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何珍连忙在桌下踢了丈夫一脚。

    秦虎回神,这个场合他此时说这话实在有些煞风景,这不是挑起人家的伤心事吗?

    果然,桌上气氛有一瞬间的凝滞。

    原本吃得兴高采烈的向佑向泽想到自己那早死连面都没见过的亲爹,情绪一下低落起来。

    秦虎心里正后悔,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挽回。

    郭喜安这时候笑道:“是啊,生者过得好便是对已故亲人最大的告慰,秦虎兄弟以前和家夫共事,相处颇多,倒是可以多和向佑向泽说说他的事。”

    向佑向泽一听这话眼睛都亮了起来,孩子还是本能地会想要了解自己的父亲,他们也偷偷问过村里的孙奶奶和李奶奶,还有大山叔叔他们,自己的爹爹是个怎么样的人?得到的都是父亲是一个好人,干活多么多么卖力,是个能干的小伙子,再多的细节却是没有的。

    秦虎叔叔和父亲待的时间久,那应该知道爹爹更多的事吧?

    见两个孩子眼睛亮亮地看向自己,郭喜安也面色坦然不见责怪,秦虎的心里才定了下来,笑道:“那有什么难的!”

    又转向两个孩子拍着胸脯道:“你们父亲的事就没有谁是比我更清楚的,想要知道什么尽管问?”

    向佑向泽高兴起来,迫不及待地就要询问。

    何珍嗔怪地晲了自己丈夫一眼,“吃饭呢,有什么话吃完饭再说。”

    “哦,对对对。”秦虎一拍自己脑袋,对向佑向泽道:“先吃饭,吃饱肚子待会秦虎叔叔慢慢跟你们说。”

    向佑向泽虽然迫切,却也乖巧地听话,重新拿起碗筷大口吃起了饭。

    饭桌上的气氛又热烈了起来,这一顿饭吃的时间有些长,吃完了饭,众人又聚着聊了一会儿天,直到天色擦黑,郭喜安他们还得赶回村子里去,再晚了怕就看不见路了,众人才齐齐起身告辞。

    送走了客人,郭喜安和郭喜春手脚麻利、快手快脚地把屋子收拾干净,赶在天色彻底黑下来前回到了家。

    中午就泡着的大米这会儿已经泡够了时间,郭喜安和郭喜春便开始磨米浆,家里的孩子们则是练字的练字,做功课的做功课。

    自从向佑向泽去外面读书后,家里三个女孩儿的学习认字,郭喜安便开始逐步放手让向佑向泽接手教习三个姐姐,孩子们倒是都很喜欢这种方式。

    对三个丫来说,小姨虽然对她们很和蔼,但孩子天性地会对长辈有些敬怕,作为弟弟的向佑向泽来教她们认字,她们反而少了一些无形中的压力。

    而对向佑向泽来说,这种自己学习之后还要回家教授表姐们的方式,反而更让他们有了一种责任感,读书习字更加认真。回来给姐姐们讲课的时候又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复习掌握,真真是两全其美!

    郭喜安和郭喜春磨完了米浆,将米浆倒在一个大陶缸里面等它沉淀。

    然后郭喜安又找来了纸笔,开始罗列开店需要准备的东西。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一家人都忙碌了起来,这开店的事说着简单,要准备的东西可是不少,镇上宅子的修葺秦虎帮着请了一队工匠,他自己也在里面,有他帮忙看顾着,宅子修葺的事上郭喜安省心了不少。

    每天早上她把两个孩子送到陶老那里,自己便开始去各处订购桌椅、碗筷、厨具等一系列开店需要筹备的东西。

    还有衙门那边也得去备案办手续,这开店也不是说开就能开的,得去衙门登记获得资质,方便纳税,要不然店开了起来,衙门那边也能勒令关停的。

    郭喜春在家也没闲着,家里秋种的萝卜白菜已经长了出来,她趁着这些天白天还能出会儿太阳,捡着长得大一些的白菜摘回来,要晒一些干板菜,这干板菜晒好,可比新鲜大白菜保存时间久多了,以后拿来炖肉也香得很。

    至于萝卜,做上几缸的泡萝卜是少不了的。还有家里的变蛋制作,也几乎是郭喜春带着三个丫完成,这天气冷了,变蛋的发酵时间变得更长,夏天的时候只需要一个周左右,这到了天气冷的时候,等到变蛋完全成型到能出售,差不多就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了。

    郭喜安每天大半的时间都待在镇上,除了采购开店的物资,还得考虑店里的装修,好在她也是有开店经验的,装修这事她也了解不少,就算古代的工艺有限,郭喜安和工匠们商量一番,总能找到个折中的处理。

    原本只需要七八日的修葺时间,因为店面的装修,又延长了五六日。

    这期间米线也做了出来,这次做得相当成功,于是郭喜安又得考虑主卖什么口味的米线。

    要说米线这种小吃,在郭喜安前世的家乡,那过桥米线的名声可是如雷贯耳的,可郭喜安并不准备做过桥米线,一是过桥米线需要特定的大碗长筷,配备的调料也多,这价格上自然要贵一些,二则是多数过桥米线以清淡为主,讲究的是鲜香可口。

