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59章 巡视运河开凿工程

    这时,李雪走到赵贤身边,开口问道:

    “赵哥,你下午准备干什么去?”

    见李雪的精神状态不错,已恢复了往日的活力,赵贤也很高兴。

    “本来上午去察看运河的修建情况,正准备出门,没想到四王爷驾到。

    王爷下午休息,不需要陪同,我准备去察看运河修建情况,还有两个月,雨季就要来临,在此之前,运河的主体工程必须完成。”

    “太好了,父王喝了不少酒,估计这一觉要睡上两个时辰,正好我也没有事情,就随赵哥一道,去看看运河的修建情况。”

    “行,那我们现在就过去吧。”赵贤开口道。

    李雪带着几个侍卫,随赵贤回到村里,赵贤收拾了一下,便准备出门。

    就在这时,一辆马车驶了过来,停在门口。

    赵贤对这辆马车太熟悉了,这是沈知府的马车,他怎么在这个时候来了。

    沈知府从马车上下来,见到李雪和赵贤,赶忙走了过来。

    “见过郡主。”

    “沈知府不必客气。”李雪开口道。

    赵贤将沈知府迎进屋里,他不知道沈知府此时来找自己,是为何事。

    几人坐定后中,便有人端上茶水。

    “沈知府此时来水仙村,有何要事?”赵贤开口问道。

    “此次本官前来,一是看望郡主,恢复得怎么样,还有一件事,就是向少卿大人辞行。”

    赵贤和李雪都是一愣,他们不知道沈知府的话意。

    “谢谢沈知府过来探望,我已经完全恢复了,沈知府不必挂念。”李雪开口道。

    沈知府点了点头,继续开口:

    “前段时间,本官对庆安府周边进行排查,发现刘桥村有一些村民感染伤寒,便及时采取措施,将这个村隔离起来。

    由于处理及时,才没有让这场瘟疫漫延开来,避免伤寒病大范围的传播。

    也许是这个原因,皇上下旨,将我调到京城任职,被封为礼部右侍郎,官居三品,分管太医院。”

    赵贤知道,分管太医院的右侍郎职位可不低,相当于现代的卫生部部长。

    不到两年的时间,沈知府由五品知府升为三品侍郎,这相当于坐火箭。

    “恭喜沈知府,不,应该是说恭喜沈侍郞。”赵贤开口道。

    “目前庆安知府一职由陆御史接任,我们已经办理了交接手续,两日后,本官将离开庆安府,前往京城任职。”

    “太好了,上午四王爷也来到了水仙村,沈侍郎今天就不回去了,我已经设好了晚宴,好好庆祝一番。”赵贤开口道。

    “四王爷也来了,那本官今天就不回去了,四王爷在什么地方,我要去拜见。”

    “父王中午喝了不少的酒,现在在农庄里睡觉,估计没有两个时辰,他是不会醒的。”

    “看来只有在吃晚饭时,拜见四王爷了,哦对了,刚才你们是不是要出门?”沈知府开口问道。

    赵贤笑了笑,开口道:

    “村里在修建通往营口镇的运河,正准备去察看一番,没想到沈侍郎来了,那就不去了。”

    “早就听说你们村修运河的事,这不仅是你们水仙村的一件大事,也是庆安府的一件大事,我早就想过来看看。

    今天正巧赶上,那本官也随你们前往,去察看运河的修建情况。”

    赵贤点了点头,开口道:

    “行,那我们就一同前往。”

    很快,两辆马车,一前一后,驶出水仙村。

    从水仙村通往营口镇的是一条小河,在河水充沛的时候,这条小河可以通行小船。

    枯水季节,小河里就没有什么水,赵贤准备在此基础上,对小河道进行加宽加深,将其改造成运河。

    这样一来,改造后的水道,就可以通行商船,由于与营口镇的那条大河相连,就能使这条河的水量稳定,一年四季终可行船,为水仙村与外界的交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目前运河工程已完成过半,从水仙村出发,已经有三十多里长的运河修通。

    再修二十多里,运河就能修到营口镇,与营口镇的大河连通起来,运河便全部贯通。

    在运河的旁边,已修通了一条大道,两辆马车在这条大道上急驰,半个多时辰之后,他们便来到了修建运河的地段。

    修建运河的人非常多,从德州过来的有好几万人,加上李广调过来五万士卒,整个修建运河的人数,已超过十万。

    好几里路长的河道上全是人,他们手扛肩挑,将河道加宽加深,这里的劳动场面太壮观了。

    赵贤等人下了马车,来到修建运河的工地上察看。

    沈知府被眼前场面震撼住了,这里干活的人一眼望不到头,整个现场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看来也只有赵贤,才有这样的大手笔。

    沈知府看了看赵贤,越发佩服了。

    几人沿着河道,一边走,一边察看,这种劳动的场景,已经感染了他们,几人非常兴奋。

    前面一处修建运河的地方,聚集了许多的人,这里堆积了大量的石材,河道中间,正在修建一个巨大的桥墩。

    从情况上看,这个地方正在修建一座横跨运河的大石桥,由于考虑到以后桥下有商船通过,这座桥一定要修得高大。

    赵贤等人来到建桥的工地旁边,工头见赵贤过来,立即上前躬身施礼。

    “见过少卿大人。”

    “不必多礼,你们辛苦了,这座大桥要建几个桥墩。”赵贤问道。

    “运河通航时,将有来往的商船通行,只能修建一个桥墩,这样一来,桥身的大部分重量都落在桥墩上。

    所以桥墩的材料选用要非常注意,确保大桥千年不垮。”

    赵贤点了点头,看来古代的工匠,对工程质量的把控非常严格。

    历史上有一些着名的石桥,屹立千年而不倒,这不仅与古人的智慧有关,还与他们的责任心有关。

    “制作桥墩的石材,是从山上开凿出来的,专门用于修建桥墩,每块巨石都有数千斤。

    将这些巨石运到这里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再将这些巨石建成桥墩,就更难了。”工头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