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大营。 </p>
“报告燕王殿下,目前我大军距离金陵只有两日的路程了。”一个威武的将军半跪着向一个头戴王冠的人汇报工作。</p>
“恩,丘将军辛苦了,快快请起,不过请务必转告全体将士,我们必须加快速度,目前效忠于我那不争气的侄儿的人还有很多。如果我们慢了,可能是一个孤军深入了。”</p>
“殿下吩咐属下一定牢记在心。”那个丘将军是朱棣手下的名将丘福。</p>
丘福(1343年-1409年),凤阳(今安徽凤阳)人,明朝靖难名将。</p>
丘福行伍出身,原为燕山护卫千户,靖难之役时屡立战功,累升至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国公,位居功臣之首,后又加太子太师。</p>
永乐七年(1409年),丘福率军北伐鞑靼,轻敌冒进,伏战死,以致全军覆没,被褫夺世爵。</p>
本名丘福</p>
别称邱福</p>
所处时代明朝</p>
民族族群汉族</p>
出生地凤阳</p>
出生时间1343年</p>
去世时间1409年</p>
主要成靖难功臣第一</p>
官职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师</p>
爵位</p>
淇国公(后褫夺)、舒城王(赠)</p>
丘福生性朴实戆厚,但作战勇猛。他在靖难功臣之,出谋划策虽然不及张玉,敢战敢冲却可与朱能相。燕军每有战胜,诸将都争相言功,唯独丘福落于人后。成祖常叹道:“丘将军功,我自知之。”</p>
恩那个朱棣也必须介绍一下。</p>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p>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5月2日),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早起被封为燕王,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朱棣造反,建帝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帝。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p>
朱棣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制度,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交趾),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在西南贵州等地区建立行省行政区划,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外友好往来。</p>
同时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p>
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皇帝,改庙号为成祖。</p>
《明史?成祖本纪》曰“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p>
名朱棣</p>
国籍国(明朝)</p>
民族汉族</p>
出生地应天(今南京)</p>
出生日期1360年5月2日(庚子年)</p>
逝世日期1424年8月12日</p>
职业燕王→皇帝</p>
主要成设置内阁,完善央制度</p>
迁都北京,稳定边疆</p>
发展经济,浚通大运河,开创永乐盛世</p>
平定交趾,五征漠北</p>
派郑和下西洋,开创万国来朝局面</p>
整理华化,编撰《永乐大典》</p>
代表作品</p>
《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诗》</p>
年号永乐</p>
逝世地点榆木川</p>
庙号太宗(明世宗时改为“成祖”)</p>
谥号皇帝</p>
继承人朱高炽(明仁宗)</p>
陵墓长陵</p>
在丘福将军领命而去之后,朱棣叫来了一个和尚。</p>
“对了依照你师傅道衍大师的安排,你和李景隆的人谈妥了没有?”</p>
“已经谈妥了,那个李景隆已经被我们打怕了,只要我们的大军一到金陵,他立即作为内应,把我们接进来。”</p>
“好!干的漂亮。不愧是你师傅悟性最高的弟子。”</p>
那个道衍大师是姚广孝,一个时代的弄潮儿。</p>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暗,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p>
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佛、道、儒、兵诸家之学,与高启、杨基等人结为好友,后被明太祖挑选,随侍燕王朱棣,主持庆寿寺,成为朱棣的主要谋士。朱棣靖难时,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p>
成祖继位后,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被称为“黑衣宰相“。永乐十六年(1418年),病逝庆寿寺,追赠推诚辅国协谋宣力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荣国公,谥号恭靖。</p>
/html/book/40/40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