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5章 户部快要破产了

    最近不断有地方卫所和地方的藩王到京师来讨要拖欠的军饷和俸禄。

    内阁几人一番商议,现在朝廷有钱,也就几百万两,便给了票拟。

    没有想到去了户部去讨要后,却一直没有下文,于是地方卫所和地方的藩王便又把皮球踢给内阁。

    今日朝会,李适很是开心,听说昨日刘宗周这个老东西把腰给摔了,至少要休息一个月。

    果然这谭文化威力惊人,这可是自己手中的王牌啊,有谭文化在手,大明中兴有望啊。便好吃好喝给谭文化给安排上,当作秘密武器给私藏起来,一旦出鞘,寸草不留。

    刚拜完太子,内阁大学士郑三俊就迫不及待地说道,

    “李大人,为什么地方卫所和地方的藩王拖欠的军饷和俸禄,我们内阁已经批复,你们户部迟迟没有拨款。”

    最近李适开始盘点家产,顿时便被吓了一跳,原本五千万两的纸币,现在只剩下一千九百万两。

    这偿还粮食和债券花了六百万两,给京师百姓受损补助花了五百万两,当然李适的宅子补助了二十五万两这都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

    各个衙门重修翻新申请走了一千万两,这总共合计便是二千一百万两。

    还有流放到市场上的大概也有一千万两,也就是说现在大明银子只剩下一千九百万两的纸币。这还没有算崇祯皇帝的五百万两私房钱。

    现在南北皆有大战,光黄河以北都已经聚集了三十万兵力,每月的消耗高达一百万两。

    当然黄河以南,现在朝廷也管不到了,运河也通不了,也就放任不管了。

    所以看起来朝廷还很有钱,但是也要开始省着花。

    若是大明银行的存款一直在上升的话,那就继续印制纸币便是,可是这存款一直上不去,就在几百万两卡着。

    目前最为重要的还是要提振纸币的信用,然后贯彻落实朝廷只能使用纸币的政策。

    对于地方卫所讨薪这件事,李适表示卫所这东西早就糜烂不堪,这都欠了十几年,还顽强的活着。要是再欠个十几年,问题应该不大吧。

    最好的结果那便是卫所欠着欠着就不在了,免得我们李少保还要绞尽脑汁的想着怎么裁撤卫所。

    至于藩王的俸禄,李适表示这群混蛋,哪个不是吃得满嘴肥油,更是在地方上圈占大量百姓土地。

    甚至出现老福王这种吝啬鬼,宁愿被李自成给烹了也不愿意拿点钱出来激励士气。

    现在朝廷又开始缺钱了,李适正准备对藩王下手,他们居然还敢到京师来讨要俸禄,真是狂妄。

    只见李适说道,

    “郑阁老稍安勿躁,不是户部不给拨款,实在是户部快要破产了。”

    这句户部快要破产,顿时惊起了千层浪,百官议论纷纷。这大明银行不是号称存款五千万两,这才不到半个月就没有啦,李大人这户部尚书可当得真好啊。

    郑三俊顿时怒火中烧,这是在耍老夫吗?当即怒气冲冲的说道,

    “不是才说现在大明银行存银五千万两,这才半个月就用完啦?你是在糊弄本官吗?”

    李适淡淡一笑,

    “大明银行的存款和户部有什么关系,户部最近批出来的二千一百万两可是在大明银行借的,这可是要还的。”

    “就凭户部这每月十几万两的商税,这要还到什么时候,百官的俸禄发不发,目前聚集在北方三十万士兵的军饷要不要发。”

    脑子转的快的官员当即便明白李大人这打的小算盘,这是左手倒右手,自己要用的钱就从大明银行拿,别人想要用钱就推脱户部债台高筑。

    果然好算计啊,果然是个奸诈小人啊。

    不过看来以后必须要和李大人搞好关系,和李大人站在同一战线,不然这钱可拨不出来。

    郑三俊再次怒不可遏,

    “这大明银行难道不是朝廷的衙门吗?这大明银行里面的钱难道不是朝廷的吗?”

    李适点头说道,

    “是这么一个理,但是大明银行的钱也是有限的啊,难道没有钱了这纸币就一直印下去,和我朝的宝钞一样。”

    “更何况大明银行的五千万两,上次批出来的二千一百万两,还有最早支出的一千万两,现在只剩下一千九百万两。”

    “在这么继续毫无计划,卯吃寅粮的用下去,要是用完了,那怎么办?又是我们百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这是大家愿意看到的吗?”

    百官们顿时站出来说道,不能这么干,只能再苦一苦地方卫所和藩王了。

    郑三俊也知道自己想得太过于简单,但还是说道,

    “李大人,这地方卫所和藩王数次讨要,我们朝廷是不是还是意思一下。”

    李适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说道,

    “郑大人,我们现在需要考虑是怎么增加朝廷的收入,现在这运河堵塞,河南更是被闯贼占领,南方的税收可到不了京师。”

    “要是靠着京师这每月十几万两的商税,可坚持不了多久。”

    这可是关乎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要是朝廷没有了钱,这大明不就要完蛋?

    现在朝廷里面的官员可发现了,只要朝廷有钱,咱大明就不得垮。

    于是百官顿时绞尽脑汁起来,想着怎么给朝廷创收。

    有人提出继续加饷,把商税扩展到地方,甚至派出官员到南方去督税。

    不过都是千篇一律的办法,一看就没有啥卵用。

    再加上李适危言耸听的说到一千九百万估计就能撑个半年,这百官顿时慌了起来。

    这时便有人说道,是不是捡起一条鞭法,再来个士绅一体纳粮。很明显马上被批驳,这税都收到本官的头上,这也太无法无天了。

    这时又有人说,这藩王的土地可不少,是不是先让藩王来个一体纳粮。

    百官顿时倒吸一口凉气,这藩王跑到京师来讨要俸禄,不仅不给还让藩王缴税,真是一个大胆的想法。

    这对百官来说也无所谓,反正落不到自己的头上。但是皇帝肯定不会答应,这是准备在朱家人头上拉屎,不现实。

    于是这创收计划就搁浅了下来,百官大眼瞪小眼,这才过几天好日子,就又要朝不保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