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一章 为天启翻案

    ,最快更新大明虎贲最新章节!第九十一章 为天启翻案

    崇祯恋爱的抚摸着手中的孔明锁,他与天启帝兄弟情深,却是无可比拟的,如同自己孩子一般看着手中的孔明锁,心头满是温柔。

    袁啸心头一动,说道:“皇上,先皇痴迷于木工、机关之学,虽然使得朝政废弛,闹出了阉党大患,然则,先皇又何尝不是为大明规划了另外一条光明大道?”

    崇祯一愣,迟疑道:“袁啸,你什么意思,实在是变相的指责先皇?”

    这些年来朝臣们可是没少指责先皇,崇祯虽然有些回护,然则毕竟是理屈词穷,怎么回护,仅仅几年时间,阉党就将朝野精英弄倒了一大片,使得国家元气大伤,到现在崇祯都总是感觉朝中无人可用,为何?还不是那些正直、有能力的臣子们被祸害殆尽了吗?

    袁啸一笑,答道:“皇上,您可看过了臣与孙阁老献上的燧发火枪?”

    崇祯莫名其妙,点点头,答道:“当然看过了,还亲自验看了士兵的射击,威力巨大,而且发射速度快,当得起国之利器四个字!”

    袁啸接着问道:“皇上,您可是听说了臣有一杆比燧发火枪更为强大的利器?”

    崇祯皱皱眉头,答道:“嗯,是有人跟我提起过,听说那杆枪可以在四百步外,取人性命,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袁啸点点头,答道:“不错,皇上,正是凭借着这个神器,臣在得以在高阳城头,一枪击杀五百步之外的满洲贝勒岳托,灭敌首脑,引得清军崩溃,大获全胜。但是,皇上,这杆神枪的威力,绝对不是四百步,五百步,您知道它能够在多少步外,取敌性命吗?”

    崇祯眉头一扬,四五百步,都不是最远的杀伤距离!难道还能更远?

    “那最远是多少?六百步?七百步?”

    袁啸傲然道:“步,皇上,最远的杀伤距离乃是一千二百步以上!一千二百步,狙杀目标于瞬间!”

    一千二百步!

    崇祯倒吸了一口冷气,一千二百步,那可是足足两里地以外了,人在如此远的距离外,已经显得很小了,竟然还能够一击毙命!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武器,当真是闻所未闻!

    “当真?”

    崇祯帝满脸的震骇,震惊问道。

    袁啸点点头,答道:“皇上,改日,臣愿意亲自在教武场演示,还请皇上御览。”

    崇祯兴奋的点点头,答道:“当然,如此威力巨大的武器,不能一饱眼福,何其遗憾!”

    袁啸将诶着说道:“皇上,不管是燧发步枪,还是这杆神枪,绝对是我们开疆拓土,保境安民的杀器,不但如此,臣还献上了其他几样图纸,那两样武器的作用,比之燧发步枪更加的强大,一旦将那几种武器研制出来,清军何足道哉,根本不值一提,剿灭清军易如反掌!”

    崇祯闻言更加的兴奋了,还有更加强大的武器了,看来真的是天佑大明啊!

    袁啸顿了顿,叹道:“皇上,满朝文武只是震惊于这些武器的威力,却从来没有想过他是怎么来的,就像三国的木牛流马一样,神奇则是神奇了,被大智慧的人创造出来,却不能为国所用,不能为民所用,为何?”

    崇祯问道:“为何?袁啸,为何这些武器这个时候出现在大明,还不是你带来的吗?不能为国所用,为民所用,确实可惜,不过,为什么不能推广开来?难道因为敝帚自珍?”

    袁啸摇摇头,答道:“不是,皇上,这就是我所说的先皇的伟大之处了,先皇为我们在探索另一条富国强兵的道路,但是却没有人关注啊,支持他,满朝文武,只会摇头叹息,甚至还有人恨其不争,荒废朝政,可悲啊……”

    崇祯被袁啸的一番话,给彻底的弄懵了,这个袁啸到底是什么意思?

    袁啸接着说道:“皇上,不管是先皇亲手制作的孔明锁,还是臣绘制打造的燧发火枪,他们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匠人们呕心沥血研究而来,如此巧夺天工之作,不是一个人能够搞出来的,臣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研发燧发火枪,最起码,臣不懂木工,不懂铸造,没有这些匠人,臣也只能纸上谈兵而已。先皇所探寻的道路,格物致知之学,又称为恪物之学,穷极天地间的奥理,然后加以发挥,这恪物之学就是干这个用的,不光是武器,还有火药,还有火炮,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武器,但是,前提就是要有更多的人投身到这个领域来!”

    崇祯帝若有所思,答道:“你的意思是要朕继承先皇的遗志,将恪物之学发扬光大?”

    袁啸肯定道:“不错,一旦将恪物之学发扬光大,那大明的江山社稷将会稳如泰山,千秋万载!”

    崇祯帝摇摇头,答道:“袁啸虽然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世人都知道,社稷之固,不在山川之险,不在兵锋之利,而在乎德政,仅仅一个恪物之学,如何能够确保大明江山永固?这样的话,说出去,只怕朝野上下的博学鸿儒会用吐沫星子淹死你的……”

    袁啸冷笑道:“陛下,诚然,社稷之固不在乎兵锋之利,但是谁又说恪物之学就仅仅能够提升军队的战力了?对于民生又何尝没有帮助?已故大学士孙承宗先生的《农政全书》,不也是恪物之学吗?其中涉及到的农业、水利、天文、历法,不论哪一项都是于民有利,民众富足了,天下不就太平了?谁又能说不是德政呢?”

    崇祯帝悚然一惊,袁啸说的不错,徐光启曾经将《农政全书》刊行,然后将原本献与自己,自己却是将其束之高阁,让明珠蒙尘了。

    崇祯帝苦笑道:“可是,袁啸,徐光启可是震古烁今的全才,斯人已逝,朕又去哪里再找一个这样的人物出来?”

    袁啸笑道:“皇上,天下英才何其多也?徐光启算得上是一个天才,然则,世界上可是不止徐光启一个天才,最起码,臣的那些图纸,徐光启先生那是绝对研制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