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七十一章:困境

    牛村长的话让几个志愿者和摄制组都沉默了,他说的朴实却带着无奈,他们无可辩驳。

    山河本不想出头说话,可是看气氛有些低落,连忙上前对老牛问道:“牛叔,我是新来的志愿者,村里现在忙着浇地啊,明天我能跟你去看看吗?”

    老牛看着山河疑惑的说道:“浇地有什么可看的,你不是过来让孩子上学的啊!”

    “牛叔,我是南方来的,没见过冬小麦,就想看看,不耽误你们干活!”山河对村长保证道。

    “你们还拍照片啊!”老牛对摄像机很好奇。

    吴迪赶紧解释道:“牛叔,我们把村里的情况拍上,拿给别人看,让更多人来想办法解决村里的的困难,让孩子们都能上学。”

    提到孩子上学,老牛的脸色就黯淡下来,甚至对摄像机也放弃了好奇,手不由的摸向腰间,找自己的烟袋。

    “牛叔,抽我的!”一个带着烟的志愿者递上香烟。

    “明天可浇不上,得先笼好浅沟,才能让水站放水!你们爱拍就拍吧!”老牛吸了口烟说道,“这过滤嘴就是不带劲,还贵的要死!”

    接着吴迪便带着老牛过目了带来的学习用具,书本,衣服,书包等物资。

    “牛叔,我们几个背的不多,你了解村里情况,给列个单子,谁家最需要,我们明天发给孩子!”

    老牛摸着崭新的书本书包,黝黑的老脸变得更加阴沉,他盯着这些学生用品,嘴角的香烟似乎微微的抖动起来。

    一会儿后,老牛拿起笔在纸上别扭的写起下了孩子们的姓名。

    山河在一边看着老牛有些悲切的身影,似乎能体会到他的无奈和伤感。

    得想办法缓解一下这里的极贫现实!

    下午,山河跟着老队员在几家适学儿童的家里来回劝导,并尽量详细的记录下每家的现实状况,村民们态度都不错,但实际效果不得而知。

    天黑时分,志愿者与摄影团队聚在一起,把今天了解的情况汇总起来。

    “大家说说吧,我这边八个适学儿童六個失学,女孩四个全部失学!”

    “我这边的情况更糟,上次我们的工作成果只留下了一个!”

    …

    大家调查的情况都大同小异,他们的工作进展甚微,几人都有点失落,士气明显降低了不少。

    看情况不好,吴迪站起来说道:“我们加入希望工程做志愿者是为了什么,大家记得吗?我们来的时候,发出的宣言忘了吗?哪怕能多让一个孩子上学,我们也得继续,多一点点希望的微光也能照亮你的周围!”

    吴迪的话让几个队员的眼中重新发起了光,大家讨论起各个家庭的情况,寻求解决的办法。

    当天夜里,山河睡的不好,有水土不服条件艰苦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被吴迪的话所触动。

    他被感动了,被志愿者团队的纯粹所感动,对于自己是其中之一感到自豪,他要做点什么!但他能做什么来改变困境呢?

    第二天清晨,山河在脸盆发出的声响中睡醒,他打算今天去地里看看。

    昨夜的深思让他想到了记忆中的一片宣传软文,那是后世他帮京都净菜中心改写的网络宣传稿。

    他山河依稀记得净菜中心在山西五台山周围有个马铃薯种植基地,产出的马铃薯质量特别好,这个基地是土地流转的工作成果。

    伯吏村周围能种植马铃薯吗?土地流转能在这里开展吗?

    洗漱完毕后,山河在吃早饭时提出自己要去地里看看的想法,吴迪和其余队员都有些疑惑,不过还是答应了山河的请求。

    “我也跟你一起吧!”一直沉默没有存在感的扶贫办王副主任说道。

    山河看了看这位矮瘦的中年人,“王主任,那您带着我去看看吧!”

    等大家都安排完工作,两人直奔庄稼地而去。

    “山河,听说你是全国闻名的少年作家,你觉得希望工程这样的工作,在伯吏村的效果能有多大?”王副主任不经意的向山河问道。

    山河闻声转头看向身边的王主任,“我很赞同昨天吴迪说的话,哪怕只是多一个孩子上学,希望工程就有意义,我们的工作就有希望!”

    王主任笑了笑,“我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但对于伯吏村这样的极贫村子来说最先考虑的是增加收入,否则你们很难在这里打开局面!”

    山河听完后没有说话,两者的观点都对,只是站的位置和角度不同,贫穷和教育就像缠在一起的链条,有可能一起爬升,也有可能一起坠落。

    王主任也没有再说下去,两人沉默的走到了地头。

    这片黄色山包中间的空旷地带就是伯吏村大部分的农田所在地。地里各家各户都在为浇水做着准备工作。

    山河看着弯腰辛勤劳作的人们对王主任问道:“王主任,你对农作物耕种了解多少?”

    王主任有些疑惑的看着山河,“大部分都了解,我父母就是农民,他们就在隔壁村。”

    “伱们种过马铃薯吗?”山河问道,“我听说马铃薯很耐旱!”

    “种过,但不是在农田里,我们在山坡上种过,马铃薯是耐旱,但是也需要水,山地种植的效果不好,产量低而且不好吃!”王主任没有犹豫的回答了。

    “如果在这些农田里种植马铃薯,你觉得效果会好吗?”山河若有所指的问道。

    王主任听完沉思了一会儿,“应该产量和口感会更好,但是马铃薯不能当粮食来种吧!”

    “我的意思是各家拿出一片地,种植马铃薯来对外出售。”山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王主任再次陷入了沉思,一会儿后,他回应道:“种植可以操作,需要村里统一规划交换土地,再选出专人种植,可以达成,但是卖给谁呢?县里肯定是消化不了!”

    山河笑了笑,没有说话。

    王主任看着山河,他觉得这个少年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他有些着急了,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一个扶贫办的干部怎么会不希望自己的父老乡亲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改善教育呢!

    “山河,你是是不是有办法?”

    山河没有再卖关子,“马铃薯可以做成马铃薯淀粉,用途很多,也方便运输,销路应该不成问题!”

    王主任一下子蹦了起来,“山河你确定有销路,这个主意如果成了,可以全县推广啊!有操作性啊,把握很大!”

    “应该能确定,而且据我所知你们这里很适合种植马铃薯,质量应该会很好!这样吧,你们扶贫办肯定会去调查,我也问问,主意给你了,办不办的成就看你们县里的行动能力了!”

    从农田回到小学后,扶贫办的王主任立即开始整理自己的行李,准备马上回县城,他的经验和直觉告诉他这事成的希望很大,最起码可以搞出个实验田计划,平远县的扶贫工作会迅速打开局面。

    很快王主任就来到山河面前与他告别,“山河,你是我见过最有智慧的少年,不管这事能不能成,我都代表全县的农民感谢你!”

    说罢,甚至上前重重的搂了山河一下。

    山河看着王主任离去的背影,有责任心,敢干的干部才是扶贫的关键啊,希望他能成功!

    吴迪回学校后,发现了王主任的离开,内心十分愤怒,但他毫无办法,扶贫办是来帮忙,希望工程不是他们的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