    而据郭喜安观察,这边的人民口味多偏向于重口,这过桥米线怕是不太符合这边人的口味。

    于是郭喜安便考虑仅次于过桥米线的牛肉米线和羊肉米线,这个时代虽然不禁止宰杀耕牛,但牛作为农耕家庭的重要劳作力和资产,卖牛肉的还是少,像桥连镇这样的小地方,人们的消费能力也有限,市场上并没有稳定的牛肉贩卖。

    所以郭喜安便把目光转向了羊肉,羊肉米线是集咸、辣、鲜为一体的美味,倒是十分不错的选择。

    有了主意,自然是要先做出来试味的,所有的汤类食品,要想味道好,最重要的就是熬好汤头,羊汤的熬制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可这也是羊肉米线好吃的关键。

    除了羊汤,还需要其他调料的点缀,少不了的就是葱花、芫荽、花椒粉、辣椒油或者糊辣椒面,最重要的还有一味加羊油和芝麻酱秘制出来的酱料。

    所有的调料搭配上,才能成就一碗麻辣鲜香、让人回味无穷的羊肉米线。

    开店的招牌特色,做出来后试吃的除了自己一家子,自然少不了陶老他们的。

    陶老当时一尝这羊肉米线,当即大腿一拍,斩钉截铁:“开,这店现在就能开,就凭这碗米线,不愁没有生意。”

    这米线味道着实好,汤汁熬得醇香,细长的米线顺滑又带着劲道,完美地吸收羊肉汤的底味,二者配合得天衣无缝,鲜美无比,不吃辣的人就算不放辣椒和花椒,同样美味。

    这吃辣的,所有调料一起放上,这碗米线的口感便更加丰富鲜美,带着过瘾的麻辣劲,寒冷的天气来上一碗,能吃得鼻尖冒汗,浑身发热,别提有多舒坦了!

    得到陶老赞同的郭喜安眼睛笑眯眯的,对开店的信心更大了起来。

    除了羊肉米线,郭喜安还列了其他的小吃品种,狼牙胡芋是铁定在里面的,想到先前孙大娘给送来的红薯粉,索性把酸辣粉也列在里面,这也是非常适合冷天吃的东西。

    马上就要入冬,郭喜安列的多是一些适合冷天吃的热乎食物,至于其他的,以后根据情况慢慢添置更换就是。

    既然要卖酸辣粉,红薯粉丝就得进货,这红薯粉丝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做,郭喜安直接找了孙大娘。

    孙大娘听说郭喜安要在镇上开吃食店的时候,着实吃惊了一把,随后又听到她说想要向她订购红薯粉,更是喜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她是看着郭喜安家一步步熬出来的,以前她带着孩子的日子有多苦,她都看在眼里,如今她终于熬出了头,还能去镇上开起吃食店,这是终于要过上好日子了,她为她高兴的同时,也感动她一直把自家记在心里,无论干什么,都不忘拉衬他们一把,之前的冰粉、变蛋,他们家通过这些可赚了不少家用,今年的日子好过了不少。

    这得了郭喜安订购的红薯粉的生意,孙大娘也不敢怠慢,带着家里儿媳比做自家吃的粉还要更加认真。

    忙忙碌碌的小半月过去,宅子的修葺和店面的装修都完成了,开店筹备的东西也纷纷就位,在正式开业之前,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取店名。

    郭喜安开的这家吃食店,虽说主卖米线,但也搭着一些其他的小吃卖,按她的意思,直接取一个羊肉米线小吃店完事,却被陶老毫不留情地批判了个遍。

    “店名如人名,怎可如此随便?招牌便是店面的脸面,你连脸面都不要,可有一个认真做生意的态度?”陶老痛心疾首。

    郭喜安低头面露惭愧,“那就再想一想。”

    于是一群人开动脑筋,向佑向泽尤其积极,一连说了好几个店名,有几个郭喜安觉得还挺不错的,可是每每都被陶老驳斥回去。

    最后还是陶老拍板,定下店名:多味小吃堂。

    郭喜安挑起眉头,很想说这也实在平平无奇,可瞧着陶老眉飞色舞,志在必得的样子,终究默默咽下了吐槽。

    于是店名就这么定下,招牌很快做好挂了上去,又选好了开店的黄道吉日,正是十二月的第一天。

    一切准备就绪,所有人都在满怀期待地等待开业时间的到来,可人算不如天算,这天郭喜安从镇上接了下学的向佑向泽回家,才到村口,便被等在路边的孙大娘家的大孙子大毛拦住。

    大毛好似等了许久,一见到驴车便冲了过来,好在郭喜安赶车的速度不快,很容易就停下了马车,但也被吓了一跳,忍不住教育道:“大毛,你这孩子怎么回事?不知道这样很危险吗?要是被驴子踩到撞到了怎么办?”

    大毛却是顾不得解释,小脸上都是着急慌张,扯高了声音喊:“不得了了,喜安婶,你快点回去吧,向佑向泽的爹爹诈尸回魂回来了。”