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7章 种花家的简历之二

    秦,始皇看着注释上那一大片条约的具体内容,越看面色越难看,等把条文内容整体都看了一遍之后,他把小屏幕放到一边,走到殿外去呼吸新鲜空气:

    再看下去,他怕他会气血上涌,本来他重金属中毒还没调理好,气血翻涌更容易让身体状态不稳定,得保持好冷静的心态。

    扶苏坚持的稍微久一点,不过也很快就来到他父皇身边,一边深呼吸,一边嘴里还絮絮叨叨:“土匪,强盗,趁人之危。”他本就不太会骂人,有些词还是跟着夏栗子学的,如今也只是把这几个词翻来覆去地说。

    汉,刘彻瞪着那个“两千一百万银元”,把这个数字在嘴里念了好几遍,虽然他不知道这些银元换算成五铢钱是多少,但是,他感觉是个他不能接受的数字。

    卫青虽然看着面色还算温和,可身侧一双铁拳早已捏起:国家之间的斗争的确是常见之事,就像大汉跟匈奴的斗争一般,但他们又并非客观无情的草木,自然会有偏向。

    如今看到后人签下了这种“被迫进贡”的条约,如何让人不气!

    唐,李世民好歹还算冷静,他看着那些会发射火炮的船,心下便决定:一定要发展,决不能让武力落后于人!

    火药火铳的研究都很顺利,接下来,大唐要在此之上,研究出更好用的!

    武周,太平公主冷笑:“这英邦是觉得自己赚钱少了,真是人心不足,要我说,一开始就不应该给他们这个赚钱的机会。”

    武则天看她一眼:“太平,你以为这英邦是为什么卖那种东西,不就是因为别的东西卖不出去?”

    看起来这个国家资源贫乏,但应该是通过某些手段有了钱财,所以才迫不及待想染指中原。

    想到自己培养的间谍们,武则天倒是没有太平公主那么生气:她倒要看看,这回,她提前一千多年开始预防,后世还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宋,北宋是有水军的,就是人不多而已。而且在一代代传承下,造船工艺也成熟了不少。赵匡胤已经从视频里推测出,这个英邦估计是很会海上作战。

    看来这次他不仅得防备金人辽人,水军也得发展起来。

    明,朱元璋先骂外邦再骂清廷,却在看见注释那行“锁国是原因之一”的字时诧异地顿住了动作,赶紧转头问马皇后,却发现马皇后这边也同样写着这行字。

    这么说来,他海禁不跟外面交流,防止倭寇,难道还有错不成?

    不,他这个办法完全没错,保护了百姓,防止外人挣大明的钱,何错之有!

    朱元璋有点心慌,坐下来才稳住了身形,还在心里安慰自己。

    朱棣把这条记在了心里,虽然这的确能成为他奏折中的一个论据,但想到这场失败,即使获得了新论据,他也高兴不起来。

    「接下来,又有好几个摁印章的镜头闪过,每摁一次,屈辱就加深一层。

    一八四三,虎门。

    一八四四,黄埔。

    甚至有些,并未交锋,就已经在畏惧和胁迫下,选择了屈从。」

    夏栗子和关星辰相互安慰着:“深呼吸,保持住,这才哪到哪,稳住,稳住!我们可以的!”

    “哪到哪”这句话让各朝的大家想到之前看视频时,那豺狼虎豹一般的八个国家。是啊,后面还有呢,他们得记下来,告诫子孙后代,这样一代代耳提面命下去,总能起到效果的!

    然而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听着印章一次次落下时的“砰砰”声,大家都不得已跟着宿主一起调整呼吸整理情绪。

    不过他们高兴地发现,视频上的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并不再是那些受欺负的画面了:

    「一个农民打扮的人吹响了号角,他的身后,站着无数跟他相同的人。

    他们由南向北,像是一支箭,似乎想划破国都阴暗的天空。

    然而,一左一右,两边都有阻挡出现。

    天空,依旧布满云层,密不透光。

    一八五一,金田村。」

    各朝的大家都很失望,他们看懂了,这代表反抗的人失败了,而且,阻挡他们的人,除了外邦的洋人,还有那些选择屈服的人,他们联合起来,狼狈为奸。

    秦,始皇看着大秦柔和明媚的夕阳,又看看屏幕上压抑的暗色天空,觉得自己在外面看这段的确是个明智的选择。

    想也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反抗不会有效果,反而会让外邦变本加厉。失败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但,也许,总有人想要搏一搏吧。

    汉,刘彻气极反笑:“好得很,朝廷都自己做不了主了,还得看外邦脸色了是吗!”

    他的声音骤然增大,殿内本就不多的宫人纷纷下跪,卫青也单膝跪地,虽然他们明白,帝王的怒气不是冲着他们来的,但是也很难排解,毕竟,谁能想到后面朝代的人会做出这种事情的。

    唐,武将们离宫之后也没分开,为了防止尉迟敬德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大部分人都来了他家,大家一起看直播。

    即使看见有人反抗了,但是将军们面上都没有什么喜色:毕竟他们都能看出来,胜利的希望太渺茫了,不管是朝堂还是外邦,都是不希望有这种势力存在的。

    亲自打过江山的李世民看着注释和视频,评价着这次反抗:“既封王又共有,自相矛盾,再加上外部的冲击,很容易便会瓦解。”

    武周,武则天摇着头:“唉,想必是因为这些外邦人的入侵,他们才会站出来,其实本身并没有什么底子,失败并不难预料。”

    宋,赵匡胤研究着注释,注释上说,是“己身局限性”导致的失败,那没有局限性的人是谁?他们为什么不出来反抗?

    那若是当时的人都有局限性,这不就是一个无解的局了?

    明,朱元璋看着那些农民打扮的人:他就是从这种时候过来的,他知道把农民逼到这种份上,说明当时的朝廷有多昏庸,多无用。

    也可惜,这世上只有一个朱元璋。

    「失败的争斗后,炮火声再次响起,同样的屈辱,遭受了更深的第二次。

    这次,天子逃都,强盗闯入园林,致其焦土遍地。

    无恶不作的强盗们,带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

    一八六零,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