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城的建设全面开展起来,建设工地是热火朝天。 </p>
这一次高峻山还带来了造船工人,工人们在附近的树林里伐树造船,为的是把货轮面的物资转运到岸。</p>
舰队的十七艘舰船,都是五千吨以的大型舰船,没有一个正规的码头,重型货物是卸不下来的,若要把小件的货物送岸,也必须有小船来转运。</p>
战列舰面的快艇只能承担运载人员岸的任务,而货(客)轮有小型的救生船,这些救生船远远满足不了转运物资的任务,所以必须尽快地让船工造船,让货物尽快地卸到岸来。</p>
美洲西岸远征军一共有三万二千一百七十六人,虽然在短时内不用担心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但是,这毕竟是一次跨洋迁徙,开垦农田必须是要放在首位的。</p>
西州农田开垦总队是马第一个成立起来的市政组织,马作为西州州长,吃饭问题是他必须考虑的。</p>
马这次带过来的移民一共有二万多人,其工人有一万人,从事农业生产的有七千人,其余的是各种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p>
马跟他的哥哥马金常有电报往来,主要是马向哥哥取经。七千农民来自于全国六个省份,是由国家移民局调配给马的,开垦总队便以省为单位划分出六个开垦大队,然后大队再分为队和小队,参照马金他们的经验,每一个小队都由一个家族组成。</p>
第一个被允许岸的移民家族是贾家,贾家来自于河北,一共有七十六口人,族长是贾正茂,三个兄弟和五个儿子。贾正茂今年72岁,全家人都积极地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入了移民的行列,他们家在县里面递移民申请一年多,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的来到了美洲。</p>
他们家七十六口人,在家乡只有五十亩薄田,因为这些年收成不好,全靠国家补贴才算把日子过下来。长期接受国家补贴,对他来说甚感不安,当他听说如果移民,国家能够按人头分发土地,他们家人口多,如果按人口分发土地,他们家拿到一百亩地是不成问题的,移民也是为国家分忧,而且不用再每年都伸手向国家拿补贴,这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p>
“船啦!船啦!”</p>
万吨客轮的水手长在甲板高声的喊道。</p>
贾正茂的大儿子贾崇光从人群当跑到水手长跟前:“我们家是第一个岸的。”</p>
水手长问:“你叫什么名字?”</p>
“贾崇光。”</p>
水手长手拿着一个花名册,核对了一下,点头道:“有你的名字,你把你们家的人都叫出来,一共是七十六人。”</p>
“好咧!”贾崇光一边答应着,一边挥手让他们的家人走过来。</p>
水手长一边核对人数一边道:“你们都不要挤,每条快艇只能二十人,让老人和孩子先。”</p>
贾崇光在一旁建议道:“这位兄弟,让老人和孩子先有点不妥吧,我们都是一家子,老人和孩子都须要人照顾,这样行不行?反正是每条船二十人,让我们自己安排谁先谁后,这样会更为合理。”</p>
水手长同意了贾崇光的提议。</p>
族长贾正茂当然是第一个船的,快艇停在轮船边,但是要到快艇面,需要沿着舷梯下去,船长为了方便老人和孩子,把卸货用的葫芦吊改装了一下,并特制了一个笼子,笼子里面可以坐两个人,这样一来,老人和孩子不需要攀爬悬梯了。</p>
“爹,我陪你坐吧!”</p>
贾正茂的小儿子贾崇主动地扶着父亲。</p>
笼子摆放在甲板,贾崇扶着父亲来到笼子前,一名水手打开笼子,示意贾家父子进去。</p>
笼子的门只能一人进出,贾崇先进了笼子,然后回过身来扶他父亲。</p>
当父子俩并排地坐好之后,负责管理笼子的水手把铁门关了。</p>
“老人家,坐好了!”水手提醒贾正茂之后,挥了挥手,笼子缓缓地升起来。</p>
笼子的底盘有缆绳拉住,以保证悬空的笼子不会左右摇晃。</p>
笼子升高之后,往外移动,移动船舷之外开始往下放,下面停了一艘小型的快艇。</p>
贾崇坐在笼子的长条靠椅,一手扶着他爹一手紧紧地抓住栏杆。</p>
“爹,您闭眼睛,一会到了。”</p>
贾正茂很轻松地笑道:“你以为爹害怕吗?爹一点都不怕。实话告诉你,爹不但不怕,还觉得挺好玩的。”</p>
笼子下移的速度很慢,笼子里的人不会有太大的不适。</p>
河面风平浪静,坐在笼子里听到的只是“卡啦卡啦”葫芦吊的铁链声。</p>
终于笼子下到了快艇的甲板,有两名海军陆战队员在甲板保护笼子,一人在牵引着笼子地盘的缆绳,一人伸手抓住正在下移的笼子,笼子稳稳地落在了快艇甲板的一块地毯面,一点响声都没有。</p>
“爹,到了。”</p>
“到了?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呢?”贾正茂左顾右盼。</p>
海军陆战队员打开了笼子的铁门说道:“老人家,到地方了,请出来吧!”</p>
笼子有一人多高,贾正茂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腿脚才走出来。</p>
“这哪里?”</p>
陆战队员回答道:“这是快艇,坐快艇可以岸了。”</p>
快艇有两行座椅,贾崇扶着他父亲着在了最前面,此时,从悬梯下来的家人也到了快艇,正好坐满二十位,快艇便向岸边使去。</p>
河岸没有码头,陆战队员将缆绳套在岸的木桩,然后搭跳板,第一批美洲西岸的移民开始岸了。</p>
贾正茂一家岸之后,有移民局的人来接他们,并把他们带到了临时居住地。</p>
让贾正茂高兴的是,他们家分到了三百零四亩地,他们家七十六口人,平均每人分到四亩地。</p>
他的大儿子贾崇光全看过那块地,土地很肥沃,但是需要自己去开垦,不但土地需要开垦,而且住房也需要自己来建,他们家除了分到的三百零四亩耕田,国家还划出了五十亩平地给他们盖房子用。</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