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李适说道,
“请棍棒。”
然后身后一个太监将一根双指粗的棍子拿给李适。
果然不管是那个阶段的孩子都怕棍子,见李适手上的棍子,
朱慈烺虽然很不服气,但是语气还是温和一些,
“李太傅,你,你,您这是什么意思?”
李适淡淡一笑,用手上的棍子轻敲另外一只手掌,
“陛下有旨意,让本太傅好好教育太子,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棍棒教育。”
朱慈烺顿时胆寒,监国那段时间,李适的凶狠他可是亲眼目睹。他相信自己要是真的不配合,马上就要挨打,而且自己去告父皇母后都没有用。
朱慈烺只得在心里埋下仇怨,等本宫以后当了皇帝,一定要你好看。
只见李适又说道,
“知道错了吗?”
朱慈烺只好可怜兮兮的说道,
“本宫知错了,请太傅惩罚。”
只见李适淡淡一笑,
“孺子可教也,那就手掌伸出来,打二十下意思一下。”
朱慈烺???
不是本宫认错了就应该勉励让本宫以后不要犯,为什么还要挨打?
见朱慈烺磨磨蹭蹭的,李适顿时大怒,
“快点把手伸出来,不然本太傅就要打到你的身上了。”
朱慈烺顿时就被吓得魂不附体,赶紧抬头看向自己身边的亲信太监,不过一个个躲得远远的。
朱慈烺无奈只好伸出手掌,同时心里给自己打气,他肯定不敢使劲打,本宫可是当朝太子,未来的大明皇帝。
结果只是一下朱慈烺就痛得叫出声来,更是气急败坏,急得抓耳挠腮的。
结果李适却是不管不顾,剩下的十九下全部打在身上,把太子朱慈烺打得上蹦下跳,鬼哭狼嚎。
待打完后,李适才满意的点点头,起码不敢还手,真是孺子可教也。
只见太子朱慈烺眼眶中全是泪水,一脸的不服气,全是对李适仇恨。
李适淡淡一笑,这太子把什么都表现在脸上,不难对付。就怕那种表面恭顺,背地里给你来狠的。
李适完全无视太子仇怨的眼神,还苦口婆心的教育道,
“本太傅这是对你好,你想本太傅为什么不去打其他的孩子,为什么要打你,还不是本太傅对你的爱。”
朱慈烺???
只见李适又说道,
“你是大明的太子,也是当今皇上的长子,未来是要当大明的皇帝的人。你现在的思想很危险,对你的位置影响很大。”
“本官身为大明的太傅,又被当今皇上嘱托教育你,也是你的老师,我们就是师生关系,难道还有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好。”
“再说本太傅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品性纯粹。有不对的肯定要指出来,你要是不听,本太傅可不怕得罪于你,也要帮你纠正。”
“你看本太傅打了你几下,你是不是感觉你错了。”
朱慈烺???
朱慈烺顿时放下仇恨的眼神思考了起来,好像本宫真的错了,但是错在哪里本宫也不知道啊。
只见李适又说道,
“把尊师重道这四个字写一万遍,三天后本太傅来检查,要是少了一遍,后果你是知道的。”
说着李适又用手上的棍子敲另外一只手掌,朱慈烺顿时浑身一颤,弱弱的说道,
“本宫知道了。”
然后李适就走了,留下朱慈烺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本宫真错了?为什么最后还很没有面子的低头啦,本宫还是那个骄傲的大明太子朱慈烺吗?
不过李太傅的棍棒打着真疼,呸,狗屁太傅,李贼本宫和你势不两立。
但是李贼说是为了本宫好啊,真的吗?他为什么不去打其他人?而且本宫可是太子,他就不怕得罪本宫?
难道他真是为了本宫好?
李适慢悠悠的出宫而去,心里很舒坦,昨天敢说本官媚上无耻,真是不知所谓,今日就要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那么红。
不过李适今天也打探出太子朱慈烺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好以后对症下药。
当然李适是完全不怕得罪太子,要是在自己的棍棒教育下还不“成材”,那么就得考虑换个小号重新训练,毕竟还有两个小家伙肯定对太子这个位置很感兴趣。
再说本官身为大明最大的权臣,还不能有点脾气,在忠心大明,忠心崇祯的前提下,干什么都不过分!
太子朱慈烺还在风中凌乱中,坤兴公主朱媺娖蹦蹦跳跳的跑了过来,
“太子哥哥,听说李大人过来了,怎么人不在了啊?”
太子朱慈烺一脸狐疑,但还是很不爽的说道,
“刚才把本宫打了二十棍,还罚本宫抄写尊师重道这四个字一万遍,然后就走了。”
朱媺娖顿时嘴巴圆成O型,不可思议的说道,
“李大人还敢打你,你可是我大明的太子,他不想混了吗?”
朱慈烺很是认可的点点头,
“这也是本宫疑惑的地方,坤兴你说李太傅为什么明知道本宫是太子,他还不怕得罪本宫。”
朱媺娖立刻说道,
“肯定是太子哥哥你做的不对,李大人身为太傅才教育你,李大人可是出了名的一身正气,品性纯粹,不畏权贵。”
朱慈烺???难道真的是为了本宫好?
不一会崇祯召见,太子朱慈烺只好屁颠屁颠的跑过去。
心里却是有一些惧怕,父皇不会打本宫吧,真的好痛啊。
只见崇祯面无表情的说道,
“慈烺,你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朱慈烺虽然心里还是有点不服气,但还是说道,
“父皇,儿臣知错。”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
“虽然你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你只看到了表面。我大明现在虽然只是直接控制了北方的两省一京,但是其他地方也都是我大明的领土。”
“建奴,流寇现在更是遭到了重创,朝廷正在出兵剿灭他们,河南地区捷报连连,已经收复了大半河南地区。”
“南京的叛逆,朝廷大军已经打到了扬州,不日便可将这些叛逆全部剿灭。”
“至于父皇不理朝政,那是父皇经过十多年的治国发现,自己勤于政事,什么东西都要抓,反而什么事都办不好。”
“还不如放权给大臣,自己掌控朝局,垂拱而治便好。”
“你看朕的新办法,大明是不是越来越富强,军队也是连番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