇帝…”

    “一个女真小男孩…”

    戚继光一时间头疼起来,他的内心在抗拒他继续思考下去。

    因为他似乎…想到了某种可怕的可能。

    但下一刻就被抛之脑后。

    “自隆庆六年开始,皇帝似乎变了。”

    “第一次出征朵颜三卫时,他都没有现在这样慌乱…”

    是的,戚继光能从皇帝最近的各种举动,能感受到皇帝有些手忙脚乱。

    到底怎么了?

    在陕西,被白莲教差点射中箭矢,皇帝也临危不乱。

    到底什么事,脱离了…或者在脱离他的掌控?

    一头雾水。

    戚继光想不出头绪,只能藏好地图,又走出帅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