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4章 金乌计划!

    “不用了,实验数据我已经拿过来了。”

    就在这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阵响动,叶承带着一沓文件走了进来,跟着他一起进来的,还有随他们一起过来的研究人员。

    研究人员跟曹岩将军点了点头,他现在还有些激动,毕竟自己朝思暮想的材料真的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谁能够不激动呢。

    “我看看?”

    曹岩将军说着,从叶承的手中拿出了一份文件翻看起来。

    他也是技术军官出身,对于材料的数据还是比较了解的,前面的材料的延展性和耐高温等一系列的数据都达到了他们预期的目标。

    “这一点怎么高出这么多?之前的报告里面都是正常的啊?”

    曹岩将军指着文件上那一栏关于材料导电性上的异常数据表示有些疑惑。

    这个材料是稀土耐热瓷,按理来说不应该会有这么高的导电性能才对。

    “这一点我们还没有发觉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不过这项数据对于我们的使用并没有什么影响。”

    一旁的技术员补充道。

    “那不行,这个测试要重新做,务必要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我们要对项目负责。”

    曹岩摇摇头,对于技术员的解释并不满意,虽然这种导电性只有微微的一点点提升,但毕竟在安全范围的阈值中还是偏高的,他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那好,我马上去重新做。”

    技术人员咂了一下嘴,吸了一口气说道。

    他知道曹岩将军的脾气,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要是这个事情不按照曹岩将军的要求去重新做检测,那这个材料肯定不会通过验收的。

    趁着工作人员行动的时候,曹岩将军带着张旭来到了一旁的办公室内,双方落座之后,曹岩将军才从自己的怀中取出了一本项目介绍书推给了张旭。

    说是项目介绍书,也确实是一本书的样式,足足有四十多页,看起来还是蛮厚的。

    张旭一愣,接过这本书,只是看到名字,就已经被震惊了一下。

    这本书上,赫然印着四个大字《金乌计划》

    “金乌计划?!”

    张旭不由自主的嘟囔出了声。

    “没错,就是金乌计划,明泉集团两次在材料方面取得了不少的突破,上面的领导看到明泉集团的科研力量这么强大,就想着将你们吸纳进金乌计划之中来。”

    曹岩将军点了点头,顺便给张旭讲解其金乌计划的由来。

    要讲金乌计划,那就要从头说起。

    热核聚变是宇宙中一种普遍的能量形式,比如,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热核聚变反应炉。这也正是为何我们的受控核聚变研究被通俗的称为“人造太阳”的缘故。

    正如很多先进技术的发展,比如互联网一样,人工核聚变技术同样始于军事技术研发,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氢弹。

    简单梳理一下热核聚变研究的时间轴:

    1920年,亚瑟·爱丁顿提出氢氦聚变可能是恒星能量的主要来源。

    1932年,在卢瑟福的核嬗变实验基础上,马克·奥利芬特完成了氢同位素的实验室聚变。

    1930年代,汉斯·贝特提出了恒星核聚变主循环的理论。

    1940年代初,作为曼哈顿计划的一部分,用于军事目的的核聚变开始被研究。1951年,在核试验中完成了核聚变。

    1952年11月1日,在常春藤麦克氢弹试验中首次进行了大规模核聚变。

    正如裂变技术从原子弹发展到民用裂变电站的历程一样,氢弹实验成功后,自1950年代起,人类开始研究用于民用目的的受控热核聚变。

    那···那个时候的华夏在做什么呢?

    那个时候的华夏经历了苦难的近代,苦哈哈出身,什么家底大家伙也都清楚,小米加步枪打赢了抗日战争,又在朝鲜半岛等地打出了立国之战。

    在西方世界都在搞能源革命的那个年代,别说搞研究、搞核聚变了,就连彩色电视都搞不定。

    而有着比较雄厚家底的俄罗斯,则是折腾了十几年,在1970年的时候,才刚刚搞出了能量输出。

    而欧洲这边则是成立了欧盟,在1983年在日不落帝国的带领下,建了一个“欧洲联合环JET”,资本家底蕴确实不凡,JET是最大的已建成聚变堆,随后和美日轮流刷核聚变这个大型副本 ,一时风光无限。

    而日本那边,无论从人口国土,还是科技经济看,脚盆都是和英法德平起平坐,历史上曾有望晋升大流氓的帝国,也给华夏带来了沉痛的苦难,但好在华夏终究是扛了过去,再加上米国那边两颗“大宝贝”下去。

    他现在成为了被米国拴着的二流大手,郁郁不得志,但不得不承认,他们在侵略别的国家的时候,还是偷回去了不少好东西的,1985年日本原子能研究所“JT-60”托卡马克试验装置正式开始运行,而在核聚变这个副本上的投入,日本也第一次将投入产出比刷到了正值。

    米国当时还是处于亏钱状态,日本的这一番操作,直接把米国人给看傻了眼,于是不经意间又把日本脖子上的线圈紧了紧。

    其他国家,也或多或少的在核聚变这个副本中有不少的成就,但总体而言,还是米国处于世界前列。

    面对这些大流氓的研究实力,华夏这边自知自己比不过人家,就很知趣的跟在这些大流氓的屁股后面,有样学样,自己开始从头开始研究。

    70年代硬着头皮上了第一台托卡马克CT-6,因为技术比较落后,这个大玩具玩不转,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不好玩。

    1984年的环流一号(HL-1),虽然用了当时最新的技术,但对比当时世界上的其他大国也拿不出手;后来的HT-6、HT-6B、HL1M、HL-2,连人家尾灯都看不到。

    但皇天不负有心人!又或者说苦心人天不负。

    华夏努力了那么多年,上天终于看到了,然后偷偷的给华夏准备了一份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